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陽友
摘 要: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該課程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的認識,并且對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也有促進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是必要的,文章從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及實驗教學的價值入手,對構建高效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教學;物理實驗;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7-0130-04
物理是初中教學基礎課程體系的一部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物理學科的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改變,需要教師在關注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增加對學生物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主動改革創(chuàng)新物理實驗教學方法,以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推動高效物理實驗課堂構建。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調整不能盲目進行,需要在了解當前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革新,以提升教育改革的有效性、針對性,真正促進物理實驗教學質量提升。
1.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學生實驗認知不到位
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尤其是教齡較長的教師深受該理念的影響。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得到部分教師的足夠重視,他們認為實驗只不過是物理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工具,并非“必需品”,潛意識里存在有“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想法。在此理念的影響下,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必然會受到影響,認為學生在考試時能動筆解答實驗題才是重點,從而將教學重點集中到理論知識的講解之中,不開展實驗,或者簡單地進行實驗演示,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的開展效果。此外,部分學生受教師教育理念的影響,也存在有不重視實驗學習的情況,甚至認為考試并不考察實驗操作,只需要在考試前提前背一背實驗相關內容即可,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從而阻礙實驗教學效果的提升。
(2)實驗教學方法手段不合適
物理學科有很強的探究性、實踐性,尤其是實驗教學部分更能為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積極條件。然而,實際上部分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都是按照“驗證性”實驗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難以讓學生對實驗原理產生深入理解,同時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容易導致實驗教學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還有部分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往往會通過自己演示或者播放實驗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實驗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不利的。
(3)實驗成績評定機制不完善
一直以來,在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部分物理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多傾向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缺乏對學生實踐操作、探究能力的關注,導致教學評價存在有一定的功利性,難以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驗能力及學習態(tài)度,從而不利于教學評價教育價值的發(fā)揮。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尚難以掙脫傳統(tǒng)方式的桎梏,仍然單純地由教師為主導對學生情況進行評價,有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能有效豐富物理課堂形式,并且還可以為學生理解物理知識、鍛煉觀察、思考及實踐能力提供平臺,是提升物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有效路徑。為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對實驗教學的中是極為必要的。具體來說,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可以歸納為下述兩個方面。
(1)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學效率
物理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課程,該學科是一門以觀察及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教學是該學科教學內容的重要構成,同時也是物理教學活動開展的一種重要形式。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仍然保留有較強的好奇心,但同時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尚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物理學科則會涉及較多的公式、概念、原理等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會存在有一定難度,難以徹底理解和掌握,更難以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習效率自然會受到影響。而實驗教學的開展,則可以將靜態(tài)的文字內容以動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并且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會知識的生成,這對于促使學生充分徹底地理解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有積極幫助,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
物理實驗活動的開展,通常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利用實驗器材親自動手操作,甚至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相應的操作。這也就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實踐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強化物理學習效果的同時,為學生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對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視,對于該學科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都是極為有利的,應得到重視和關注。
3.構建高效初中物理實驗課堂的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實驗教學
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因為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需求,也不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但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動開展中發(fā)揮著引導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師對教學活動形式的選擇及落實。因此,想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就必須從扭轉教師教育理念入手,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將物理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真正為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證。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測量平均速度”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要改變以往單純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積極利用物理實驗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加徹底地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及測量方法。具體實踐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學情及操作能力,為其設置合適的實驗方案。由于八年級學生接觸物理時間尚短、物理思維尚未完全形成,故而實驗內容不可過于復雜,具體設置時可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來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比如,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紙、筆、玩具汽車、薄紙板、直尺、小木塊、金屬片等為實驗材料,讓學生自主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實驗操作,并在操作中記錄下車自斜面滑下的速度,根據時間、距離來計算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這樣的實驗內容相對較為簡單,且實驗材料較為日常,學生很容易就能完成實驗,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增強其學習體驗,同時還可將“平均速度”這一抽象概念,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效果。
(2)尊重學生主體,組織自主探究
新課標強調物理教學需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此背景下,以往以教師為主導,單方面進行知識講解或者實驗演示的方式不利于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這一說法與新課改中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相符。因此,新課改下,除了要轉變教育理念,認識到實驗教學重要性之外,教師還要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凸出學而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進行實驗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活動之中,并將實驗操作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則以引導者、指導者的身份適當?shù)木蛯W生的實驗操作情況進行指導糾正,從而將物理課堂巧妙地從“以教師為主導”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主導”,促使學生真正能夠從實驗學習中獲得能力提升,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浮力”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浮力大小影響因素”為主題的實驗探究活動,具體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帶領血汗俄國了解實驗原理,也就是在液體中浸入物體后,物體會產生向上的浮力。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燒杯、彈簧測力計、水、圓柱體等實驗器材,并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嘗試進行實驗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則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實驗情況,并適當給予學生指導及糾正,以完善實驗方案;同時對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需要耐心的給予學生指導,必要時可以協(xié)助學生設計一些補充性拓展實驗內容,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實驗規(guī)律,同時促進學生探究意識及能力發(fā)展。這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操作,相對于教師直接進行知識講授而言,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對物理現(xiàn)象的理解,對于提升教學效率,以及發(fā)展學生物理思維都有積極幫助,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能及的。
