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琪
(泰國格樂大學國際學院)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演員就是它的核心,觀眾就是它傳播的載體,而演員塑造角色是他的神圣使命。梵高曾經(jīng)說過,所謂藝術就是塑造大自然的人性,也就是塑造自然、現(xiàn)實、純真的人性,所以牢記生活是通向演員塑造角色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演員能夠真實表演的有力的武器。一個演員想要塑造出具有審美價值和典型的人物,離不開對生活中素材的積累——演員的生活面越廣,生活基礎越厚實、越細膩,那他塑造的角色就越真實越鮮活。
觀察生活是一種細致的、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持久的行動過程,具體拆分來看,觀為看,察為分析,也就是觀察分析生活,分析我們?nèi)粘I钪械乃?、所聞、所想、所感的人生百態(tài)。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無論是歌唱藝術、戲曲藝術,還是相對靜止的書法藝術等,都需要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表演藝術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是非常需要觀察生活的。只要演員還在演戲,就得時時刻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在表演創(chuàng)作中,演員不僅僅要表現(xiàn)人物形象——角色,另一方面還是角色的主人——創(chuàng)作者,這就決定了演員要把握好雙重生活。若演員要化身角色,進入角色的規(guī)定情境,過角色的戲中生活,就需要根據(jù)角色的特定環(huán)境,特定身份去研究生活,借助第一自我去研究第二自我,合理處理二者的辯證關系。因此,觀察生活在話劇表演中指話劇演員通過有意識地觀察周圍環(huán)境,直接或間接的從周圍的生活中學習所需要的素材,用以豐富演員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人物、事件的認知和感受。
演員的任務是塑造生動的、鮮明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要想完成一定離不開觀察生活。因為表演藝術是一個表現(xiàn)人的思想、情感的藝術,會把社會上各種階級、各種特點的人物表現(xiàn)出來,要想塑造好角色的特點,那就必須去觀察他們、熟悉他們、理解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從中提煉他們獨特的個性,這樣才能將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拉近。生活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時刻為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但是,藝術又不可以全部照搬生活,戲劇創(chuàng)作和生活相比,事件更為集中,更加典型,矛盾更加激烈,在創(chuàng)作時要將生活中得來的東西二度創(chuàng)作后,才能將人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為什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演戲可以把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呢?因為他們時刻向生活學習,并且總結(jié)出經(jīng)驗:“深厚的生活基礎,深刻的體驗,鮮明的表現(xiàn)力”。一個演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鮮活的人物形象,但是僅僅有扎實的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并時刻向生活 學習。
黃軒在飾演《山海情》這部作品中的馬得福時,提前進入拍攝地生活,每天在炎熱的戈壁灘上體驗角色。他站在艷陽下,看著荒蕪的四周,風沙四起,口干舌燥,很快就體會到了角色的不易。著名演員宮子丕,在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中飾演連長一角,這是一個正氣凜然的角色,被他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這與他曾長年在部隊生活有很大的關系——他對部隊生活十分熟悉,對軍人的形象認知也非常深刻,他的一舉一動都與角色相符,以至于很多人說他不是在演這個連長,他就是這個連長。
所以,觀察生活為話劇演員塑造角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們將觀察提煉的生活環(huán)境及劇作家提供的角色的外部特點和行為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后,與角色進行溝通,思索觀察的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征,以及他們的性格、職業(yè)、經(jīng)歷與周圍的人際關系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就可以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掌握人物,最終將人物在舞臺上真實地呈現(xiàn)給觀眾。
