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香蘭
(蘭州市永登縣連鋁學校 甘肅 蘭州 730335)
跨文化的交際,是指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目標是實現(xiàn)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有效溝通。在英語知識學習中,學生生活在中華文化氛圍中,接觸到的西方英語文化較少,在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互動時難免會因為文化的差異,而影響英語溝通交流的效果。所以,英語教師引導初中學生進行口語練習時,需要引導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在實現(xiàn)“知彼知己”的狀態(tài)下,有效利用英語進行無障礙溝通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和方向,需要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實踐學習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學生在英語基礎知識方面的掌握,并且以學生的紙面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測評標準,很難為學生帶來英語實踐探究的機會。初中英語教學對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模式的應用,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新方向,那就是英語實踐教學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文化內(nèi)容和英語使用技巧,并為學生提供英語口語交流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探究學習機會,豐富了現(xiàn)有的初中英語教學形式,也提升了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中的效果。
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時,首先應當引導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學習,只有了解中華文化內(nèi)涵,才能以此為基礎對英語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學習。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背景下,初中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更容易動搖,從而影響了民族文化根基,不利于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初中英語教師組織開展的本民族文化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站在國際、全球的角度去認知和了解中華文化,客觀的就中外文化進行對比,中華文化的魅力更容易顯現(xiàn)出來,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學習熱情,更讓學生對中華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榮譽感。也就是說,英語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時,夯實了學生的民族文化基石,更為進一步的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將英語單詞、句式和語法作為學習重點,雖然能夠在英語考試中獲得不錯的分數(shù),但是學生對這些英語知識的應用顯得的比較生澀,學生對英語語言所表達出來的內(nèi)容也無法全面、深入理解,直接影響了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效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讓學生從語法、句式的基礎知識掌握上去學習,而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英語語言文化上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中能夠從文化習俗、語言習慣等各方面對英語知識進行理解和應用,讓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方面保持一個高效率的學習狀態(tài)。也就是說,學生在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讓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方法發(fā)生了改變,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內(nèi)在規(guī)律時更有把握,從而讓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中始終處于一個高效率的狀態(tài)。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對教師的依賴程度在減弱,這也是初中英語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重要體現(xiàn)。但是,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如果教師參與的過多,會引起學生的學習反感,甚至會讓學生對英語知識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態(tài)度。對此,英語教師還應當注重順應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主體性,從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出發(fā),為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引,讓學生能夠發(fā)揮內(nèi)在的主動性進行跨文化交際學習和鍛煉[1]。例如,在人教版的七年級下冊的英語課程內(nèi)容Unit8 的“Wen is your birthday?”時,這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有關“birthday”主題的相關英語知識,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有關“birthday”的應用技巧,并且能夠在生活中進行交流鍛煉和應用。在以往,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知識的學習停留在基礎單詞、句式的學習上,學生很難能夠完成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目標。在學生的跨文化的交際鍛煉指引下,教師可以轉(zhuǎn)變本節(jié)課程知識的引導思路,讓學生以中西方的“birthday”文化習俗為突破點,進行英語國家的“birthday”文化學習和了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就有關“birthday”中西方的文化不同點進行探討,讓學生能夠主動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強化學生對“birthday”主體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這樣,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跨文化交流鍛煉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學習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知識時保持一個良好的趣味狀態(tài),讓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中更有深度和更有效果。
在新課程的初中英語教材中,依然以英語基礎內(nèi)容為主,為學生提供的英語學習資料并不豐富。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學習時間、精力的限制原因,也有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的因素。學生在學習這些語法、單詞為主的英語課程知識時,無法獲得英語文化內(nèi)容資料,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時不能依托英語文化氛圍,影響學生在英語口語等方面的學習效果。在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教師在授課時應當突破傳統(tǒng)課程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搜集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英語文化資料,讓學生在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完成英語知識的學習目標[2]。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的上冊Unit1 的Can you play the guitar?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應當以“Music”為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有關“Music”相關的英語資料。學生在本節(jié)課程中不僅僅從我們自己音樂知識學習習慣方面去學習和領悟,還讓學生去了解西方音樂文化,并且就西方國家中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習慣和現(xiàn)狀為基礎,對本節(jié)課程知識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為了讓學生對有關英語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比較流行的英語歌曲或者樂器伴奏的音樂,讓學生在欣賞這些英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來感受中西方音樂文化的差異,并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文化學習自覺性。這樣,教師結(jié)合課程知識內(nèi)容為學生搜集相關的英語文化資料,讓學生能夠接觸到英語文化內(nèi)容,并讓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文化學習自覺性,引導學生從英語文化的角度將這些英語知識進行實踐和應用。
初中生學習英語知識時,不僅要掌握基礎的英語理論知識,還應當進行英語實踐應用鍛煉,以此才能補足學生在口語交際、英語寫作等方面的短板,才能讓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實踐中,教師依然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也就是讓學生在英語交際鍛煉中完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的目標。在實際的英語實踐引導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最為主要的就是缺少文化氛圍的感染,讓學生在英語交際實踐鍛煉時不能全身心投入,影響英語實踐應用鍛煉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英語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交流情境中進行交際鍛煉,保障學生在實踐鍛煉的良好效果[3]。例如,在人教版的七年級上冊Unit 1 的 Good morning!相關知識學習時,這是一個基本的交流問候知識學習,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交際能力帶來一定的技巧提升。為了讓學生在進行問候語的交際鍛煉,教師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西方人見面交流寒暄的場景。教師可以有效結(jié)合多媒體技術,采用故事情節(jié)播放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觀看來了解西方人際交往時的見面用語習慣,讓學生在視頻中觀看時能夠沉浸其中。這樣,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的一個西方英語文化氛圍,讓學生能夠在交際鍛煉時有一個西方文化的沉浸式體驗,從而為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提供一個鍛煉機會。
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中,絕不是讓學生完全接觸、學習西方英語文化,而是要讓學生在牢固掌握中華文化的基礎上,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此為跨文化的交際奠定基礎。尤其是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時,讓學生形成一個英語思維,也就是用西方英語文化特點,助推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有效性。這樣的英語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chǎn)生文化混亂,導致學生不能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勢必會影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思維和習慣。所以,在培養(yǎng)初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教師組織開展中西方文化對比活動[4]。例如,在人教版的七年級上冊Unit 2 的What’s this in English?相關知識學習時,教師就應當有效利用本節(jié)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活動。教師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讓學生以我們的文化習俗為主體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分析,同時對比英語文化習俗中對相關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并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下對相同內(nèi)容的不同表達方式和內(nèi)涵。這樣,教師引導學生站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去了解西方英語文化,能夠讓學生對中西方文化有一個清晰的界限,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良好的作用。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應當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將英語教學與文化引導相結(jié)合,促進學生的英語交際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