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芳
摘要:目的 探討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研究組給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數(shù)、呼吸功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數(shù)、呼吸功能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疾病轉(zhuǎn)歸,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進行性不可逆損傷和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癥狀[1]。COPD多數(shù)屬于吸煙或空氣污染等引發(fā)的哮喘、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的后期表現(xiàn),其發(fā)病率日益上升,成為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對COPD患者需采取綜合措施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氧療、體育鍛煉、營養(yǎng)支持等。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均是針對COPD的常用治療藥物,通過霧化吸入可使藥物更好地滲透到肺部病變區(qū)域,起到快速緩解癥狀、降低反復發(fā)作頻率的作用[2~3]。布地奈德是一種強效的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能有效降低肺部炎癥反應,減少咳嗽、氣促等癥狀;沙丁胺醇是一種β2受體激動劑藥物,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減輕呼吸困難;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種氨基酸類藥物,可改善肺部通氣、通氧情況,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4~5]。本研究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58.14±6.14)歲;病程為5~12年,平均病程(6.04±1.08)年。研究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59.16±5.94)歲;病程為6~13年,平均病程(6.08±1.0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COPD診斷標準[6];年齡在40歲以上;患者FEV1/FVC<70%;治療依從性高;未使用其他治療藥物或其他支氣管擴張劑作為其他干擾因素。
排除標準:患有肺部感染、或存在其他心肺疾??;存在其他慢性病或嚴重疾?。粺o法完全接受治療或無法完成治療的患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有嚴重精神疾病、智力缺陷或語言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準備設備霧化器、藥瓶、霧化管、面罩或口罩等,按照醫(yī)囑添加適量的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到霧化器藥瓶內(nèi)。連接霧化器及霧化管,檢查儀器是否正常。將藥瓶放入霧化器內(nèi),患者佩戴好口罩或面罩吸入藥物霧化氣霧。以慢而深的方式吸氣,然后加深呼氣,以便將藥物沉積到肺部深處。一般情況下,吸氣持續(xù)2~3 s,停頓2~3 s,然后緩慢呼氣。吸入過程中應避免說話或咳嗽,吸入結束后應漱口或飲水,減少藥物對口腔和喉部的刺激。沙丁胺醇霧化劑量為2.5~5 mg/次,每日3~4次;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劑量為250~500 mg/次,每日3~4次。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的時間為4~6周。
研究組給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方法同對照組,布地奈德霧化劑量為250 g/次或500 g/次,每日1~2次,每次霧化治療時間為5~15 min。指導患者霧化結束后清潔面部,避免藥物殘留。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咳嗽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氣短癥狀得到改善,肺鳴音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咳嗽等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但沒有完全消失,肺鳴音以及肺部啰音有所減輕;無效,患者治療后咳嗽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肺鳴音以及肺部啰音沒有減輕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
(2)比較兩組血氣指數(shù)與呼吸功能:PH、PaCO2、PaO2、FiO2、MAP、OI、a/A、肺動脈壓。
(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血氣指數(shù)與呼吸功能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氣指數(shù)、呼吸功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氣指數(shù)、呼吸功能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肺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和不可逆發(fā)作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COPD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目前尚未有根治方法,但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布地奈德(BUD)是一種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可用于COPD的藥物治療[7]。沙丁胺醇(SAL)是一種β2受體激動劑,可以擴張氣道,消除呼吸道痙攣,緩解呼吸道癥狀。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清除呼吸道黏液和減輕COPD氣道炎癥的作用[8~9]。
布地奈德與沙丁胺醇的聯(lián)合應用已被證明可增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此外,乙酰半胱氨酸對COPD的治療也有益處。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加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有效的,其作用機制為糖皮質(zhì)激素抑制氣道炎癥、β2受體激動劑擴張氣道、抗氧化劑清除氧化刺激,該方案具有安全性高、便于操作、效果好等特點[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數(shù)、呼吸功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數(shù)、呼吸功能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疾病轉(zhuǎn)歸,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江美兵.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慢阻肺急性發(fā)作治療的有效性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1,27(S1):83-84.
[2] 龐博,高棟梁,王琴.多索茶堿靜滴聯(lián)合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及其對患者血氣分析指標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21,45(1):41-42.
[3] 馬蘭,胡明賢.乙酰半胱氨酸結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對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yī)藥,2022,46(11):2.
[4] 王玲莉瞿色華王德志.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效果及對TGF-β1、CRP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1,18(4):230-233.
[5] 楊娟.布地奈德氣霧劑與異丙托溴銨氣霧劑聯(lián)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1,29(S1):3.
[6] 陳余思,白碧慧,胡強,等.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及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1,21(13):4.
[7] 馮宇,霍宏婕,唐瓊.清肺消炎丸聯(lián)合沙丁胺醇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21,36(12):6.
[8] 袁玲,韓愛民,曹楊,等.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AT-Ⅲ、CD5L以及炎癥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2,22(4):5.
[9] 安玉琴,呂俊,廖靜赟,等.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及異丙托溴銨三聯(lián)霧化吸入療法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19):4.
[10] 李靜,劉紅梅,肖文香.糖皮質(zhì)激素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及肺功能、炎癥因子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21,32(16):4.
[11] 張磊.分析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效果[J].系統(tǒng)醫(yī)學,2022,7(1):43-47.
[12] 楊召行.COPD治療中應用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的可行性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1,8(2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