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理軍,吳行廷,周劍洪
南平市第二醫(yī)院,福建南平 354200
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足部潰瘍、壞疽等并發(fā)癥,這種疾病通常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經和血管損傷,導致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血液循環(huán)受阻,導致足部組織壞死和潰瘍[1]。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特別是在長期未能控制血糖的患者中更為常見,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從輕微的皮膚破潰到嚴重的壞疽,甚至導致截肢或死亡[2]。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但這些治療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風險,無法完全滿足患者的需求,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已經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3]。本文簡單隨機選取2020 年2 月—2022 年7 月期間南平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的臨床療效,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F報道如下。
簡單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0~85 歲,平均(59.82±4.29)歲。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0~84 歲,平均(59.89±4.2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相關書面文件。
納入標準:年齡≥40 歲;確診為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4];病情較為嚴重,即有嚴重的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足部壞疽已經發(fā)生;經過多種常規(guī)治療無效,需要進行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
排除標準:有其他嚴重疾病或禁忌證患者,無法進行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患者。
對照組患者進行手術清創(chuàng)后,清除壞死組織、趾骨并去除膿汁。使用雙氧水或稀釋后的碘伏溶液清洗創(chuàng)面,并換藥1~2 次/d,同時敷上適量的生肌膏(國藥準字Z12020345,規(guī)格:50 g/支),當腐肉去除后,使用適量的燒傷膏涂抹于患處,并每4~6 h 更換藥品,以保持創(chuàng)面濕潤促進肉芽生長。該治療方案持續(xù)2 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療。操作包括數字化減影血管造影、局部麻醉、下肢栓塞處置入6F 血管鞘、肝素鈉注射抗凝、超滑導絲置入、注入尿激酶進行溶栓、球囊緩慢擴張狹窄處、置入外周血管支架。治療后2 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以《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為臨床療效評價基礎,治療效果可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指治療后患者的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癥狀完全消失,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改善2級或以上;有效指治療后患者的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癥狀改善明顯,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改善1級;無效指治療后患者的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癥狀改善不明顯,或者病情加重,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無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根據足部潰瘍的深度、感染情況和骨骼受累情況來進行評估的,分為6 個等級:0 級為無潰瘍,但存在神經和/或血管病變;1級為淺表性潰瘍,僅影響皮膚和皮下組織;2 級為深度較淺的潰瘍,影響肌肉、韌帶和骨骼;3 級為深度較深的潰瘍,伴有骨髓炎;4 級為需要局部切除的壞死組織,伴有嚴重的骨髓炎和/或膿腫;5 級為需要截肢的情況,如肢體壞死或廣泛的膿毒癥。
炎性因子水平: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使用相同的離心轉速(3 500 r/min)離心10 min 并提取血清。血清中的白細胞介素-10(inter leukin-10, 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水平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將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0 級(56.67%)和1 級(26.67%)患者占比較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2 級及3 級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4 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比較(n)
干預后,觀察組IL-10 顯著高于對照組,CRP 及TNF-α 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部壞疽,使患者在行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感到疼痛和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壞疽部位容易感染,嚴重時可能導致截肢,因此,對于這種病情,及時診治非常重要,可避免嚴重后果發(fā)生[5-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與相關研究中應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糖尿病足部壞疽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7.09%)一致[7]。本文中觀察組0 級和1 級患者占比較高于對照組,2 級及3 級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相關研究中應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為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部壞疽展開治療,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0 級(46.20%)和1 級(21.08%),結論與本研究一致[8]。本研究中,對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檢驗分析可見,干預后,觀察組IL-10 顯著高于對照組,CRP 及TNF-α 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了實施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在改善患者炎癥反應中的價值。廖斌[9]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內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部壞疽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治療后患者的觀察組IL-10(17.43±0.47)pg/mL顯著高于對照組(13.64±0.34)pg/mL,同時CRP 及TNF-α 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本研究取得的結論一致。
研究表明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可預防足部壞疽的進一步發(fā)展。足部壞疽的發(fā)展通常是由于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導致組織壞死。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可以恢復足部血液供應,預防壞疽的進一步發(fā)展[10-11]。同時,支架可以防止血管再次閉塞,保持血流通暢,從而提高療效。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還可以改善糖尿病足Wagner 分級[12]。Wagner 分級是評估糖尿病足病變程度和嚴重程度的一種方法,分級越高,表示病變越嚴重。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降低Wagner 分級。相關研究顯示,支架介入術后的Wagner 分級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表明支架介入術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部壞疽的治療是有效的[13]。此外,支架介入術可對患者的炎癥反應產生積極的影響。炎癥反應是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部壞疽的重要表現之一,因此,通過介入治療來控制炎癥反應,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該疾病的發(fā)展。相關研究表明,血管支架介入治療可通過減輕血管狹窄和促進血管再生,來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在治療過程中,介入治療可減少損傷的組織和細胞數量,從而減輕炎癥反應的程度[14-15]。
綜上所述,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壞疽應患者應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術治療,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