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楊敏,劉文文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科,江蘇徐州 221000
白血病是常見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高死亡率,預后效果較差。白血病患者由于未出現(xiàn)實質性病變組織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多數(shù)采取化療方法維持生命[1]。但接受化療的患者多數(shù)伴隨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質量,不利于后期恢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治療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提高自信心[2]。慢性疾病管理模式主要針對于慢性疾病患者進行指導,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全面的科學管理模式,對患者長期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能緩解其病程發(fā)展[3-4]。自我效能提升護理能夠改變患者日常中不良行為習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預后[5]。本研究方便選取2022 年3 月—2023 年4 月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76 例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慢性疾病管理模式聯(lián)合自我效能提升護理的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本院收治的76 例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8 例。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5 例;年齡21~75 歲,平均(58.92±5.19)歲;婚姻狀況:已婚26 例,未婚12 例;患病時間10~29 個月,平均(19.32±2.85)個月;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22 例,??萍耙陨?6 例。觀察組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齡23~76 歲,平均(59.08±5.15)歲;婚姻狀況:已婚27 例,未婚11 例;患病時間11~26 個月,平均(19.10±2.08)個月;受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19 例,??萍耙陨?9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均確診為白血?。挥诒驹哼M行化療治療;生存期≥6 個月;家屬知情研究,并同意。
排除標準:病情嚴重,存在重要器官衰竭;精神、認知異常,無法配合研究;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和慢性疾病管理干預。(1)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機體指標評估并進行對癥處理,預防不良反應發(fā)生,口頭指導患者日常用藥,囑咐患者定期復查。(2)慢性疾病管理模式:①咨詢患者相關信息,包括病史、家族遺傳史、日常生活習慣等,收集并做好資料登記,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檔案,評估患者病情發(fā)展及心理狀態(tài),以便后期隨訪對比。②疾病管理:主治醫(yī)生給予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及飲食、運動指導,告知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講解日常預防措施及后期改善方法。③出院指導:主治醫(yī)生開具出院單,注明用藥情況及復診時間。④疾病復診,患者根據(jù)出院證明按時復診,主治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病情發(fā)展情況,作治療方案的調整。
觀察組增加自我效能提升護理干預。①成立自我效能提升護理小組:組員包括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護理前統(tǒng)一進行疾病知識考核,考核通過后參與患者的護理干預。②醫(yī)患交流: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集中授課,講解白血病相關知識、指導方式、診斷治療方法,向其講解自我效能干預措施,采取健康教育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評估結果實行針對性干預,應用介入放松法、移情法等轉移注意力,降低患者因治療帶來的心理壓力,緩解負面情緒,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治療。③成功案例分享:列舉以往成功案例,向對患者進行講解,提高其治療信心,并采取自我約束方法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④患者間交流:醫(yī)務人員選擇護理過程中具有較高配合度及后期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分享講解自身感受,患者間相互學習鼓勵,有效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⑤溝通交流:不同患者間心理狀態(tài)不同,醫(yī)護人員需要視個體差異性,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予以不同的干預方式,耐心傾聽其內(nèi)心需求,增強患者后期治療自信心。⑥飲食護理:以清淡飲食為主,患者多食用蛋白質,包括雞蛋、牛奶、魚等食物,補充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小麥、谷類等,對于貧血患者可適當食用花生、紅棗等,化療期間囑咐患者多飲水,2~3 L/d。⑦復診及隨訪:醫(yī)護人員每月電話隨訪不低于2 次,及時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及心理狀態(tài),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建立微信群等措施定期推送疾病相關知識并提醒患者及時復診,主治醫(yī)生根據(jù)復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對比兩組干預后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醫(yī)院采取自制評估量表進行評估,包含疾病基礎知識、用藥知識、飲食規(guī)劃及并發(fā)癥預防措施等,各方面分數(shù)均為0~10 分,分數(shù)與疾病知曉程度呈正相關。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改善情況。采取心理健康測評量表(Mental Health Self-Assessment Scale, SLC-90)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包含90 個項目,覆蓋9 個不同心理領域,包括焦慮、抑郁、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度、強迫癥狀、恐怖癥狀、身體化癥狀、偏執(zhí)癥狀和精神病性癥狀,使用5 級評分法計分,量表總分0~360 分,分數(shù)越高心理狀態(tài)越差;患者的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評估,評分0~21 分,分數(shù)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感。采取自我護理能力量表(Self-care Ability Scale, ESCA)評估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量表包含43個項目,均采用0~4 分評分法,總分0~172 分,分數(shù)與自我護理能力成正比;自我效能感采用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量表(Emotional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Scale, SRESE)評估,該量表包含16 個項目,按照5級評分法評估,分數(shù)0~80 分,分數(shù)與自我效能感成正比。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取健康調查簡表(Health Survey Summary Form, SF-36)評估,量表內(nèi)包含軀體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等維度,總分100 分,分數(shù)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選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對比[(),分]
?
