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肖華 葉玉清
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屬于基層衛(wèi)生服務, 基層衛(wèi)生服務是公共衛(wèi)生服務基礎。許多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存在用藥不合理現(xiàn)象, 故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實施合理藥學服務十分重要[1]。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不斷發(fā)展, 人口逐漸老齡化, 近年來慢性病患病率也在不斷攀升[2]。由于基層醫(yī)療機構醫(yī)護人員不足, 工作緊張, 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合理用藥的現(xiàn)象, 故國家鼓勵更多醫(yī)護人員參與基層健康管理[3]。在臨床采取有效、連續(xù)社區(qū)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合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健康水平。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是指以家庭醫(yī)生為中心的一種藥學服務方式, 可對老年患者管理能力與疾病治療效果產(chǎn)生極大影響[4,5]。本研究擬探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在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5 月于本社區(qū)進行疾病管理的40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00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5 歲;②在本社區(qū)生活時間>6 個月;③確診患有1 種及以上慢性疾?。虎苷Z言溝通和精神認知無障礙者;⑤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者;②近6 個月參加過相似研究者;③存在感官障礙,無正常溝通能力者。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慢性疾病類型、危險因素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 ±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 ±s]
注:兩組對比, P>0.05
項目 類別 觀察組(n=200) 對照組(n=200) χ2/t P性別 男 105(52.50) 102(51.00) 0.090 >0.05女95(47.50) 98(49.00)年齡(歲) 68.02±7.32 67.25±5.65 1.178 >0.05病程(年) 6.23±2.32 6.59±2.70 1.430 >0.05慢性疾病類型 高血壓 102(51.00) 95(47.50) 0.490 >0.05糖尿病 92(46.00) 98(49.00) 0.361 >0.05冠心病 67(33.50) 59(29.50) 0.742 >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7(28.50) 68(34.00) 1.408 >0.05疾病危險因素 按時用藥 148(74.00) 151(75.50) 0.119 >0.05定時復查 153(76.50) 148(74.00) 0.336 >0.05合理飲食 150(75.00) 157(78.50) 0.686 >0.05合理作息 169(84.50) 163(81.50) 0.638 >0.05運動習慣 144(72.00) 150(75.00) 0.462 >0.05不吸煙飲酒 139(69.50) 131(65.50) 0.729 >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guī)藥學服務, 具體流程如下:①疾病講解:社區(qū)工作人員為患者具體講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發(fā)病原理及會引起的一系列并發(fā)癥。②飲食及用藥指導:說明飲食健康對疾病的重要性, 并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③技能指導:對患者進行血糖、血壓監(jiān)測培訓, 指導患者日常血壓、血糖監(jiān)測, 當患者自行監(jiān)測時發(fā)現(xiàn)指標不正常, 應立即就醫(yī)。④患者家屬培訓:對患者家屬進行培訓, 讓患者家屬掌握基本急救技術。
1.2.2 觀察組 患者實施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 具體流程如下:①個人檔案建立:針對每例患者治療史、不良反應等個體情況制定不同健康檔案, 個人檔案特點為完整并具有相對獨立性。②病情評估:家庭醫(yī)生與藥師及社區(qū)工作人員共同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 在對患者病情有具體了解基礎上制定具體管理方案。③患者簽訂家庭醫(yī)生協(xié)議。④基本培訓:對患者進行基本醫(yī)學操作培訓, 并使患者家屬掌握基本急救知識。⑤用藥教育:對患者進行合理用藥教育, 給予患者用藥手冊, 增強患者合理用藥意識。解答患者及家屬關于藥物的問題, 并對最佳用藥時間、相關藥品給藥方式、藥物合理保存等進行指導。定期進行健康知識講座, 普及基本藥物知識, 包括藥物種類, 處方非處方區(qū)別等。⑥用藥指導與監(jiān)督:在家庭醫(yī)生及藥師幫助下掌握各種藥物正確使用方式, 增強藥物使用合理性。對藥品使用頻率、有效成分等進行分析, 并增強患者對不同廠家生產(chǎn)的相同名稱藥物分辨能力,避免患者重復使用藥物。監(jiān)督患者對藥物有效日期定時查看, 防止使用過期藥物。重點關注藥物儲存與用藥注意事項, 強調藥物合理管理重要性。并結合患者個體情況提供個體用藥指導, 注重促進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建立公眾號, 為患者微信推送有關合理用藥、自我用藥管理文章, 提高對藥物的認知, 提供用藥問題等咨詢服務, 提高患者自我用藥管理能力。⑦家庭藥箱管理:對藥品存放等問題進行監(jiān)督, 指導患者進行家庭藥箱管理, 定期清理家庭藥物, 針對個體情況建立備藥目錄。⑧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 并對導致慢性疾病危險因素進行詳細說明, 說明遵醫(yī)囑、合理運動的重要性。⑨隨訪監(jiān)督:定期更新患者檔案信息, 與家庭醫(yī)生一起定期探訪患者或患者定期復診, 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6 個月后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 滿分100 分, 分值高低與掌握程度呈正比。②對比兩組患者的疾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 主要包括按時用藥、定時復查、合理飲食、合理作息、運動習慣、不吸煙飲酒。③對比兩組患者干預6 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6]評定, 共4 個維度, 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 分值高低與生活質量呈正比。④對比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完全依從:堅持按醫(yī)囑按時定量服藥, 不存在服藥不規(guī)范行為, 如自行停藥、減藥、加藥;比較依從:基本上按醫(yī)囑按時定量服藥, 偶有漏服藥, 但不存在服藥不規(guī)范行為, 如自行停藥、減藥、加藥;不依從:用藥不按醫(yī)囑, 存在自行停藥、減藥、加藥等行為。依從性=完全依從率+比較依從率。