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新華,孫 健,宋旺勝,張國橋,林耀發(fā)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嘉定分院/上海市嘉定區(qū)江橋醫(yī)院骨科,上海 201833
骨質疏松癥多見于中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由于骨脆性增加、骨組織量減少、骨密度下降等原因容易發(fā)生骨折,在此類骨折患者中尤以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在臨床中較為常見[1]。經皮椎體成形術是臨床治療此類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單一治療對傷椎高度恢復和脊柱后凸的改善作用有限,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增加了術后相鄰節(jié)段再骨折與后凸畸形的風險。椎體內骨水泥填充,可穩(wěn)固和加強椎體復位,維持術后矯形,避免發(fā)生遠期椎體高度丟失,可改善預后,但在椎體成形術過程中,可出現骨水泥滲漏的情況,引發(fā)骨水泥栓塞或壓迫脊髓、神經根等,危害極大[2-3]。因此,積極探尋有效防止骨水泥滲漏的方法尤為重要。目前,雖有研究指出球囊擴張技術在降低骨水泥滲透發(fā)生風險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4],但該技術要求高和治療費用高,加上在注射骨水泥時仍可發(fā)生滲透,限制了該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灌注骨水泥時需要給予一定的壓力以便將骨水泥推注到傷椎體內,傳統(tǒng)單次骨水泥注射時容易向骨折裂縫、骨缺損處等滲漏[5]。鑒于此,本研究采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對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診治的66例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2例)與研究組(34例)。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均符合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診斷標準[6],且經骨密度、X線、CT等檢查確診;新鮮骨折,無脊髓或神經壓迫;無椎間盤病變。排除標準:陳舊性或病理性骨折;已骨折過的椎體再次骨折;有椎體骨髓炎;有腫瘤性疾病;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有嚴重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有精神疾病;有傳染性疾病;有感染。對照組:男11例,女21例;年齡47~80歲,平均(64.52±7.38)歲;病程1~7 d,平均(3.31±0.45)d;骨密度T值-4.19~-2.62,平均-3.42±0.55;涉及椎體,L110個,L27個,L37個,L48個,L56個;壓縮程度,Ⅱ度26例,Ⅲ度6例。研究組:男9例,女25例;年齡45~80歲,平均(63.85±8.19)歲;病程1~6 d,平均(3.12±0.49)d;骨密度T值-4.29~-2.57,平均-3.44±0.57;涉及椎體,L111個,L28個,L36個,L410個,L57個;壓縮程度,Ⅱ度27例,Ⅲ度7例。2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術治療方法 (1)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經皮椎體成形術。在C型臂透視下,利用穿刺針沿椎弓根外側穿刺至傷椎前3/4處停止,建立工作通道。置入骨水泥注射套管,拔出管芯,常規(guī)單次注入已經調制好的骨水泥,透視下觀察骨水泥彌散情況,若出現骨水泥流入椎管內,則立即停止,待骨水泥凝固后,將工作通道拔出。(2)研究組給予改良經皮椎體成形術。置入骨水泥推注套管,拔出管芯,分次注入骨水泥。第1次調制2推桿骨水泥,于拉絲期晚期或團狀期早期將其緩慢推入椎體,待骨水泥堵住傷椎椎體前緣破裂口,則停止;第2次調制骨水泥,并于拉絲期早期或中期將其緩慢推入椎體,待骨水泥彌散滿意,則停止。
1.2.2其他治療 2組均給予抗骨質疏松治療;術后24 h給予抗菌藥物預防感染,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指導患者肢體功能鍛煉(由輕至重),且囑患者出院后逐漸恢復日?;顒?并定期至醫(yī)院復查。2組術后均隨訪6個月。
1.3觀察指標 (1)手術耗時、骨水泥推注量及滲漏發(fā)生情況。(2)疼痛情況:在所有患者術前、術后3 d及末次隨訪時進行疼痛評估,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7],用一約10 cm標尺,其中一面標有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3)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均于術前、術后3 d及末次隨訪時對患者進行腰椎X線檢測,測量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及后凸Cobb角。(4)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8]評分:在所有患者術前、術后3 d及末次隨訪時進行ODI測評,其包含疼痛、站立、行走、提物、生活自理等10個問題,均按0~5分評分,總分為0~5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存在越嚴重的功能障礙。
2.12組手術耗時、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滲漏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手術耗時、骨水泥推注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時間、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滲漏發(fā)生情況對比或n(%)]
2.22組疼痛情況對比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VAS評分存在時間效應及交互效應(P<0.05)。術后3 d、末次隨訪時的VAS評分均低于術前,且末次隨訪時的VAS評分均低于術后3 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間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VAS評分對比分)
