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思偉,張斌,張波,曾成偉,郭婭婭,徐立然,李亮平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3.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失眠一詞在中醫(yī)學中最早始于《黃帝內經》,指出陽氣之末,陰氣之盛時,則需目暝而息[1]。而失眠在早期被稱為“不得臥”[2]“不得眠”“不得寐”。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本體素虛[3],艾毒潛伏體內日久,耗傷氣血津液,或久而氣血邪毒郁結于體內[4]。在《諸病源候論》中,曾提及大病之體,五臟皆虛,榮衛(wèi)不調,或冷或熱,陽氣不可防衛(wèi)于外,陰氣不可固守于內。故由于外邪及內傷所致氣虛、氣郁或血瘀,使得脾氣無力推動精微物質上輸于肺,下達于腎臟,無力化生氣血充養(yǎng)心神[5]。本文旨在探討HIV/AIDS患者“胃不和”與“臥不安”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調查問卷設計采用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證候量表結合臨床癥狀表現(xiàn),參照《中醫(yī)內科學》[6]等,收集關于艾滋病患者脾胃疾病的相關病因、病機、臨床癥狀的條目,比如三餐規(guī)律、嗜食辛辣、生冷、睡前飲食、吃飯快慢等,胃部痞滿、胃痛、脅肋疼痛、食欲差、腹脹等。失眠相關癥狀量表,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7](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elf rating sleep scale,SRSS)[8]
1.2 量表評分分級以上量表均采用4級評分法,主要是根據每一條目的頻率設置4級,如A:大多數(shù),B:很多時間,C:有時會,D:沒有或很少,條目中分為正性陳述和負性陳述兩種,分別按照3-0反向計分和0-3正向計分法。
1.3 研究對象該研究對象為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艾滋病項目各點的隨訪中對胃部不適或失眠患者,收集的問卷調查,經查胃鏡結果顯示為萎縮性胃炎或淺表性胃炎、胃潰瘍等患者或表現(xiàn)明顯脾胃不適(慢性胃炎的中醫(yī)證候量表得分>2分,同時伴有至少胃脘痞滿或胃脘疼痛其中之一)的患者歸納為脾胃病組。將出現(xiàn)明顯失眠癥狀(符合《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且PSQI和SRSS得分>10/25分,滿分分別為21分和50分)患者歸為失眠病組。脾胃病組部分同時伴有失眠次癥,失眠組患者部分同時伴有脾胃不適次癥。
后期對患者的問卷調查進行細節(jié)審查,發(fā)現(xiàn)2個條目及以上不回答或者放棄者,則歸為低應答者,應放棄其問卷結果,并且采用雙人同時錄入原則,保證數(shù)據的真實可靠性。
2.1 一般資料本研究共發(fā)送205份問卷,回收203份,回收率99%,有效問卷為200份,其中脾胃病組100份,失眠病組100份。
2.2 兩組問卷評分結果分別計算兩組HIV/AIDS患者脾胃病病因和癥狀,失眠癥狀的積分,其中 1-17條目是脾胃病的病因癥狀,18-22條目為失眠的臨床表現(xiàn)。見表1。
表1 HIV/AIDS患者脾胃組和失眠組問卷評分結果 分)
2.3 兩組直方圖和P-P圖分析使用SPSS 25.0軟件分別計算兩組每個人的總積分,并畫出直方圖和P-P圖,從圖1—圖4可知,脾胃病組和失眠病組患者的總積分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可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圖1 HIV/AIDS脾胃組脾胃病病因及癥狀的直方圖
圖2 HIV/AIDS失眠組失眠癥狀的直方圖
圖3 HIV/AIDS脾胃組失眠癥狀的P-P圖
圖4 HIV/AIDS失眠組脾胃病病因及癥狀的P-P圖
2.4 兩組評分散點圖分析使用每個患者的總積分分析每組脾胃病病因及癥狀和失眠的積分相關性,使用微生信在線繪圖繪制散點圖,可以看出兩組大致有線性關聯(lián)。如圖5—圖6。
圖5 HIV/AIDS脾胃組散點圖
圖6 HIV/AIDS失眠組散點圖
2.5 兩組評分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使用SPSS 25.0軟件對兩組中每個患者脾胃病病因及癥狀和失眠癥狀的總積分進行多元回歸性分析,以脾胃病病因及癥狀為自變量,兩組多元回歸結果顯示,脾胃病病因及癥狀和失眠病之間都具有獨立相關性。根據結果顯示脾胃病組的回歸方程為Y=0.854+0.194X,(Y為因變量失眠病的癥狀積分,X為自變量脾胃病病因及癥狀積分)失眠組的回歸方程為 Y=2.503+0.189X(Y為因變量失眠病的癥狀積分,X為自變量脾胃病病因及癥狀積分)。根據結果顯示兩組的方程具有顯著意義,且兩組脾胃病病因及癥狀和失眠之間呈正相關。見表2。
表2 兩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四圣醫(yī)源》中記載,脾臟為中土之官,屬太陰脾經,胃和脾臟為表里相系,升降相宜,而中土虛弱,則升降失常腎水無以涵木,以致肝火旺盛,心火炎上,最終導致水火不濟,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煩躁、焦慮等臨床癥狀[9]。而HIV/AIDS患者外因病情纏綿不愈,且心情受外界影響較大[10],情志致病,內生五邪,影響患者的心神,以致肝氣不舒,心火內生,影響體內氣機的正常運行[11]。而患者常年依靠HARRT療法,造成機體內部免疫功能漸弱,正氣不足,脾胃之臟無以正常運化水谷精微送達全身[12],以致心神失養(yǎng),造成氣血虛弱型失眠[13]和脾胃虛弱型胃部不適[14]。
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HIV/AIDS患者常年“胃不和”和“臥不安”的相關性,采用多種問卷調查方式,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首先正態(tài)分布直方圖和P-P圖顯示,兩組的結果是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說明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多元回歸性分析。對兩組中每個患者積分進行散點圖分析可以看出,兩組基本呈線性分布,有一定相關性。本研究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知,兩組均具有正向相關性,證實了HIV/AIDS患者的失眠病和脾胃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通過研究結果可知,HIV/AIDS 患者在脾胃病的成因上大多和三餐飲食是否規(guī)律和偏食生冷油炸食品密切相關,在臨床表現(xiàn)上胃脘部痞滿、食欲較差、脅肋脹滿等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在失眠的表現(xiàn)中,以入睡困難的頻率最高,在失眠組中發(fā)現(xiàn)惡心嘔吐、噯氣、口苦、口干或口黏膩、大便異常的積分均比脾胃病組高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15],說明失眠患者具有脾胃不適的癥狀較多,這與陳欣等[16]關于HIV相關失眠的中醫(yī)證論初探一致,更能說明HIV/AIDS患者臨床上“胃不和則臥不安”癥狀的聯(lián)系性[17]。
綜上所述,從HIV/AIDS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分析“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理論,可以發(fā)現(xiàn)有效治療患者失眠和脾胃病的中醫(yī)藥組方思路[18],調和脾胃,氣機升降得宜,肝木順達,水火相濟,胃和則臥且安[19]。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還不足,未來本課題組將在擴大樣本量的基礎上,對脾胃病證型和方劑進行分類治療觀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