觀察生活的目的就是體驗生活,還要體驗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與氛圍,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體驗環(huán)境,才能感同身受,親身感受了人物的處境、氛圍,可以增強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的真實感與自信心,將觀察到的角色的人物性格、生活細節(jié)以及個性化的語言呈現(xiàn)給觀眾。例如:在焦菊隱先生導演的《龍須溝》里,于是之老師飾演的程瘋子,由于演員自身條件與角色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于是,于老師就通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尋找塑造角色的突破口,從性格特征及其成因入手。在劇本中,提示程瘋子“原是不錯的藝人”,經(jīng)反復研究后,于是之發(fā)現(xiàn)茶館里聚集了很多過去的老藝人。他常常去茶館,尋找那些與角色經(jīng)歷、個性相似的藝人,虛心求教,反復揣摩,期望把握真實角色的外部動作特征以及心理了解清楚。于是之最終創(chuàng)造了舞臺上活靈活現(xiàn)的程瘋子,其手勢、步履、言談、神態(tài)等外部動作都是富有個性特色的,通過其外部動作,又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程瘋子作為說唱藝人的氣質(zhì)、職業(yè)習慣和他的內(nèi)心世界。
因為演員必須通過體驗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并在此基礎上展開藝術想象,將生活真實轉(zhuǎn)化成藝術真實。演員的表演創(chuàng)作需要時時刻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提煉生活,這也是提升演員創(chuàng)作素質(zhì)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演員在創(chuàng)作中脫離生活實際或刻板化表演,促使演員更真實、更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在戲劇教科書《戲劇表演基礎》中提到:一個合格的演員應該具備七力、四感。七力指的是:1、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力;2、積極而穩(wěn)定的注意力;3、豐富而活躍的想象力;4、敏銳而真摯的感受力;5、真實、準確而合理地判斷與思考力;6、靈敏而有細膩的適應力;7、鮮明的形體與語言的表現(xiàn)力。四感:1、真實感;2、形象感;3、幽默感;4、節(jié)奏感。其中,真實感與信念感來自于對生活的感受,而感受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則來自對生活的體驗和延伸。
觀察生活重在捕捉人物性格特征上,演員在工作中會接到各種各樣的角色,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可是演員的閱歷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環(huán)境都接觸過,但無論是工廠、農(nóng)村、學校等這些現(xiàn)實場景,還是太空、宇宙等這些無法接觸的環(huán)境,都需要從真實生活中感受提煉。因此演員要提高個人能力,就必須仔細認真地觀察生活。而通過觀察生活塑造角色有很多的方式方法,可以從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個方面入手,那么什么是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直接去看的方法,對于演員來說,具有顯著特征的角色,例如:警察、商販等,也可以從身邊的熟悉的人入手,例如:教師、領導、親朋好友等,因為和他們接觸的時間長,對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十分了解,也很清楚他們的心理行動對肢體行動的影響,但是塑造一些不常見的,但是特點卻又十分鮮明的,從嚴謹真實的角度思考,就非常有走進特定環(huán)境觀察的必要。在《特戰(zhàn)榮耀》這部作品上映后,我們才知道,演員為表現(xiàn)出特種兵的這種英勇、專業(yè)、熟練的作戰(zhàn)狀態(tài),整個主創(chuàng)團體需要走進部隊與軍人同吃同住,從他們的衣食住行,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進行專業(yè)訓練,并與劇作的相似人物深度接觸、交流,感受他在行動中的心理活動,面對危險時的反應習慣,處理問題的應急思路等,將這些有效信息收集在一起,真實鮮活的刻畫一個個的人物形象。談到間接觀察時,就和演員的想象力等基本要素結(jié)合,當演員面對特定時期、特定年代的劇本時,演員根本無法從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這就需要通過查閱資料,借鑒文獻去完成。在陳道明拍攝電視劇《康熙王朝》時,面對這樣的一個角色,一個久遠的帝王人物,他看遍了所有關于康熙的書籍和資料,甚至還經(jīng)常拿著劇本到故宮去找人物感覺,還多次讓人覺得他像一個瘋子,在數(shù)次的揣摩后,找到了康熙帝的一些人物感覺,在后期的拍攝中,越拍越有人物感覺,甚至還常常即興發(fā)揮,讓這個千古帝王,呈現(xiàn)在 熒屏上。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吳剛曾塑造過很多經(jīng)典角色——《人民的名義》中無私奉獻的達康書記、《破冰行動》中的緝毒警察李維民、《白鹿原》中的鹿子霖等。他說:“塑造人物是一個演員的天職,這個過程是痛并快樂著的……”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他往往花費許多精力用于觀察生活。出演《白鹿原》時,他為了讓自己像一個陜北人,專程到陜西西安學習當?shù)胤窖酝瑫r通過大量的查閱資料、觀看當年的電子映像來了解當時的環(huán)境與社會背景。這樣做的結(jié)果顯而易見,鹿子霖這個角色鮮活而又深入人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龊米约?,觀察生活,有所熱愛,多問為什么”這就是他塑造人物的秘訣。
