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 廣泛應用于膽囊結石、急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等疾病的治療中[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對膽囊疾病治療中效果顯著, 不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 避免患者受到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反應,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總體安全性高[2]。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 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 因此, 本文將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本院66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本院66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3 例。對照組男13 例, 女20 例;年齡最小24 歲, 最大80 歲, 平均年齡(45.63±12.24)歲。研究組男14 例, 女19 例;年齡最小23 歲, 最大79 歲, 平均年齡(45.62±12.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無其他慢性疾病患者, 如高血壓、糖尿??;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患者治療中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存在腹部感染患者;有惡性腫瘤及精神障礙、免疫障礙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guī)全身麻醉。手術前要告知患者需要禁食約12 h, 禁飲約6 h, 并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鼻管、胃管及導尿留置。全身麻醉藥物選擇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1071)0.05 mg/kg 靜脈注射;丙泊酚(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國藥準字J20130013)1 m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199)3 μg/kg、羅庫溴銨(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03235)0.1 mg/kg 靜脈泵注。對患者實施誘導插管,當氣管插管完成后連接麻醉機, 提供機械通氣, 保證患者的呼吸通暢。麻醉時可持續(xù)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丙泊酚劑量控制在6~8 mg/(kg·h), 瑞芬太尼劑量控制在15~20 μg/(kg·h)。手術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常規(guī)靜脈補液, 注意不限制補液量。
1.3.2 研究組 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手術前期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為患者提供鼻管、胃管及導尿留置, 告知患者需要禁食約12 h, 禁飲約6 h, 飲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在手術過程中, 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 給予地佐辛(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江蘇海慈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328)3~4 ml, 靜脈注射。手術過程中手術室內溫度和濕度調整適宜, 為患者提供熱水沖腹, 使其體溫維持平穩(wěn)。還需要嚴格控制患者的補液量, 一般情況下在手術當天控制為2000 ml 以下。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及手術后血清皮質醇水平, 術后蘇醒時間、首次排氣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前及手術后血清皮質醇水平比較麻醉前, 兩組患者血清皮質醇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 研究組患者血清皮質醇水平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麻醉前及手術后血清皮質醇水平比較( ±s, nmol/L)
表1 兩組患者麻醉前及手術后血清皮質醇水平比較( ±s, n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血清皮質醇麻醉前 手術后研究組 33 208.43±28.23 208.18±21.02a對照組 33 208.40±28.22 319.82±31.36 t 0.004 16.987 P 0.997 0.000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術后蘇醒時間(min) 首次排氣時間(h)研究組 33 4.23±1.58a 19.23±3.73a對照組 33 12.03±1.77 39.47±4.53 t 18.885 19.814 P 0.000 0.000
膽囊疾病屬于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膽囊疾病包括膽囊結石、膽囊腺肌癥、膽囊息肉、膽囊癌等[3],臨床上常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 實際應用十分廣泛。但是手術也是一種應激源, 容易給患者帶來應激反應, 手術中容易使患者表現為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 無法使手術順利實施, 因此, 臨床逐漸提出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4]。該理念的應用能對圍術期的各項措施進行優(yōu)化,避免手術影響機體, 且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更快。麻醉是手術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影響著整個手術期, 期間需要重視操作流程, 如手術前期的評估、禁食禁水時間、麻醉藥物種類和劑量以及方法的選擇等[5]。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外科手術麻醉中效果良好,能按照患者圍手術期的病理特點、生理特征選擇一套完善的臨床技術, 避免患者面臨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保證患者各個器官、功能都能有效恢復??焖倏祻屯饪评砟畹氖褂眯枰o理人員經手術前期各個情況的評估和分析, 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 如: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大部分患者對手術表現為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 在不良心理情況下將影響機體的各個臟器功能, 不利于手術預后[6-8]。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下, 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產生信任, 麻醉中配合度更高, 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等。因為患者面臨的手術應激, 術后疼痛導致患者的血糖升高, 當應激情況一直存在, 容易使患者的皮質醇濃度維持在較高水平[9]??焖倏祻屯饪评砟钅芙档褪中g對機體帶來的應激程度, 抑制術后反應, 且患者術后皮質醇和血糖水平都能有效恢復??焖倏祻屯饪评砟钪羞€要增加健康教育宣傳, 能夠使患者和家屬明確手術后的注意事項、明確麻醉的目的意義, 也能在術前對禁食禁飲時間有效調整。手術過程中, 護理人員能夠對麻醉藥物的應用情況詳細了解, 能按照患者術中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 麻醉方式的選擇也更合理, 能全方位監(jiān)測患者術中體溫、補液量等情況,對患者術后有效恢復也具有重要作用[10]。但期間還需要注意, 在即將要進行全身麻醉前期, 需要告知患者飲用葡萄糖溶液, 以免發(fā)生脫水情況。手術即將結束前期,能增加局部浸潤, 以保證減輕手術后傷口的疼痛程度。所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效果良好, 具備較大優(yōu)勢, 能避免患者面臨較強的應激反應, 有效縮短麻醉蘇醒時間和首次排氣時間,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 患者術后恢復良好[11]。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手術后, 研究組患者血清皮質醇水平(208.18±21.02)nmol/L 低于對照組的(319.82±31.36)n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蘇醒時間(4.23±1.58)min、首次排氣時間(19.23±3.73)h 均短于對照組的(12.03±1.77)min、(39.47±4.53)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使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面對的機體應激減少。其原因, 是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下給予全身靜脈麻醉, 其很大程度上影響交感神經根, 嚴格控制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的釋放, 控制術后的應激, 在另一方面證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 也能使患者面臨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炎癥反應減輕, 減小創(chuàng)傷, 完成手術后, 患者的皮質醇水平恢復更快, 保證患者盡早康復[12-15]。
綜上所述, 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 縮短蘇醒時間和首次排氣時間, 保證患者能夠盡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