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超 (山東省膠州市實驗初級中學 266300)
閱讀在學習英語知識時具有基本且關鍵的作用,尤其在初中階段,英語閱讀量顯著增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提升閱讀能力的核心在于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持續(xù)提出問題,表達個人見解和觀點。這有助于鞏固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的記憶,同時快速提升閱讀能力。
學生在英語閱讀中,若堅持傳統(tǒng)的“機械式”閱讀,不僅難以準確理解文本核心思想,還可能失去閱讀興趣。為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借助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創(chuàng)造引發(fā)閱讀興趣、激發(fā)熱情、豐富體驗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融入深度閱讀狀態(tài)。這種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提問欲望,也是養(yǎng)成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基礎。
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你去哪兒度假了?)文本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復合不定代詞someone、anyone、something、anything及反身代詞yourself、myself的用法,并且能夠熟練運用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特殊疑問句與一般疑問句。為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文本當中的一些對話場景轉化成為帶有動畫效果的真實畫面。學生可以一邊觀看視頻影像,一邊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和理解。隨著視頻播放進度的推進,學生對文本內容也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時,學生可以結合閱讀進度隨時提出自己的質疑,只有消除內心的疑惑,才能獲得最佳的閱讀體驗。例如,文本當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對話場景: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你去哪里度假了? ——我去了山上。)Where did Tina t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the beach.(蒂娜去哪里度假了? ——她去了海灘。)Did you go with anyone? (你和誰一起去的?)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畫面,能夠更加詳細了解文本內容。當視頻畫面中的對話場景進行到Did you go with anyone? 時,學生發(fā)現(xiàn)anyone這一代詞屬于一個全新的知識點。于是,就anyone的具體用法,有的學生提出了質疑。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取集中講授的方法,對anyone的用法進行詳細講述。在教師的提示和引導之下,學生豁然開朗,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與障礙也會隨之消失。
從實際應用效果可以看出,這種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的方法在培養(yǎng)自主提問能力方面能夠產生以下積極影響:第一,動態(tài)畫面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英語文本中出現(xiàn)的場景、畫面都是以英語單詞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一旦學生遇到從未接觸過的單詞或者語法知識,閱讀進度將受到嚴重影響。而動態(tài)畫面出現(xiàn)以后,學生的關注焦點將全部集中在畫面當中,這一畫面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第二,在視頻影像播放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視頻內容與文本內容融合在一起。在學生對某一個知識點產生懷疑之后,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的暫停功能,讓畫面暫時靜止,這時,教師應當扮演解疑釋惑的角色,解開學生心中的謎團。第三,視頻畫面內容與文本內容相輔相成,觀看視頻的過程也是對文本內容熟悉與理解的過程,并且隨著播放進度的推進,學生能夠在畫面中溫習以往所學過的知識點,一旦畫面中出現(xiàn)新的知識點,出于對后續(xù)觀看流暢性的考慮,學生會迫不及待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當問題解決以后,學生也將收獲最佳的觀看與閱讀體驗。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提供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鼓勵學生通過分析和理解英語文本,提取陌生詞匯、重要句型和語法要點。隨后,學生可以整理歸納這些內容,并針對可能產生歧義或難以理解的部分進行提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提問和探究習慣。自主閱讀要求學生自律和自覺,有些學生可能會在遇到難點時失去耐心,甚至放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提出問題。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簡明扼要地解答,幫助學生消除困惑,提升閱讀體驗。
以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不明飛行物到達時你在做什么?)文本為例。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過去進行時的用法。在授課之前,教師應當給學生預留10分鐘左右的自主閱讀時間,讓其通過自主探究,將文本當中的一些與過去進行時相關的句子提煉出來,然后再將自己拿捏不準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在自主閱讀任務結束之后及時將這些問題提出來,進而對新的知識點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文本當中出現(xiàn)下面兩個句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I was sitting in the barber's chair.(不明飛行物到達時你在做什么?我當時正坐在理發(fā)椅上。)While he was buying souvenirs,a girl called the police.(當他買紀念品時,一個女孩報了警。)