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敏,張藝羨,劉亞芬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藥學部,福建漳州 363000
妊娠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妊娠期首次出現的糖代謝異常疾病,可嚴重影響母體及胎兒健康[1-2]。GDM主要特征為胰島素抵抗,臨床上主要通過外源性補充胰島素治療,門冬胰島素因其改善血糖效果明顯,起效快已廣泛使用[3]。近年有研究發(fā)現,GDM患者體內廣泛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保護胰島細胞功能[4]。因此,本研究為探討維生素D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GDM患者對胰島素抵抗及母嬰結局的影響,選取2022年1—8月到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yī)院婦產科就診的GDM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F報道如下。
選取到本院婦產科就診的GDM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7),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所選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①符合《2019 SOGC 臨床實踐指南:妊娠期糖尿病》[5]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20~40歲;③單胎產婦;④妊娠期間臨床資料完整,有獲得完整母嬰結局。排除標準:①近1個月內接受過治療者;②合并妊娠高血壓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④孕前糖尿病史者;⑤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礙者;⑥合并精神疾病或無法溝通者。
兩組均予以飲食、有氧運動及疾病相關知識教育等基礎干預,對照組給予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210040,規(guī)格:3 mL∶300 U)皮下注射治療,初始劑量為0.2~0.3 U/(kg·d),晚餐前30 min空腹注射,1次/d,后根據患者血糖情況調整劑量,直至血糖恢復正常,連續(xù)給藥4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維生素D滴劑(國藥準字H20113033,規(guī)格:400 U×24粒)治療,口服,2粒/次,1次/d,連續(xù)給藥4周,治療期間連續(xù)檢測孕婦血清25(OH)D3水平,以防止出現維生素D中毒。
①血糖水平達標時間及胰島素用量:統(tǒng)計給藥后血糖水平達標時間及胰島素用量。②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取患者晨間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并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室溫20℃保存(8 h內使用完畢),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并記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水平,使用離子交換層析法檢測并記錄HbA1c水平。③血清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 FINS)、HOMA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及β細胞功能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水平:取上述血清,使用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的ELISA試劑盒檢測并記錄FINS水平,根據已檢測的FPG及FINS水平計算HOMA-β及HOMA-IR。④隨訪并記錄母嬰不良結局,包括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巨大兒、低血糖等。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比較()
表2 兩組患者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比較()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FPG達標時間(d)4.17±0.62 5.43±0.87 8.086<0.001 2 hPG達標時間(d)4.52±0.64 6.01±0.72 10.604<0.001胰島素用量(U/d)37.53±4.26 39.47±4.45 2.159 0.034
治療后,兩組FPG、2 hPG、HbAlc均下降,觀察組FPG、2 hPG、HbAl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及HbAlc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及HbAlc比較()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FPG(mmol/L)治療前8.16±1.37 8.06±1.26 0.369 0.714治療4周后4.12±0.63 4.47±0.71 2.528 0.013 2 hPG(mmol/L)治療前9.46±1.62 9.37±1.71 0.262 0.794治療4周后6.19±0.73 6.54±0.82 2.186 0.031 HbAlc(%)治療前7.26±1.27 7.32±1.35 0.222 0.825治療4周后4.73±0.53 4.96±0.57 2.026 0.046
治療后,兩組FINS、HOMA-β水平均上升,HOMA-IR水平下降,觀察組FINS、HOMA-β水平均高于對照組,HOMA-IR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清FINS、HOMA-IR及HOMA-β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血清FINS、HOMA-IR及HOMA-β水平比較()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值P值FINS(mU/L)治療前7.17±1.24 7.32±1.36 0.559 0.578 HOMA-IR治療4周后8.65±1.42 8.06±1.35 2.064 0.042治療前4.69±0.83 4.58±0.74 0.678 0.499治療4周后1.87±0.22 2.01±0.31 2.525 0.013 HOMA-β治療前37.42±6.37 38.53±6.75 0.820 0.414治療4周后69.37±8.52 64.94±7.66 2.651 0.010
觀察組不良母嬰結局共計1例,胎膜早破1例(2.13%),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為2.13%;對照組不良母嬰結局共計8例,其中羊水過多2例(4.26%),胎膜早破2例(4.26%),巨大兒2例(4.26%),低血糖2例(4.26%),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為17.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16,P<0.05)。
GDM主要由于孕期孕激素等分泌異常增多,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導致糖代謝異常,產后可恢復,但部分患者最終會發(fā)展成2型糖尿病。妊娠期若未及時發(fā)現并給予降血糖治療,會增加孕婦剖宮產、羊水過多及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生風險,同時還會增加圍產兒巨大兒、死胎、畸形兒等不良母嬰結局的風險,新生兒將來發(fā)生糖尿病、代謝異常的概率也會增加[6]。
目前主要通過飲食控制、有氧運動以及人工合成胰島素治療GDM,門冬胰島素具有起效迅速、應用方便、餐后血糖控制效果好等優(yōu)勢,但單一使用孕婦易出現低血糖癥狀,此外,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患者療效不明顯,需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減少不良反應[7]。維生素D可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程度[4]。FPG及2 hPG是最常用的糖尿病檢測指標,HbAlc可反映過去8~12周血糖平均水平,HbAlc越高,GDM患者不良母嬰結局風險越大[8]。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FPG、2 hPG、HbAlc、胰島素用量優(yōu)于對照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母嬰結局發(fā)生率(2.13%)低于對照組(17.02%)(P<0.05),結果表明維生素D聯合門冬胰島素可改善GDM患者血糖代謝水平,降血糖效果顯著,這與維生素D可增加外周組織敏感性,增加胰島素受體及胰島素分子工作效率,提高葡萄糖轉運效率同時抑制肝臟葡萄糖的釋放有關,與黃香坤等[9]研究一致。
GDM發(fā)生及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機體內發(fā)生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分泌異常,胰島素主要由胰島β細胞分泌,FINS可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HOMA-IR主要反映胰島素抵抗程度,其數值越大,胰島素抵抗越嚴重,HOMA-β可反映胰島β細胞活性,其數值越大,胰島β細胞活性越高[10]。薄琦[11]發(fā)現,胰島β細胞中存在維生素D受體,高濃度維生素D可促進胰島素受體表達。本研究中,觀察組FINS、HOMA-β水平均高于對照組,HOMA-IR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維生素D聯合門冬胰島素可程度減輕胰島素抵抗程度,增加胰島β細胞分泌活性,這與維生素D的作用機制有關,維生素D可通過抑制過氧化物的生成提高胰島素敏感程度,調節(jié)鈣離子流動性結合胰島β細胞上的自身受體增加胰島β細胞活性,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時還可促進過氧化物的表達,降低胰島素的抵抗作用。崔廣樹等[12]發(fā)現,高劑量維生素D可減輕胰島素抵抗程度,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本研究與其一致。
綜上所述,維生素D聯合門冬胰島素可提高GDM患者降血糖效果,減輕胰島素抵抗程度,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