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燁,徐海麗,段紛雨,孔明健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麻醉科,江蘇徐州 221006
結腸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該病與患者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以及家族史具有相關性[1]。臨床存在機體較為衰弱的患者,其機體多系統(tǒng)功能下降會導致機體儲備以及抵御抗能力減弱,在圍術期出現(xiàn)劇烈血流動力學波動,增加心腦血管風險事件發(fā)生[2]。結腸癌根治手術治療效果較為明顯,但仍具有手術風險性,因此需在麻醉期間選擇最為有效方式進行指導,降低麻醉風險[3]。麻醉性鎮(zhèn)靜藥物瑞芬太尼是常見阿片μ 受體激動劑,通常采取靜脈給藥,起效較快,但是維持時間較短,一般藥效僅能維持5~10 min,且不良反應較多,通常在全麻誘導以及麻醉維持時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4]。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是常用麻醉方式,但丙泊酚在應用過程中會抑制循環(huán)系統(tǒng),導致患者出現(xiàn)低血壓以及心律失常等癥狀,而瑞馬唑侖屬于苯二氮Z類藥物,作用過程中不經(jīng)過肝腎部位代謝,麻醉效果較為顯著[5]。為了探究瑞馬唑侖麻醉效果,本研究方便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4 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yī)院收治的72 例行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治療的衰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治療的衰弱患者72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每組36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7 例;年齡56~74 歲,平均(66.03±4.18)歲;體質指數(shù)19~31 kg/m2,平均(24.96±2.77)kg/m2;麻醉分級:Ⅱ級22 例,Ⅲ級14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15 例;年齡57~74 歲,平均(66.05±4.23)歲;體質指數(shù)19~30 kg/m2,平均(24.85±2.64)kg/m2;麻醉分級:Ⅱ級20 例,Ⅲ級16 例。兩組研究對象間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jīng)腸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確診為結腸癌患者;具備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手術指征患者;麻醉分級為Ⅱ~Ⅲ級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未長期服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類藥物治療患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對本研究中使用麻醉藥物存在禁忌者;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或苯二氮卓類藥物者;存在慢性疼痛或酗酒者;嚴重慢性疾病者;有腹部手術史者。
對照組采取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誘導:靜脈注射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1842;規(guī)格:20 mL∶200 mg)2 mg/kg,意識消失后靜脈注射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4171;規(guī)格:1 mL∶50 ug)0.5 μg/kg 和羅庫溴銨注射液(國藥準字H20213778;規(guī)格:5 mL∶50 mg)0.6 μg/kg。麻醉維持:靜脈泵注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23318;規(guī)格:50 mL∶1 g)4~12 mg/(kg·h),靜脈輸注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7;規(guī)格:1 mg)0.05~0.2 mg(/kg·h),間斷靜脈注射羅庫溴銨,術中維持腦電雙頻指數(shù)45~55。
觀察組采取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馬唑侖(國藥準字H20190034;規(guī)格:36 mg)復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誘導:靜脈泵注瑞馬唑侖,12 mg/kg,意識消失后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5 μg/kg 和羅庫溴銨0.6 μg/kg。麻醉維持,靜脈泵注瑞馬唑侖0.5~1.0 mg/(kg·h),靜脈輸注瑞芬太尼0.05~0.2 mg/(kg·h),間斷靜脈注射羅庫溴銨,術中維持腦電雙頻指數(shù)45~55。
對比兩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意識消失時間,術后氣管拔管時間和意識恢復時間。
對比兩組術中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心動過緩、心動過速、血壓異常及低氧血癥等。
對比兩組術后麻醉恢復期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嗜睡等發(fā)生情況。
對比兩組術后1、3、5 d 的認知功能評分。采取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Simple Mental State Test Scale, MMSE)全面準確地評估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情況,共30 個項目,回答正確為1 分,不正確或不知道為0 分,量表總分0~30 分??偡?~9<10 分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10~<21 分為中度認知障礙,21~<27分為輕度認知障礙,27~30 分為認知功能正常。
采用SPSS 2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意識消失時間長于對照組,但術后氣管拔管時間及意識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麻醉意識消失時間、術后氣管拔管時間及意識恢復時間對比()
表 1 兩組患者麻醉意識消失時間、術后氣管拔管時間及意識恢復時間對比()
?