干預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LC-90 及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及睡眠質量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及睡眠質量對比[(),分]
?
干預前,兩組ESCA、SRESE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ESCA 評分、SRESE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對比[(),分]
?
干預前,兩組SF-36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
白血病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且預后效果較差,臨床雖能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進行治療,但具有較大風險性,且多數(shù)患者無法忍受臨床出現(xiàn)的不良癥狀,加上患者對化療治療知曉程度較低,往往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指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6-7]。
常規(guī)護理應用時針對性較差,僅采取疾病知識講解及口頭健康教育等基礎指導,患者護理存在被動性,自我護理能力較差,不利于出院后的自我護理[8]。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核心思想在于促進慢性疾病管理服務供方與需方不斷優(yōu)化個性化治療方案、健康狀態(tài)評估、自我健康管理知識及在后期隨訪中的有效互動,提高管理對象整體健康水平,有效保證服務連續(xù)性[9-10]。本研究中,觀察組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白血病患者采取慢性疾病管理模式聯(lián)合自我效能提升護理指導可提高其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原因在于,研究將兩種干預方法聯(lián)合應用可從治療、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給予患者針對性指導,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案例及治療方法,并且根據(jù)患者治療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給予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教育,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11]。此外,患者間溝通交流及成功案例分享均能為患者提供互相學習機會,有效提高自我護理能力,護理期間通過長期規(guī)范性管理還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12]。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LC-90 及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白血病患者采取慢性疾病管理模式聯(lián)合自我效能提升護理指導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睡眠質量。本研究通過健康教育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實際情況介入放松法、移情法等轉移注意力,緩解負面情緒;合理飲食還能促進患者疾病轉歸,患者按照醫(yī)囑合理進食可滿足機體所需的營養(yǎng),促進患者恢復[13];同時通過建立微信群等措施定期推送疾病相關知識,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在此基礎上與患者溝通交流,通過專業(yè)手段加強患者對疾病認知,緩解臨床疼痛,達到放松機體狀態(tài)的目的,進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質量[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ESCA 評分(159.22±6.57)分及SRESE 評分(72.52±3.67)分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白血病患者采取慢性疾病管理模式聯(lián)合自我效能提升護理指導可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且提高其生活質量。采取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結合自我效能提升護理為患者提供全面性、科學性疾病管理服務,通過成立專業(yè)性護理小組對組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提高后期護理質量,重視醫(yī)患間溝通交流、成功案例分享、患者間的交流以及飲食護理、后期隨訪等,有效改善患者內(nèi)心情緒,同時加強了患者對疾病刺激的抵抗力[15]。此外,通過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提高其治療信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集中授課,講解白血病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促使患者由被動接受逐漸轉變?yōu)橹鲃訁⑴c疾病管理,而后期隨訪便于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實時監(jiān)督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及時修正護理中不足之處,逐步提高疾病管理能力,同時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16]。在王瑞等[17]研究中,干預后,聯(lián)合組患者ESCA 評分(146.25±6.85)分及SRESE 評分(67.34±6.61)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另外,護理中,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傾聽其內(nèi)心需求,增強患者后期治療自信心,分享其他患者成功案例,充分激發(fā)個體主觀能動性,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有效提高干預效果,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18]。
綜上所述,慢性疾病管理模式聯(lián)合自我效能提升護理對白血病患者干預,可提高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睡眠質量、自我護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但本研究選擇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可能存在局限性,后期需要納入更多研究對象,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探究慢性疾病管理模式聯(lián)合自我效能管理對于白血病患者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