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偉
在素質教育下,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注重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課堂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然而,實際開展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期間,仍然存在著灌輸、應試的問題,高中生一般基于標準答案分析生物問題。采用這種課堂教學形式,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出現僵化、固定等問題,對于學生學習和思維培養(yǎng)等帶來很多的不利影響,最終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如預期。針對這個情況,教師需要注重優(yōu)化和完善生物教學內容,解放高中生思想,注重培養(yǎng)高中生科學思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知識實際應用能力。
在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期間,教學理念逐漸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由以往更注重學生掌握生物基礎技能和生物知識的短期教育效益向生物教學中有沒有為高中生終身成長所奠定必需的思想素養(yǎng)和知識的相關內涵上轉化,從而充分展現出生物學科教育對高中生自身發(fā)展與學習所具備的重要性,并逐步培養(yǎng)高中生優(yōu)秀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物學科知識中,科學思維作為十分關鍵的內容,一般是指由高中生利用現實證據有序地展開生物學推論以及假說驗證。通過對科學思維的合理運用,能夠更好地認知事物,并且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注重對高中生的生物知識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對于科學思維而言,要求教師在實際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期間,引導學生利用生物所學習的知識對現實問題進行有效解決,調動學生參與各種生物論證活動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注重對學生思維結構培養(yǎng),加強培養(yǎng)高中生科學素養(yǎng)。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期間,對高中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給班級學生自主知識應用與建構等做足充分準備,有利于取得很好的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1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意義
高中生物是以概念為核心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與健康生活知識和方法密切聯系,還能為學生們逐步形成合理的學習理念,具備科學探究觀念具有促進作用。為此,高中生物教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重點是在學生思維高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中,高中生物教師從學生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度的分析,主要圍繞在提高學生的科學思想活躍度上,使學生具有主動發(fā)散的思想,形成對知識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同時,引導學生逐步開展深度學習和探究,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使學生會使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良好的思維能力進行探索。教師在認識生物學科教育意義及其優(yōu)勢情況下,充分對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情況進行分析,以此為根本依據對生物教學策略進行合理調整。其中以學習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為背景,給予學生生動形象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自在輕松的學習空間內,結合認知對生物知識進行理解和應用,可以鼓勵學生在積極探索、平等交流過程中提出問題,并圍繞尋找合理答案的探索過程為中心,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力與想象力,并對真理問題始終保持著熱情與活潑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不停地在現實問題與思想交流中,借助對自身學到的知識展開探索,最后找到隱含于生命現象身后的本質。
2 注重組織學生開展生物探究,注重培養(yǎng)高中生科學思維
就探究活動方面來說,最開始在自然科學當中存在,因此生物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活動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充分展現出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能夠對高中生的科學思維加以有效訓練。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實施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灌輸的形式,給學生詳細講解有關生物知識,但沒有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時間與空間,導致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內容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同時造成高中生形成一個惰性思維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科思維培養(yǎng)帶來很多的不利因素。然而,對于探究活動而言,正確引導高中生自主探究更多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自主發(fā)現,并假說論證、注重建模推理,通過學生經歷生物知識產生過程,能夠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行全面培養(yǎng)。因此,教師實際開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期間,將生物知識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帶領班級學生共同參與生物實驗探究活動,鼓勵班級學生多思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形成完善的科學認知,并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例如,實際給學生講解細胞中脂類、糖類知識內容期間,需要組織班級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在深入了解生物教材知識內容基礎上,要求每個小組總結糖類和脂類對于生物體的意義。深入研究蛋白質、核酸分子結構以及糖等相關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部分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內容期間,對于脂類與糖類知識內容并不感到陌生,班級有部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會及時補充糖分,通過這種方式防止出現低血糖或者是低血壓等相關問題。針對這個情況,高中生基于日常生活經驗深入學習生物知識內容,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體驗,可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期間,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對糖的功能及其類型、脂肪的功能及其類型與生物大分子特征等進行呈現,對上述生物學知識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對實際問題做出深層次的剖析。通過小組進行合理討論,實際開展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討論的內容做好補充工作,并及時對學生存在的錯誤探究結論進行糾正,能夠起到對學生生物知識結構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期間,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活動,并幫助學生明確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飲食習慣。通過不同食物影響成分為視角,正確引導班級學生結合日常生活與生物知識內容。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生物知識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飲食觀念。通過探究活動,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認識,對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打下良好基礎。
