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琴(福建:將樂縣城關中心小學)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具體的項目為載體,引導學生在探索和解決項目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應用各種知識和技能。項目式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且促進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應用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不同的項目。這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成效。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有多方面。首先,項目式學習可以將抽象的科學原理和概念轉化為實際的、可操作的項目,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學生通過親身參與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還可以通過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其次,項目式學習有著突出的協(xié)作性特點,在進行項目式學習時,學生需要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溝通和協(xié)調能力。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項目式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學習中去。
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的設置不佳,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難度大以及與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兩個方面。一方面,目前小學科學的教學難度往往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承受范圍。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對于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和理論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學內容過難,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遇更多的困惑和挫敗,從而影響他們的科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內容往往與實踐生活脫節(jié)。教學內容往往過于理論化、抽象化,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這使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內容,也無法將學到的科學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學習評價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習進度,以便調整教學策略。然而,目前小學科學的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主要依賴于筆試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往往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另外,小學科學學習評價的反饋往往不及時。學習評價反饋是學生改進學習計劃和方法的主要依據(jù),如果反饋不及時,學生就無法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而現(xiàn)實中,由于一些小學科學教師教學工作繁重,很多時候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習評價并給予學生反饋,這就使學習評價反饋流于形式。
小學科學的項目式教學,首先要做的,是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置差異化的項目任務。因為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基礎是存在差異的,如果教師對所有學生都設置相同的項目任務,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覺得任務太難,而另一部分學生又覺得任務太簡單。所以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基礎,設計不同難度的項目任務,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項目中找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挑戰(zhàn),同時也能感受到項目成功的樂趣。以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做一個生態(tài)瓶》這一課的項目式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基礎,設計不同難度的項目任務。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生態(tài)瓶中構建一個包含多個層次食物鏈的相對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讓這些學生自主調查和選擇適合生態(tài)瓶的生物種類,例如植物、昆蟲,甚至是蚯蚓等一些小型動物。同時要求這些學生關注生態(tài)瓶食物鏈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比如一種生物過度繁殖所導致的食物鏈失衡等。對基礎稍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構建一個只有一種植物和昆蟲的簡單的生態(tài)瓶,并且要求學生關注基本的食物鏈關系,教這部分學生如何照料生態(tài)瓶內的動植物,如澆水、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條件等。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置差異化的項目任務,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完成項目的成就感,進而提升他們的科學學習積極性。
在優(yōu)化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這也是項目式學習的一個主要優(yōu)勢。首先,教師為學生分組時,應該從優(yōu)良互補的原則出發(fā)確定小組成員。這樣可以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學習基礎稍差的學生,而且保證每個小組的項目完成能力差距不會太大。以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的“設計制作小車”項目教學為例,這是一個涉及運動和力學知識的科學項目。在分組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科考試成績、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優(yōu)良結合的項目學習小組,并且要求每個小組設計并制作一個可以運動的小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了解和應用關于力和運動的知識,例如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影響物體的運動,還要在團隊協(xié)作中共同解決各種問題,如選擇材料、決定車輪大小、設計車身結構等。這樣的小組探究式教學,讓學生有機會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科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溝通技巧。
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過程中,實際生活情境的融入是一種有效的項目教學方式。通過實際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融入,能夠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通過實際生活情境的融入,科學知識不再是抽象和疏離的冷冰冰的理論知識,而是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的有效工具。以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杠桿的科學》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并研究杠桿應用的項目。例如可以要求學生觀察家中或校園里的杠桿設備,如秋千、開瓶器、剪刀等,分析這些設備的工作原理,探究杠桿原理在其中的應用。學生還可以在理解杠桿原理的基礎上,設計并制作一個利用杠桿原理的簡易設備,如利用杠桿原理自制一個開瓶器,讓學生比一比誰設計的開瓶器最簡單實用?;蛘咦寣W生利用家里諸如筷子、木棍、線繩等常見物品,運用所學杠桿知識制作一個能夠對簡易物品進行測重的天平。在天平制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探索如何選擇合適的杠桿(如筷子、木棍等)、如何確定杠桿的支點(即杠桿的平衡點),以及如何固定線繩和掛物以使天平保持平衡。在制作天平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理解和應用杠桿原理,還需要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完成天平制作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天平比較兩個物體的重量,從而更直觀地理解杠桿原理。通過這樣的項目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入理解杠桿的科學原理,還能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科學,體驗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
加強跨學科的項目設計,能夠豐富項目的知識點,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幫助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設計跨學科的科學項目時,首先要確定項目主題,并確定該主題可能與哪些學科存在知識關聯(lián),如科學與數(shù)學、科學與藝術、科學與語文等。然后,根據(jù)項目主題設計具體的項目活動,使之既能實現(xiàn)科學知識的學習,又能涉及其他學科知識的應用。以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簡易電路》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制作家用警報器”的項目活動。在完成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靈活運用物理科學知識,了解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理解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學生還需要運用數(shù)學知識,通過計算和測量來確定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這樣才能保證制作出的警報器實用可行。另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制作警報器時,要盡可能保證警報器外部的美觀性,使警報器既美觀大方又實用。這可以鍛煉學生的藝術構思設計能力。項目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盡可能精練的語言,對他們警報器的設計思路、設計過程和成果特點進行介紹,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科學項目式教學時,學習評價及評價反饋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不同于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小學科學的項目式學習強調的是對學生實踐操作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其學習評價方式也應與項目式學習的特點相適應。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對科學的認知更多地來自實際操作和體驗。因此,評價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成果時,不能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評價,而應將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展現(xiàn)出來的實踐能力納入考核范圍。比如教師可以觀察和評價學生對實驗設備的使用和操作能力提升情況,以及考查學生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情況。而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需要自主探索和解決項目解決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所以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問題解決能力,也應作為學習評價的一個主要內容。除此之外,保證學習評價反饋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是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成果的關鍵。教師應在每個科學項目任務完成之后,及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而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評價反饋形式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實際操作中的指導和修正。評價要盡量采取積極鼓勵的方式,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總之,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通過項目式學習,能夠讓學生的科學學習內容更加具象化和有針對性。但是要充分發(fā)揮項目式學習的作用和價值,需要科學教師設計合理的項目任務、項目內容和項目評價方法,這對于教師的教學綜合素養(yǎng)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科學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