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粒粒 陳靈感 羅愛軍等
1959 年8 月,毛澤東從江西廬山回北京時,途經(jīng)浙江金華,在召集縣委書記座談時,對時任永康縣委(今浙江省永康市)書記說:“你們那里不是有個方巖山嗎?方巖山上有個‘胡公’,最是出名的了?!泵珴蓶|還稱贊“胡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2004 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永康方巖山,站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個大字面前說道,他在寧德?lián)蔚匚瘯洉r就以此為座右銘勉勵黨員干部。
這位毛澤東口中的“胡公”就是北宋名臣胡則。胡則曾任權(quán)三司使,兩度主政杭州,為官47 載,72 歲以兵部侍郎致仕。他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敬仰,其傳奇延續(xù)千年,直至今日依然在“圈粉”。
一
963 年,胡則出生在永康一個叫胡庫的小村莊。永康當時隸屬吳越國,而吳越國“士用補蔭,不設(shè)貢舉,儒風幾息”,讀書人很少。不過胡氏家族卻遵從“為人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訓,因此胡則幼年就已熟讀經(jīng)史,崇尚“以德正心、以義濟世”的儒家文化。
989 年,胡則成為吳越納土歸宋后婺州的第一個進士。之后,胡則輾轉(zhuǎn)河南、山西、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為官。
1011 年,胡則升任屯田員外郎,提舉江南銀銅場的鑄錢工作,解決朝廷的“ 錢荒”問題。胡則在視察池州永豐監(jiān)(今屬安徽省池州市)時發(fā)現(xiàn),銅礦管理十分混亂,礦難時發(fā),永豐監(jiān)監(jiān)吏存在大肆貪匿官銅的行為。永豐監(jiān)監(jiān)吏聽到風聲后,抬重金賄賂胡則,并使出渾身解數(shù)向胡則施壓,結(jié)果被胡則當場拒絕。第二天,胡則到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按朝廷規(guī)定,應(yīng)當用銅三斤十兩,鉛一斤八兩,錫八兩,鑄錢千文,重五斤。而永豐監(jiān)卻減少了用銅的比例,監(jiān)吏等貪污了數(shù)萬斤銅。經(jīng)過艱難的取證,胡則一邊追查惡首,一邊革除陋習、完善法度。其對鑄錢監(jiān)的整頓,讓謀取私利的官員們收斂了許多,官場風氣逐漸改變。
二
福州瀕臨東海,五代時期隸屬閩國,有大片無主灘涂。納土歸宋后,官府將改造后的灘涂作為“官莊田”租給當?shù)氐牡钁舾N,后來宋太宗施仁政,下旨“授券與民耕”,讓佃戶直接成了田主,且只需交納少量的田稅。
1025 年,胡則出任福州知州。當時內(nèi)憂外患,朝廷由于財力不支,打起了這些官莊田的主意。先是打算向田主加收田租,胡則為田主據(jù)理力爭,朝廷只能作罷。后來朝廷又想把官莊田收回,再拿去出售。為此,胡則三次犯顏直諫,致使朝廷“減其值之半,而民始安”。他在奏章上寫道:“百姓疾苦,刺史當言之。而弗從,刺史可廢矣?!焙鷦t的為民請命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相比其他地區(qū),江南百姓的賦稅是最重的。除了朝廷的賦稅,他們還要繳納吳越時期延續(xù)下來的身丁錢,也就是按人頭收的“人頭稅”,百姓苦不堪言。
1032 年夏季,長江、淮河流域大旱,百姓陷入饑荒,但官府仍在催繳身丁錢,許多人因此離鄉(xiāng)背井。年近古稀的胡則挺身而出,接連上書,奏請“永免江南十四州的身丁錢”。當時朝廷爭論很激烈,宋仁宗終為三朝老臣胡則的家國情懷所動,下詔永遠免除兩浙衢(今衢州市)婺(今金華市)兩州百姓的身丁錢。
三
“鐵馬秋風塞北,杏花煙雨江南。”說起江南,離不開水的主題。地處錢塘江邊的杭州,更因舉世聞名的錢塘江大潮而水患嚴重。
1026 年農(nóng)歷四月,胡則出任杭州知州。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杭州街頭有許多因水患而衣食無著的流民。到任第三天,胡則就帶上熟悉水務(wù)的幕僚,沿錢塘江兩岸,對江堤海塘進行勘查。不久,胡則發(fā)布了主政杭州的第一道知州令——修筑錢塘江海塘。
千里海塘守住的不僅僅是洶涌肆虐的江水大潮,更重要的是守住了民心。胡則此舉為幾十年后的北宋另一位杭州知州蘇東坡治理環(huán)杭州水系和西湖的水患打下了基礎(chǔ),也才有了后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城美景。
四
1030 年,宋朝國庫空虛,胡則入京升任給事中,代理三司使,執(zhí)掌財權(quán)。在當時重農(nóng)抑商的社會背景下,為改善國家財源,經(jīng)北宋大臣盛度、胡則等人討論后,提出了全面通商的議案,推行鹽法改革,改官鹽專賣為商銷,并上“通商五利之法”。
“通商五利之法”讓朝廷開始重視商業(yè)流通,使天下物品流動起來。《宋史》記載,“通商五利之法”施行當年,就為朝廷增收了15 萬貫錢,同時,也改善了百姓生活。但是,因為改革觸犯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不久之后,胡則被貶為陳州知州,而他的副手,陳州通判正是北宋名臣范仲淹。胡則長范仲淹26 歲,兩人卻一見如故,成為了莫逆之交。而從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官之道中,也不難看出些許胡則的影子。
1039 年,胡則病逝杭州。
范仲淹在胡則的墓志銘中寫道:“進以功,退以壽,義可書,石不朽,百年之為兮千載后。”而在千載后的今天,范公之斷已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