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張振,李香玲
山東省成武縣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山東菏澤 274200
新生兒常見呼吸道疾病中肺炎發(fā)生率較高,即新生兒自出生后日齡28 d 以內發(fā)生的肺部炎癥[1-2]。由于新生兒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器官功能,因此自身抵御肺部炎癥的能力較弱,因此發(fā)病后易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咳嗽等臨床癥狀,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不僅會對新生兒健康成長與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還會威脅其生命安全[3]。因此近年來我國臨床加大了對新生兒肺炎疾病的治療研究力度,各種先進治療儀器與技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生兒肺炎治療臨床效率[4-5]。其中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治療方法的應用,可極大地改善患兒血氣指標,有助于患兒臨床癥狀快速消失,效果顯著[6-7]。鑒于此,本研究對2022 年1 月—2023年1 月山東省成武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2 例肺炎新生兒進行研究,分析采取無創(chuàng)呼吸機實施輔助治療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本院收治的132 例肺炎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66 例。對照組:男36 例,女30 例;日齡1~25 d,平均(13.01±1.12)d;體質量1.5~4.4 kg,平均(3.01±0.05)kg。觀察組:男37 例,女29 例;日齡1~24 d,平均(13.03±1.11)d;體質量1.6~4.3 kg,平均(3.03±0.04)kg。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給予口服鹽酸氨溴索片(國藥準字HC20020007,規(guī)格:30 mg)治療,餐后口服3 次/d,1 片/次,輔助治療措施為拍背、吸痰、霧化治療,加強呼吸道管理。依據患兒臨床癥狀采用頭罩或經鼻導管吸氧,以30%~40%為標準對氧濃度進行控制。
觀察組在上述干預措施基礎上進行無創(chuàng)呼吸機(AD-ⅡCPAP SYSTEM)輔助治療,以患兒臨床癥狀、病情嚴重程度等確定無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時間,應在5~15 h。初始吸入氣中的氧濃度分數、持續(xù)氣道正壓、氣體流量參數為0.3~0.5、0.4~0.5 kPa、8.0~12.0 L/min。并采用S/T 模式展開治療,并以15~22、3~5 cmH2O 為呼吸壓力值和吸氣壓力值,對患兒動脈血氣進行監(jiān)測,結合實際情況調節(jié)無創(chuàng)呼吸機儀器參數。
所有患兒均治療7 d 后觀察臨床療效。
①記錄并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包括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酸堿度(potential of hydrogen potential of hydrogen, pH)3個維度。
②記錄并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指標,包括心率、濕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3 個維度。
③記錄并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指標改善時間,包括呼吸、喘憋、胸片吸收好轉3 個維度。
④記錄并對比兩組炎癥因子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白介素-6、單核細胞趨化蛋白-4 等。
⑤記錄并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包括感染、心力衰竭、窒息。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PaO2、PaCO2、pH 值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
觀察組臨床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
?
觀察組臨床指標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改善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改善時間比較[(),d]
?
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反應蛋白、白介素-6、單核細胞趨化蛋白-4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改善情況比較()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改善情況比較()
?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新生兒肺炎屬于兒科常見疾病,致病因素較為復雜,具有起病急、發(fā)展迅速的臨床特征[8-13]。加之新生兒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器官功能,一旦出現肺炎,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容易導致病情在短時間內加重,導致其無法呼吸,最終影響生命安全。感染途徑如下:當母體存在宮內感染現象時,羊水已經被污染,此時被胎兒誤吸以后,就會導致新生兒出現肺部感染;或者在分娩過程中,如果產道內分泌物被新生兒誤吸以后也會導致其發(fā)生產時感染性肺炎;而出生后感染肺炎指的是在不合理使用醫(yī)療器械過程中,導致病毒、細菌等進入到新生兒呼吸道中,通過呼吸道傳播而產生的感染[14-16]。
無創(chuàng)呼吸機是近年來肺炎新生兒治療中廣泛應用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也被稱為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17-18]。在常規(guī)消炎、抗感染治療中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改善肺部血氧供應效果。且在這一技術功能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在對肺炎新生兒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患兒臨床癥狀、肺炎嚴重程度等調節(jié)氧氣濃度,促使其可以在持續(xù)、通暢呼吸過程中的血氣指標得到改善[19-2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PaO2、PaCO2、pH 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輔助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可以利用這一設備制作具有一定濃度的氣流,促使其呼吸過程中肺部通氣量可以明顯加大,此時可以改善新生兒肺泡通換氣功能。同時心率(138.67±9.92)次/min、濕啰音消失時間(4.11±0.23)d、住院時間(5.22±0.44)d 均優(yōu)于對照組(156.43±11.38)次/min、(5.12±0.34)d、(6.01±0.07)d(P<0.05)。周斌等[21]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6.32±1.18)d、心率(139.78±10.98)次/min 及濕啰音消失時間(4.69±1.07)d 均優(yōu)于對照組(11.47±2.53)d、(155.32±12.67)次/min、(6.78±1.32)d(P<0.05)。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同時觀察組炎癥因子改善情況、不良事件狀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治療新生兒肺炎中,可以有效減輕患兒呼吸肌所受負荷,降低氣道阻力,可促使其肺部彌散功能得到提升,在不斷強化新生兒肺內氣體交換速度過程中,可以有效改善血氧供應效果,糾正低氧、低血狀況,因此可以縮短患兒臨床指標改善時間以及有效改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將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應用于新生兒肺炎治療中,可改善患兒血氣指標,縮短新生兒臨床指標改善時間,緩解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