觀察組患者術中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患者術中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嗜睡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 3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嗜睡的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1、3、5 d 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分]
?
臨床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臨床需采取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減輕手術操作造成的心血管功能損傷,促進患者后期恢復[6]。目前采取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治療的結腸癌患者數(shù)量逐年上升,機體衰弱患者由于自身功能衰退,藥物代謝能力較慢蓄積在體內,在麻醉過程中會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異?,F(xiàn)象,增加手術風險,因此需要對于衰弱患者采取合理的麻醉藥物以提高其手術效果[7]。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意識消失時間(99.33±12.67)s 長于對照組,但術后氣管拔管時間(19.12±3.24)min 及意識恢復時間(20.83±3.23)min 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應用在衰弱患者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中可一定程度上延長意識消失時間,但術后恢復較快。分析原因在于,瑞馬唑侖在應用過程中對GABAA 受體a1 亞基親和力較高,而麻醉時對GABAA 受體b 亞基的親和力與丙泊酚效果具有相似性,但瑞馬唑侖藥物分布速度慢于丙泊酚,因此患者意識消失時間相比慢一些[8]。瑞馬唑侖在體內平均停留時間較短,其藥代動力學呈現(xiàn)線性,清除功能與機體體質量無相關性,清除率較高,能夠經(jīng)過血液中非特異性酯酶快速水解代謝為無藥理活性的唑侖丙酸,在患者體內維持時間較短,連續(xù)輸注無蓄積,術后恢復較快,麻醉效果能夠在短時間內被迅速逆轉,加速患者麻醉術后清醒[9-10]。
本研究可見,觀察組術中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應用在衰弱患者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中可降低術中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分析原因在于,瑞馬唑侖在手術全麻使用過程中麻醉鎮(zhèn)靜安全性顯著高于丙泊酚,能夠降低對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11]。與丙泊酚相比較,瑞馬唑侖能夠降低患者手術中心血管異常癥狀發(fā)生率,使圍術期內血壓保持在穩(wěn)定范圍,更適用于血流動力學指標不穩(wěn)定的老年患者[12]。此外,瑞馬唑侖麻醉時能夠降低心輸出量的變化,且心輸出量輕微改變不會對瑞馬唑侖的正常代謝產生影響。另外,瑞馬唑侖屬于超短效靜脈注射苯二氮卓衍生物藥物,臨床應用過程中對患者心臟自律性及傳導系統(tǒng)影響較小[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嗜睡總發(fā)生率為2.78%,低于對照組的22.22%(P<0.05),說明將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應用于衰弱患者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中可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在車呈凱[2]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嗜睡總發(fā)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的45.00%(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瑞馬唑侖能夠在短時間內起效,1 min 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同時通過非特異性血漿酯酶進行代謝,提高肝外清除率,且代謝產物活性低,經(jīng)腎臟排出,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14-15]。瑞馬唑侖與瑞芬太尼協(xié)同作用能夠減少鎮(zhèn)靜藥物劑量,進一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6]。同時瑞馬唑侖對患者機體心肌收縮力影響低于丙泊酚,研究中采取丙泊酚進行聯(lián)合麻醉能夠起到擴張外周血管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心臟功能,有效抑制頸動脈化學感受器對高碳酸血癥以及低氧血癥的反應,致使臨床造成的呼吸抑制現(xiàn)象較為明顯,而瑞馬唑侖未出現(xiàn)以上機制,安全性較高[17]。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1、3 d 及5 d 的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應用在衰弱患者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中可改善其術后認知功能的恢復速度。分析原因在于,瑞馬唑侖代謝對肝腎功能依賴性較小,長時間輸注體內蓄積量較低,因此對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教小恢復相對較快。
綜上所述,將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應用在衰弱患者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中,可延長意識消失時間,但術后恢復較快,患者術中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低,且術后安全性高,促進患者認知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