2.32組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對比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及后凸Cobb角存在時間效應及交互效應(P<0.05)。與術前相比,術后3 d和末次隨訪時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均升高(P<0.05),后凸Cobb角均減小(P<0.05);但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及后凸Cobb角在末次隨訪時與術后3 d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間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對比
2.42組ODI評分對比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ODI評分存在時間效應及交互效應(P<0.05),術后3 d、末次隨訪時的ODI評分均低于術前,末次隨訪時均低于術后3 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間OD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ODI評分對比分)
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臨床常表現為腰背劇烈疼痛,活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9-10]。目前,臨床主要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但單純經皮椎體成形術矯正后凸畸形及恢復傷椎椎體高度的力量存在一定的不足,患者術后可因應力集中而出現傷椎或鄰近椎體的再次骨折。為防止術后椎體高度丟失以及再發(fā)后凸畸形,有研究表明實施經皮椎體成形術時,需向椎體內灌注骨水泥[11]。但此過程可發(fā)生骨水泥滲漏,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13]。因此,積極探尋能夠有效減少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耗時、骨水泥推注量與對照組相近,提示在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應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套管,并未延長手術時間,且未增加骨水泥使用量。另外,本研究中,VAS評分、ODI評分在術前、術后3 d、末次隨訪時均依次降低;術后3 d、末次隨訪時的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均較術前升高,而后凸Cobb角均較術前減小,但末次隨訪時與術后3 d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接近。而2組間VAS評分、ODI評分、傷椎椎體前緣高度、后凸Cobb角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提示在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應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恢復椎體高度、降低Cobb角及功能障礙改善等方面可取得與傳統(tǒng)骨水泥推注套管相同的效果[14]。究其原因在于在椎體成形術中,應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雖然灌注骨水泥分次開展,但因第1次推注是在骨水泥黏度比較高的時候,且推桿靠近椎體前緣裂隙,可有效封堵椎體前緣破損處;第2次推注是在骨水泥黏度比較低的時候,骨水泥可較好地彌散在椎體內。待兩次注入后,骨水泥仍可形成一體,從而可對椎體有效填充,增加了椎體穩(wěn)定性,減少了椎體刺激,消除了骨折塊微動,起到與一次性骨水泥灌注相同的效果[15-16]。
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發(fā)生率低對照組,提示在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應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可減少骨水泥滲漏的發(fā)生。分析其原因在于進行椎體成形術的患者,在傳統(tǒng)單次向椎體內注入骨水泥時,可出現骨水泥向椎體周圍滲漏的情況,從而損傷周圍組織,嚴重者可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造成骨水泥栓塞[17-18]。分次灌注處于不同期的骨水泥,不僅能夠保證其填充范圍,且能夠較好地彌散于椎體,可降低滲漏的風險[19]。本研究采用骨水泥分期、分次推注法,第1次推注黏度比較高(拉絲期晚期或團狀期早期)的骨水泥,可快速封閉椎體前緣破裂處,在保證骨水泥填充范圍(很好彌散)的同時,亦能夠減少骨水泥從椎體破裂處滲漏;另控制骨水泥注入量對降低骨水泥滲漏的發(fā)生起著重要作用,一次性注入全部劑量的骨水泥時容易出現骨水泥從椎體破損處滲漏,而分次注入小劑量的骨水泥則可降低此類風險。有研究表明,在應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中,采取分次調制灌注骨水泥法可減少骨水泥滲漏的發(fā)生[5]。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椎體后方破裂的患者,骨水泥可經破裂的椎體后壁而流入椎管內,骨水泥滲漏風險高,此時需選用處于拉絲后期的骨水泥分次緩慢注入,兩側同時交替,每次約0.5 mL,等待10~20 s,當其彌散至椎體后1/4時,則停止。在臨床工作中,需準確把握骨水泥注入時機,根據骨水泥類型選取分次調配間隔時間,并需控制骨水泥推注壓力,合適的壓力以推注結束后推桿能夠自由回彈1 cm左右為宜。
綜上所述,在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使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及肢體功能障礙,恢復椎體高度,降低Cobb角,更好地起到預防骨水泥滲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