黃林芳,周佳鑫,張冰彬,唐松彪,徐倩倩,曾艷
SAPHO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膚、骨和關節(jié)受累為主要表現(xiàn)[1]。該病目前治療無統(tǒng)一指南,療效欠佳,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和日常生活[1-2]。司庫奇尤單抗是一種靶向作用于白介素-17A(IL-17A)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目前已用于脊柱關節(jié)炎、斑塊狀銀屑病、銀屑病關節(jié)炎等炎癥性疾病的治療。本文報告1例SAPHO綜合征患者接受司庫奇尤單抗治療后應答良好的病例。
患者男性,28歲,因“咽痛1月余,皮疹20余天,關節(jié)痛1周,發(fā)熱2天”于2022年7月29日入院。
患者1月余前出現(xiàn)咽痛,無發(fā)熱、咳嗽。20余天前逐漸出現(xiàn)顏面、四肢、后背、會陰部多發(fā)皮疹,其中顏面皮疹伴脫屑,部分融合成片,無瘙癢,伴部分足趾甲脫落,伴雙眼充血、流淚。1周前出現(xiàn)右肩關節(jié)、右胸鎖關節(jié)、頸部疼痛伴活動受限。2 d前出現(xiàn)發(fā)熱,最高體溫38℃,予退熱治療后體溫正常。入院查體:咽充血明顯,雙扁桃體I°腫大,無膿點及皰疹。顏面、四肢伸側、雙手掌面及指端、雙足掌及跖趾端、背部、會陰部多發(fā)多形皮疹,顏面及頭皮部皮損為鱗屑樣猩紅色斑塊狀皮疹,伴脫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結黑痂,無瘙癢。四肢伸側、背部、會陰部為紅色類圓形稍高于皮面皮疹,無明顯皰狀改變。右第1足趾甲缺如。右肩關節(jié)、右胸鎖關節(jié)、頸前部壓痛明顯伴活動受限。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 14.58×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1.29×109/L,血小板計數(shù)335×109/L,血紅蛋白142 g/L;肝腎功能正常;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77 mm/h,超敏 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116.45 mg/L,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0.089 ng/mL;血清鐵蛋白374.55 ng/mL;血補體C3、C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均正常;血抗核抗體譜、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環(huán)胍氨酸多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CCP)抗體、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均陰性;血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 test,T-SPOT)陰性;肺部CT正常。手掌部位病變皮膚活檢:考慮掌跖膿皰病可能(圖1)。面部病變皮膚活檢:符合膿皰型銀屑病表現(xiàn)(圖2)。全身骨顯像:胸骨及胸鎖關節(jié)顯像劑異常濃聚,符合SAPHO綜合征表現(xiàn)(圖3)。骶髂關節(jié)CT未見明顯異常;雙側胸鎖關節(jié)CT:雙側胸鎖關節(jié)間隙稍增寬,雙側鎖骨頭邊緣硬化、毛糙。綜上,考慮患者診斷SAPHO綜合征明確。
圖1 手掌部位皮膚活檢病理
圖2 面部皮膚活檢病理
圖3 全身骨顯像
患者確診SAPHO綜合征后,予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塞來昔布膠囊0.2 g 每天2次治療,關節(jié)痛癥狀有所好轉,但皮疹仍持續(xù)加重??紤]到患者對NSAIDs治療反應欠佳,皮膚病變突出,且患者對使用激素存在顧慮,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后,予以司庫奇尤單抗300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療,連續(xù)治療4周后患者皮損及關節(jié)痛明顯緩解(圖4),復查ESR 2.0 mm/h,hsCRP 0.74 mg/L。后患者規(guī)律應用司庫奇尤單抗300 mg 每4周1次,2022年11月隨訪患者病情平穩(wěn)。
圖4 司庫奇尤單抗治療4周前后患者皮損變化
SAPHO綜合征為一種罕見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免疫、感染、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等。也有文獻指出,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可通過細胞級聯(lián)反應激發(fā)該病[3-5]。該病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好發(fā)于中年女性[1,6-7]。SAPHO綜合征目前尚無特異性的血清學及免疫學指標異常。有研究發(fā)現(xiàn),SAPHO綜合征患者的發(fā)病與HLA-B27存在一定相關性[8],約30%患者的血HLA-B27呈陽性。此外極少數(shù)SAPHO 綜合征患者可有血清RF和/或抗CCP抗體陽性[9],約1.9%~39%的患者可有抗核抗體陽性[10]。研究顯示,SAPHO綜合征患者的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17(Th17)水平升高,IL-17是其主要的炎癥性細胞因子[11],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也有升高[10],此外血清IL-6水平與ESR及CRP呈正相關[12-13]。
影像學檢查在SAPHO綜合征的診斷中起重要作用,在發(fā)病早期,約85%~95%的患者有胸骨及胸鎖關節(jié)顯像劑異常濃聚[14-15]。目前,還沒有正式的指南概述SAPHO的診斷標準。1994年Magrey和Khan提出的SAPHO 綜合征診斷標準,后來做出了修訂,符合以下 4 個條件中任意1條并滿足排除標準后即可診斷[16-18]:(1)骨和(或)關節(jié)病伴有掌跖膿皰病;(2)骨和(或)關節(jié)病伴有嚴重痤瘡;(3)成人孤立的無菌骨肥厚或骨炎(痤瘡丙酸桿菌除外);(4)兒童慢性復發(fā)性多灶性骨髓炎。結合上述標準,該患者診斷SAPHO綜合征明確。對于皮膚病變不典型的患者,骨掃描“胸-肋-鎖”關節(jié)及胸骨角區(qū)放射性核素攝取形成的“牛頭征”,可作為SAPHO綜合征的特異性表現(xiàn)[19]。
關于SAPHO綜合征的治療,作為罕見病,目前的經驗主要來自病例系列報告或回顧性研究,缺乏大規(guī)模前瞻性對照研究數(shù)據(jù),因此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推薦。對于關節(jié)癥狀,常首先推薦NSAIDs對癥處理,但很多患者對NSAIDs應答不佳[2]。對于病情高度活動或有嚴重疼痛、皮疹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及傳統(tǒng)免疫抑制劑及生物制劑治療。近年來,生物制劑越來越多地用于治療難治性SAPHO綜合征,其中TNF-α拮抗劑最常用,但仍然有部分患者使用TNF-α拮抗劑后皮損或關節(jié)療效仍不佳[2]。多項研究報道司庫奇尤單抗對膿皰型銀屑病具有良好的療效[20-21]。目前國內外對于司庫奇尤單抗治療SAPHO綜合征的報告以個例為主,患者使用司庫奇尤單抗后關節(jié)病變和皮損均有好轉[22-24]。本文患者使用司庫奇尤單抗治療之后亦獲得良好緩解,因此考慮司庫奇尤單抗在SAPHO綜合征的治療中可能會取得較好效果。
綜上,司庫奇尤單抗可能有助于治療SAPHO綜合征患者的皮損和關節(jié)病變,將來可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以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