⑤對比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水腫、皮疹、肝功能損害、腹瀉、電解質紊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干預前, 兩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 個月后, 兩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均顯著高于本組干預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的疾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對比 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按時用藥、定時復查、合理飲食、合理作息、運動習慣、不吸煙飲酒占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比 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2 兩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 ±s, 分)
表2 兩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干預6 個月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6 個月后對照組 200 65.23±5.23 70.23±6.23a觀察組 200 65.38±5.21 81.23±6.11ab t 0.287 17.827 P>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的疾病危險因素控制情況對比[n(%)]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s, 分)
表4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對照組 200 62.89±5.26 62.93±6.23 62.82±5.13 72.92±6.18觀察組 200 73.32±5.22a 72.62±6.36a 73.06±5.18a 83.11±6.16a t 19.904 15.392 19.864 16.515 P<0.05 <0.05 <0.05 <0.05
表5 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比[n(%), %]
表6 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 對老年人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對老年人健康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為各種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通常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等[7]。慢性疾病有病程長等一系列特點, 且慢性疾病通常難以徹底治愈, 在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合理藥物治療, 還需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老年人常常記憶力較差, 依從性低于年輕人, 故需要外界干預才能提高治療效果[8]。采取合理、連續(xù)社區(qū)健康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合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健康水平[9]。在對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社區(qū)健康管理發(fā)揮重要作用。
在本研究中,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藥學服務, 觀察組接受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 結果顯示, 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可明顯提升患者對慢性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原因在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對患者進行完整藥學教育, 使患者對慢性疾病有徹底全面的認識, 提高自我健康認識水平, 提高對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程度[10-15]。對比兩組患者疾病危險因素控制程度, 結果顯示: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按時用藥、定時復查、合理飲食、合理作息、運動習慣、不吸煙飲酒占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可提升患者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程度。原因在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對導致慢性疾病危險因素進行詳細說明, 并進行相應說明, 有利于患者對慢性疾病危險因素進行更好控制。本研究中, 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原因在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以患者個體為干預對象, 為患者個人建立檔案, 個人檔案的建立有助于患者接受更加合理、綜合醫(yī)療服務, 針對每例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具體干預措施, 有助于控制病情[16-19]。與每例患者簽訂合約后, 進行病情評估, 有利于制定具體管理方案, 同時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注重患者自我健康意識, 同時提供良好的藥學服務。在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 患者隨訪時間明顯升高, 加強了與患者良好聯(lián)系, 保證可實時監(jiān)測病情發(fā)展, 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同時, 本研究中, 干預6 個月后,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可提升患者依從性。原因在于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增強了患者對疾病認識, 患者可將學到的健康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 對健康生活方式十分有利, 提升患者依從性, 有效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且通過用藥教育、指導與監(jiān)督, 能進一步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積極配合醫(yī)囑, 從而更好控制病情[20,21]。
綜上所述, 家庭醫(yī)生簽約制度下藥學服務可提升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 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并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能力, 降低藥物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