在自主閱讀期間,學生發(fā)現(xiàn)過去進行時與一般過去時這種時態(tài)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lián)。于是,有學生大膽質疑:“過去進行時與一般過去時存在哪些區(qū)別?”這時,教師應當從兩種時態(tài)的概念和構成方式兩個方面予以解答:“過去進行時主要是表示在過去某一個時刻或者某一時間段內正在進行或發(fā)生的動作,強調的是動作正在進行當中。而一般過去時則表示過去發(fā)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tài),多指動作已經完成。從組成結構看,過去進行時是主語+was/were+v-ing形式,一般過去時主要是主語+v-ed形式?!蓖ㄟ^教師耐心解答,過去進行時這一知識點也將在學生的腦海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深入挖掘學生的個人潛質,使其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能夠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提出問題,這對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一是通過這種自主閱讀的方法,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閱讀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自主提問的方式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二是在對英語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時,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這時,腦海中既會浮現(xiàn)出與文本內容相關聯(lián)的知識點,并且也會以清晰的思路去分析文本內容。一旦遇到難題,學生能夠第一時間將這一問題反饋給英語教師或者其他學生。問題解決以后,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去運用該知識點,這對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將大有裨益。
在英語閱讀課堂中,匯集眾人的智慧來共同解讀文本,能事半功倍地提升閱讀效果。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將學生分成4~6個合作小組,并指派臨時小組長監(jiān)督和檢查小組成員的閱讀和討論。在確定小組后,教師布置討論任務,讓小組通過集體閱讀和討論完成。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參與討論的同時提出認知模糊或難懂的問題,為順利完成閱讀任務做好準備。
以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好的學習者?)這篇文本為例。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by+v-ing”這一表達方式的具體用法。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該知識點的印象,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種基本的表達方式,教師可以給各合作小組布置一項有助于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閱讀任務。例如,下面三個句子當中by 譯成漢語之后是什么意思? We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You can turn on the recorder by pressing the button.She learned English well by listening to the radio.各小組在接收到這項閱讀任務之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能夠快速進入閱讀狀態(tài)。為了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小組長可以組織小組成員將上面三個句子的表達方式與文本中出現(xiàn)的句子進行比對分析,通過合作討論的方法來確定這些句子當中by的具體用法。例如,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當中出現(xiàn)的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I learn by studying with a group.(你是如何學習英語的? 我通過小組合作來學習。)句式與閱讀任務中的三個句式結構相似。這時,學生可以大膽將自己的想法反饋給教師,即“文本當中by的用法是否與上面三個句子中by的用法相同”。當教師接收到這一反饋信息之后,可以將任務當中出現(xiàn)的三個句子譯成漢語。其中,第一個句子的譯文是:我們通過大聲朗讀學習英語。第二個句子的譯文是:你可以通過按這個按鈕來打開錄音機。第三個句子的譯文是:她借助聽收音機學英語,學得很好。在教師的提示與指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by這個單詞在這些句子當中被譯作“通過、借助、由”的意思。當各小組掌握了這一知識點以后,不僅可以圓滿地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更重要的是自主提問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鍛煉的機會。
這種借助于集體智慧的方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這種熱烈的學習氛圍的熏陶下,學生很容易進入閱讀狀態(tài)。閱讀任務結束后,各小組可以針對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對文本內容展開討論。由于每一名學生的想問題看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力與分析力不同,在短時間內會產生不同的意見與建議。如果某一位學生提出的觀點具有大眾化特征,那么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可以第一時間將這一觀點表述出來,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觀點、建議、想法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經常運用這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提問意識,幫助學生走出英語閱讀誤區(qū),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營造適于閱讀、適于學習、適于提問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樂于提問、勤于提問、敢于提問的學習習慣。
自主提問能力在培養(yǎng)英語閱讀素養(yǎng)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造能激發(fā)自主提問意識的閱讀情境。結合多媒體等工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英語閱讀能力,為學生成績提供堅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