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生
《語文園地》是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發(fā)展和提升的重要陣地。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立足單元整體,認真研讀板塊內(nèi)容,把握編者意圖,找準相關訓練指向的語用訓練點,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是對設置欄目的梳理?!墩Z文園地》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獨立板塊,每個《語文園地》又分為多個欄目,如“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書寫提示”等。這些欄目有的是全學段保留的,如“日積月累”;有的隨著學段有所變化,如“字詞句運用”是第一學段欄目,第二學段開始變成了“詞句段運用”;還有的是分學段設置的。另外,在同一學段中,有的是固定欄目,有的則是穿插安排的。因此,對《語文園地》欄目設置情況的梳理,需要根據(jù)學段進行:第一學段固定欄目是“字詞句運用、識字加油站、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穿插安排的欄目是“展示臺、書寫提示、寫話”;第二、三學段固定欄目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穿插安排的欄目分別是“識字加油站、書寫提示”。
二是對欄目梳理的分析。從上述梳理可以看出:首先在訓練欄目設置上,第一學段有八個之多,到第三學段只安排四個,主要是第一學段設計閱讀與寫作方面的欄目,到后來在單元中都成了獨立的板塊,如“寫話”成了“習作”板塊,“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則歸入了“快樂讀書吧”板塊,還有些欄目學生熟悉了相應方法后能夠自覺運用,就不再出現(xiàn)在《語文園地》中,如“展示臺”。其次是一直保留的固定欄目,說明是小學階段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點訓練形式,在訓練內(nèi)容與要求上是形式多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
一是欄目設計的統(tǒng)整關聯(lián)?!墩Z文園地》中所設置的各個欄目是從不同角度對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的梳理、總結與強化,以引導學生圍繞語文要素開展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活動。足見,語文要素正是《語文園地》中各欄目統(tǒng)整的核心元素,與語言文字運用學習關聯(lián)在一起,共同指向?qū)W生語用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安排訓練的欄目中:“交流平臺”交流的是在閱讀中如何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詞句段運用”中有三項訓練,第一項是發(fā)現(xiàn)八個成語的共同表現(xiàn)對象都與人的身體器官有關,第二項是對課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把握的方法分享,第三項是在為班級興趣小組取的名字具有吸引力的追求(有新鮮感)。不難看出,這些訓練都是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閱讀中,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開展的。
二是欄目內(nèi)容的螺旋上升。在《語文園地》中,欄目內(nèi)容是根據(jù)單元安排學習的語文要素目標的變化而有所側重,且整體上呈現(xiàn)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趨勢。如“交流平臺”欄目側重將語文要素目標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能力,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實踐總結和提煉學習方法,探究語言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運用等;又如“識字加油站”欄目是側重基礎性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自主識字,形成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到第三學段誦讀的內(nèi)容是富有哲理意味的古詩詞和古籍中的名言名句;學生在誦讀這些內(nèi)容上不斷提升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才能夠在積淀傳統(tǒng)文化中樹立文化自信。
一是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指向語言實踐的自覺性?!墩Z文園地》是出現(xiàn)在一個單元中最后位置,幫助學生鞏固單元所學內(nèi)容。教師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滿足學生語言表達上的內(nèi)在需求,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內(nèi)化所學知識。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欄目,第一項訓練內(nèi)容是:“看到下面的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xiàn)怎樣的畫面?選擇一兩個詞語寫句子。(懶洋洋、慢騰騰、顫巍巍、興沖沖/靜悄悄、空蕩蕩、亂糟糟、鬧哄哄)”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作為支架,建構豐富的語境,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運用詞語。例如,“星期六的早晨,我( )地睡在被窩里,聽到媽媽再三喊起床,我( )地穿衣服。突然,好朋友打電話說他爸爸自駕游去梅園,可以帶上我一個。( )的身子立即就( )。游到傍晚,梅園的游人變少了,原來( )的梅園變得( ),我們也離開了( )的梅園?!睂W生在這樣的語境中會反復掂量上述詞語哪一個用在句子中更貼切,從而達到在自覺推敲中內(nèi)化的目標。
二是在學用結合中指向語言實踐的融通性?!墩Z文園地》作為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實踐的陣地,需要把學與用充分結合起來,形成有效遷移、靈活運用、融為一體的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在“識字加油站”欄目中,安排學生從常見的職業(yè)名稱中學習11個生字。如果教學僅僅停留在認識眾多職業(yè)中的11個生字,就屬于完成了單項學習任務,沒有重視編者在“理發(fā)師”右上角以“泡泡語”形式提示“鄰居王叔叔是一名理發(fā)師”的作用,題目實際上是要求學生用職業(yè)詞語說一說生活中你熟悉的人所從事的工作情況。對此,教師需要設計表達運用支架,促進學生進入學用結合的狀態(tài)。如,我認識的______是一名___________(可以用題目中的職業(yè),也可以用自己知道的其他職業(yè))。長大了我要當一名________,因為我___________。這樣的學用結合,就能夠讓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語言的有效融通。
三是在遵循規(guī)律中指向語言實踐的層次性。在《語文園地》各個欄目內(nèi)容的編排上,編者是從基礎到深化再到拓展的梯次安排的,對應的正是“語言的學習”“語言知識的學習”和“通過語言開展學習”,以此來體現(xiàn)語言學習實踐的層次性,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也需要體現(xiàn)出相應的層次性。
首先基礎性學習以熟讀、積累為主。一般在第一學段,也是為語言運用打基礎。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我的發(fā)現(xiàn)”欄目中,出現(xiàn)了三組字,每組字中有兩行,偏旁不同但表示的意義相同。學生可以在平時的生字學習中,積累這種偏旁不同而表達的意思相同的情形,為深入學習漢字構字規(guī)律打基礎。其次深化性學習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煉方法為主。第二、三學段《語文園地》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第一項訓練是:“讀下面的詞語,你想到了什么畫面?和同學交流?!毕旅娼o出的兩行詞語,上一行四個詞語都是描寫聲音大的,且越來越大;下一行四個詞語都是描寫聲音小的,且越來越小。這樣的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描寫聲音大小時準確選擇詞語幫助很大。再次拓展性語言學習是以語言運用的廣度和深度題體現(xiàn)的?!墩Z文園地》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照樣子……”的訓練要求,所提供的“樣子”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從中讀出具體的表達方法,形成表達支架,再拓展運用到其他語言表達實踐中。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第一項訓練是:“讀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寫的情景,再從下列詞語中選擇一個,照樣子說一說?!苯處熞笇W生讀出句子在寫“亮”和“熱”這兩種情景時,是運用“排比+典型對象特別表現(xiàn)”的句式,再選擇題目中的一種情景仿寫,最后選擇自己熟悉或喜歡的情景,寫出類似的句子,實現(xiàn)真正的遷移運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園地》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該板塊在整個單元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語言實踐的陣地作用,又要注意各欄目都圍繞單元語文要素目標設計,做到點面結合,在重點突出中全面落實單元訓練目標。
作者簡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一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