所以,演員想要塑造鮮活的人物,就要提升觀察生活的能力,掌握觀察生活的方法是關鍵——應該觀察什么?從哪入手?經(jīng)研究者多年實踐,總結(jié)方法如下:1、觀察對象的穿著打扮:隨身物品有哪些?這些隨身物品與性格有何關系?2、觀察對象的五官特點;3、觀察對象的語言特點:口音、語速、音量等有沒有明顯的特征?4、觀察對象的職業(yè):動作習慣有沒有典型的特點?與他的社會地位是否有關系?5、觀察對象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從中分析他們的關系、地位、身份等。
觀察生活,更需要的是觀察人物,并不是每個人物都需要去觀察。作為一個職業(yè)的演員,要盡可能把焦點放在典型人物身上,倘若只是觀察普通的、沒有鮮明性格的人,那么在表演創(chuàng)作時是很難汲取到有用素材的。為尋找典型人物,應該時刻保持對周圍事物和人新奇的心理,但是要想具體實施,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從觀察目標的外部特征入手。因為觀察一個人,無法從外直接看到內(nèi)心,但是,我們可以從側(cè)面觀察他的穿著、行為舉止、神態(tài)表情等,從這些鮮明的、顯而易見的特點入手,時刻帶著為什么?進行揣測、假設和判定,反復嘗試之中,可能可以得出結(jié)論,因為一個人的外部整體特征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要捕捉人的外部特征,這樣可以揣摩觀察目標的內(nèi)心世界。例如:馮遠征飾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醫(yī)生——安嘉和,在劇里安嘉和是個醫(yī)生,外人眼里一等一的好男人,但是誰都不知道他有嚴重的家暴傾向。從他的采訪中得知,他在塑造這一角色時,對這樣一個在外光鮮亮麗,在家狠毒無比,內(nèi)外構(gòu)成極大反差的一個人物塑造時,觀察過無數(shù)的醫(yī)生和家暴傾向強烈的男性,從他們的外部特點入手,面對的目標不同,他們呈現(xiàn)的態(tài)度不同,以此為切口進行人物塑造,最后反復研究將兩種極端個性糅合在一起,因為塑造得太過傳神,導致人見人罵。二、從大環(huán)境入手,也就是社會背景、觀察目標的工作、生活、背景入手,因為人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都和背景緊緊相關,所以在觀察的時候,不妨先研究一下當下社會背景和本土文化,然后根據(jù)目標的工作、生活習慣再去揣摩人物的心理,當一個演員對觀察的人物研究分析十分透徹后,那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會更加鮮活。例如,在電影《秋菊打官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年代中人的精神困境以及人內(nèi)心黑暗、陰險的一面,這也說明特殊的時代造就了那個時代典型的人,回過頭來看,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的各種選擇也是為了生存而情非得已,這也足以表明時代和社會與人性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倘若演員觀察到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不具備典型性,在塑造戲劇人物形象時,就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這個人物,就像馮遠征塑造的安嘉和一樣,直至找出特點。同時,觀察同一類型角色時,要提煉出他們的共性,再將這些特點賦予到演員所要塑造的角色上,最后將共性與個性糅合統(tǒng)一,進行角色塑造。
所有藝術都需要向生活學習,很多經(jīng)典著作和優(yōu)秀的演員都是從生活的真實中走來,毛主席曾經(jīng)說:“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唯一源泉,演員必須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的個性特點,他們的心靈所想等等。當然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但藝術又不等于照搬生活,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要把生活中得來的東西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過程,也就是說藝術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痹拕⊙輪T應該主動去熟悉生活,并要正確地觀察生活,深刻理解周圍事物,提高個人觀察力,學會分析,另外還要透過現(xiàn)象把握生活的實質(zhì),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生活,塑造出更多出彩而又真實的角色,同時不斷提高個人專業(yè)能力,要設立更高的標準去奮斗,在這個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時代,為文化藝術事業(yè)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