(3)結合生活實際,感知物理原理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應是各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來說同樣如此。物理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生活化特點,認真分析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物理知識、物理現(xiàn)象以及物理發(fā)明都源于生活,和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這也為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生活元素,以生活導向來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活動,實現(xiàn)實驗教學和生活的緊密關聯(lián),從而讓學生能夠以真實的生活出發(fā)去觀察和理解物理現(xiàn)象、應用物理知識,從而真正將物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光的折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生活的角度來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活動。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生活視頻給學生:江面上有一位老者用竹竿撐著船緩緩行進,每次竹竿沉入水中時,都會在水線處彎折,但每次出水后竹竿又會恢復原樣。通過生活情境引出物理中“折射”這一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再帶領學生進行實驗驗證,向提前準備好的透明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再將一根筷子放到水杯后面,之后引導學生透過水杯觀察筷子的情況,并改變筷子傾斜角度引導學生觀察筷子的變化,從而促使學生“光的折射”這一內容形成深刻記憶及充分理解。這樣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進行實驗內容設計,可以很好地拉近物理實驗和學生的心理距離,讓他們能夠從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入手開展物理實驗、分析物理現(xiàn)象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對提升教學效果有非常大的幫助。
又如,在教學“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從生活角度出發(fā),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活動。具體實驗中,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并導入等量清水,之后將兩個相同的鋁制牙膏皮以不同方式分別放入到水杯中,其一將牙膏皮將卷成團放入水杯內,另一個則將牙膏皮展開形成空心狀放入水杯中,然后觀察兩個牙膏皮的沉浮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再準備一個透明的玻璃水杯,在水杯中加入清水,之后放入一個雞蛋,并不斷向清水中加入鹽,引導學生觀察雞蛋沉浮的情況。這樣通過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開展實驗操作,不僅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認知水平,同時還能讓物理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思考性,有利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對“物體沉浮的條件”形成直觀了解,從而可促使教學效果提升。
(4)開展合作探究,激發(fā)思維碰撞
新課改背景下,為了促進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落實,提升物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實際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重視對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相關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配合、交流討論中獲得思維碰撞,彌補個人能力的不足,同時實現(xiàn)對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合作方式來開展“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實驗活動。在進行分組時,教師應遵循小組內各成員間有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而小組之間則相對一致的原則來劃分小組,保證各個學習小組中都有物理學習能力較強者,也有能力較弱者,以促使各小組成員能夠達到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的效果。具體實驗中,教師可以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組內成員任務劃分,比如,應有人負責記錄實驗結果,有人負責主導實驗過程,有人需做好協(xié)助工作等。通過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實驗操作,能夠讓學生在分工協(xié)作中提升實驗效率,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溝通能力、分配能力、配合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從物理實驗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提升。
除了在課堂實驗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合作學習延伸到物理課堂之外,在進一步拓展物理實驗教學內容的同時,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內在動力,以推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局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物理現(xiàn)象、搜集相關數(shù)據,并進行實驗探究和總結,從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鮮活的生活中去學習、應用物理知識。比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物品,如“老花鏡”“放大鏡”等,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尋找到的物品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從而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掌握物距、像距、焦距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帶領學生將凸透鏡在不同位置成像的光路圖畫出來,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實現(xiàn)課內外的有效關聯(lián),同時還可實現(xiàn)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融合連接,能夠為學生拓展更大、更廣闊的物理學習空間,對于激起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熱愛、對物理學科的熱愛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5)完善評價機制,強化教學效果
功利性評價是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常見問題,也是影響教學評價的重要原因。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評價觀念,在革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調整,以促使教學評價既能契合教師“教”,又能滿足學生“學”,從而真正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評價效果。具體進行教學評價時應加強對下述幾個方面的重視。
第一,評價內容應全面系統(tǒng)。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需要全面觀察學生情況,綜合各方面表現(xiàn)來給予學生綜合性評價。也就是說,教師應嚴密觀察學生各方面情況,既要關注學生的實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實踐操作能力,又要注意學生的實驗情感價值及團隊合作表現(xiàn)等情況,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地給予學生評價。
第二,評價方式應多樣靈活。傳統(tǒng)教學評價多是教師占據評價主導地位,由教師評價學生,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的被評價狀態(tài)。新課改下,教師應改變這一方式的束縛,將學生置于評價主體地位,在開展教師評價的同時,還可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以此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反思及相互評價、教師評價中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實驗過程形成更客觀的了解,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功效。
4.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促使物理教師逐漸認識到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并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之中,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獲得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這也在一定程度行改善了物理實驗教學情況。但總體而言,教學改革并非朝夕之間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也需要過程,具體教學實踐中,各類教學問題仍然層出不窮,不容樂觀,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嘗試更為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學科綜合能力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健.淺談優(yōu)化實驗教學,構建高效初中物理課堂[J].東西南北(教育),2021(06).
[2]王文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淺析[J].亞太教育,2019(08).
[3]鄭潔林.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以滬教版為例[J].新課程,2019(17).
[4]趙信智.淺談初中物理開放性實驗創(chuàng)設的方向與方法[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3(02).
[5]張文杰.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J].新課程,2018(17).
[6]朱夷剛.打造有“溫度”的探究性課堂——淺談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
[7]林惠堅.合作探究,快樂學習——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12).
[8]李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2(06).
[9]侯麗淑.初中物理實驗高效課堂建設的策略與研究[J].讀與寫,2020(02).
[10]陳曉燕.如何有效構建高效化初中物理實驗課堂[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