3 優(yōu)化高中生物實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實驗作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生物知識掌握能力等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優(yōu)化和完善生物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生物知識內容。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期間,通過注重開展驗證實驗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提前給學生展示生物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演示生物實驗或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操作,主要目的在于對生物結論進行證明。通過生物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對生物結論方法進行準確獲取,然而對于這種方式,存在著探究性不太高的情況,對于學生科學思維形成帶來一些不利因素。針對這個情況,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對高中生物實驗內容做好優(yōu)化與完善情況,引導高中生自主進行發(fā)現、自主觀察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結合高中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識內容自主開展生物操作步驟,積極探索實驗現象,有序進行生物推理活動,能夠推導出生物結論,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培養(yǎng)高中生科學思維。
例如,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對細胞知識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引導班級學生基于生物實驗活動獲取豐富的生物知識內容。細胞統(tǒng)一性以及多樣性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植物切片制作活動,通過顯微鏡仔細觀察植物切片細胞結構。在實踐項目中,通過教師的正確指導,引導高中生對顯微鏡實際應用原理做好總結工作。并對觀察的現象做好記錄工作,可以對各種類型的植物切片所呈現出的細胞特點開展更全面的研究,充分了解生物細胞多樣性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要求班級學生對各種植物切片具備的共性特點加以研究,并強調對細胞統(tǒng)一性特征開展全面研究。在開展高中生物課堂實驗教學期間,帶領班級學生共同開展實驗活動。教師在進行雜交育種以及誘變育種教學知識講解期間,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通過對生物教材內容的合理運用,有利于加強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逐漸提高了生物知識學習自信心。此外,教師引導學生合理運用互聯網收集更多的誘變育種以及雜交育種有關知識內容,能夠對基因變異技術實施要點進行充分了解,以此有序進行生物實驗活動。實驗期間,教師應及時追蹤學生生物實驗探究的過程,并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專業(yè)的幫助。
4 鼓勵高中生學會質疑
質疑作為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必要前提,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能夠加強對高中生學科思維的全面培養(yǎng)。新課改下,注重培養(yǎng)高中生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教師當前教師積極探索的主要問題。創(chuàng)新活動,是指高中生對學科知識的意義與學習活動方式進行自主探索??茖W應注重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應多鼓勵班級學生學會質疑,正確指導學生針對各種解題方式勇于提問,引導他們多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對科學思維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講解人類遺傳生物知識內容期間,對于人類遺傳病類型、預防知識以及檢測等內容進行學習,綜合性分析學習基因組織計劃具備的意義和價值,逐漸掌握豐富的人類遺傳病有關知識內容。生物課堂教學期間,高中生對于遺傳病這部分知識內容有著比較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學習期間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對于遺傳病而言,是否會遺傳到孩子的身上?能否規(guī)避遺傳???面對這種問題,課堂上教師組織全班的學生一起就基因遺傳規(guī)律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并通過染色體這個遺傳基因承載體對有關遺傳病特點和規(guī)律等問題展開了深層次的探討。一些學生在學習期間還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有的孩子父母并沒有攜帶一種疾病基因,那些孩子又是怎么遺傳這種病的?關于這個問題,教師在生物課堂上應以基因變異以及隔代遺傳作為視角進行展開,引導高中生逐漸掌握遺傳病遺傳規(guī)律。通過解答學生的質疑,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刻掌握所學習的生物知識內容,并有助于學生開展有效的生物知識學習活動。
5 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高中生物教學時,為了有效培養(yǎng)高中生科學思維,教師應把生物學知識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加以密切的聯系,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有關的教學素材進行梳理與深度挖掘,充分掌握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等,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例如,教師給學生講解激素調節(jié)生物知識期間,教師合理設置問題組織學生積極進行討論:廣告上說,最新研制的保健品中富含胰島素的成分,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了五個療程之后能夠治愈,這種宣傳可信嗎?針對這個問題,高中生通過學習該節(jié)課生物知識內容以后,能夠對問題的關鍵進行準確把握,胰島素的本質是蛋白質,通過口服以后胰島素會出現被消化液溶解的情況,不能對糖尿病進行治療。因此,可以明確了解到,廣告的內容不可信。但是,部分學生也表達了一些不同意見,通常會認為使用的新藥物能夠對胰島素進行保護,不會消化分解胰島素,在此基礎上能夠起到降低血糖作用。通過學生的踴躍發(fā)言,在學習期間做到學以致用,充分展現出高中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6 優(yōu)化生物作業(yè)模式
高中生物教學期間,課外作業(yè)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更好地延伸生物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以實際情況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合理布置小實驗以及社會調查等各類課外生物實驗實踐活動,對科學探究空間和時間進行很好的延伸。學生在具體生物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行有效培養(yǎng)。例如,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如果開展果酒和果醋制作,常常受到教學時間和實驗設備等方面限制,學生很難在課堂上開展生物實驗活動。教師總結課堂教學內容,并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搜集相關資料,并對果酒進行制作,同時需要記錄好實驗的結果與過程,并對制作成品與班級學生進行分享。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升高中生實踐能力,同時能夠對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進行有效培養(yǎng)。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需要明確認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性,有利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共同探究生物知識內容,將生物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有利于幫助高中生形成更加完善的生物知識體系,引導班級學生邊學邊做、邊學邊思考,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不僅可以確保高中生物課堂整體教學質量,并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靖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