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水鳳
【摘要】? 目的? ? 探究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對雙相情感障礙(BPD)緩解期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方法? ?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上饒市第三人民醫(yī)接受治療的60例BPD緩解期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心理干預,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干預,2周為1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對患者干預前后抑郁、躁狂程度,自我和諧程度,病恥感,社會功能,認知情緒進行評估。結(jié)果? ? 干預后,干預組17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楊氏躁狂量表(YM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干預組自我和諧量表(SCCS)、貶低-歧視感知量表(PD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干預組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認知情緒調(diào)節(jié)問卷(CERQ)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 對BPD緩解期患者實施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有助于改善抑郁、躁狂狀態(tài),提高自我和諧程度,降低病恥感,促進患者積極調(diào)節(jié)情緒與社會功能恢復。
【關(guān)鍵詞】? 雙相情感障礙緩解期;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心理健康;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9.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6-008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6.027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種患者躁狂癥與抑郁癥循環(huán)發(fā)作的慢性精神障礙類疾病,多發(fā)于兒童以及青少年群體中,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給患者自身及家庭造成了精神與經(jīng)濟雙重壓力[1]。BPD臨床表現(xiàn)復雜,特點是變化快、病程長、病情重且反復,患者常抑郁、寡言少語、反應遲鈍或突發(fā)性暴躁、情感高漲、精力充沛,通常伴有其他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2]。BPD患者病情進入緩解期后,仍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常帶有焦慮和抑郁,自我和諧程度較低[3]。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加強患者對幸福、愉快往事、個人成功事件的回憶,改善心理狀況,提高對生活的向往,從而促進患者雙向情感障礙癥狀改善[4]。本研究選取60例BPD緩解期患者,探究愉快因子回輸式積極心理干預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上饒市第三人民醫(yī)接受治療的60例BPD緩解期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干預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12~21歲,平均年齡(17.15±1.83)歲,平均病程(32.64±3.47)個月。對照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13~21歲,平均年齡(17.32±1.61)歲,平均病程(31.85±3.24)個月。2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入選標準:(1)符合《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基于循證的選擇》中的診斷標準[5];(2)已完成藥物或心理治療,進入到緩解期;(3)能配合調(diào)查;(4)自愿參加本試驗。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2)存在腦部疾病患者,如腦癱、癡呆癥等;(3)離異或單親家庭。
1.2? ? 方法? ?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心理護理,于患者入院后,詳細統(tǒng)計患者病歷資料,細致地向患者講解BPD,并發(fā)放相關(guān)知識資料,使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緩解心理負擔。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過程中應態(tài)度友好、語氣輕柔,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抓住情感敏感點,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干預。(1)成立干預小組:由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組成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2)具體措施:①采集愉快因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通過訪談的形式,對患者的“愉快因子”進行收集,即其感到愉快、滿足和自豪的良性事件,從家庭、興趣愛好、社交等方面切入,制成操作藍本。②回輸愉快因子。訪談后第2天起,護理人員每天以“愉快因子”為主要溝通內(nèi)容,與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營造良好的人文關(guān)懷,并且注重和患者的互動,每次訪談30 min,直至療程結(jié)束。2周為1個療程,2組患者均治療4個療程。
1.3? ? 評價指標
1.3.1? ? 抑郁、躁狂程度? ? 運用17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 items,HAMD-17)[6]評定干預前后2組患者抑郁程度,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體重下降、自認力等17個維度,其中1~3、7~11、15維度采用0~4分評分法,4~6、12~14、16、17維度采用0~2分評分法,評分與抑郁程度成正比。運用楊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scale,YMRS)[6]評定干預前后2組患者躁狂程度,量表分為11項,其中1~4、7、10、11項采用0~4分評分法,5、6、8、9項采用0,2,4,6,8分評分法,評分與狂躁程度成正比。
1.3.2? ? 自我和諧程度? ? 運用自我和諧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7]于干預前后評估患者自我和諧程度,量表分為自我的靈活性、自我與經(jīng)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3個分量表,自我靈活性反向計分,與其他兩個分數(shù)相加,總分≤74分:自我和諧程度高;75~102分:自我和諧程度中等;總分≥103分:自我和諧程度低。
1.3.3? ? 公眾病恥感? ? 運用貶低-歧視感知量表(perceived devaluation-discrimination scale,PDD)[8]評定干預前后2組患者公眾病恥感,量表由12個條目構(gòu)成,4級評分,從“非常不同意”計1分到“非常同意”計4分,其中6個條目(條目1、2、3、4、8 、10)為反向計分,常模評分2.5分,分值越高,病恥感越嚴重。
1.3.4? ? 社會功能、認知情緒? ? 運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9]評定干預前后2組患者社會功能,量表分為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的興趣與關(guān)心等10個項目,總分為0~20分,得分與社會缺陷程度成正比。運用認知情緒調(diào)節(jié)問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10]評定干預前后2組患者認知情緒,量表分為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20~100分)、消極情緒調(diào)節(jié)(16~18分)2個維度,得分與該維度情緒成正比。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予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jié)果
2.1? ? 2組患者抑郁、躁狂程度比較? ? 干預前,2組HAMD-17、YMR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2組HAMD-17、YMRS評分均下降,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自我和諧程度、病恥感得分情況比較? ? 干預前,2組SCCS、PDD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2組SCCS、PDD評分均下降,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 2組患者社會功能、認知情緒比較? ? 干預前,
2組SDSS、CERQ(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消極情緒調(diào)節(jié))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2組SDSS、CERQ中消極情緒調(diào)節(jié)維度評分均下降,CERQ中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維度評分均上升,且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 討論
BPD是一種嚴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在臨床上可能會出現(xiàn)階段性的情緒低落、抑郁表現(xiàn)以及階段性的情緒亢奮表現(xiàn),當患者處于緩解期時,其陽性癥狀顯著減輕,但情感、認知損害仍然存在,社會心理功能受損嚴重,且極易出現(xiàn)病情波動與加重,因此對BPD緩解期患者的有效護理尤為重要。自我和諧,是指個體在身與心、現(xiàn)實與理想等各方面均能和諧。一個人自我和諧的程度越高,越能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地接納自我,有效控制自我,較好地適應環(huán)境。病恥感是患者患病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恥辱體驗,會降低患者自我和諧程度,對社會功能康復產(chǎn)生不利影響?!坝淇煲蜃印笔侨粘I钪械呐d奮點,愉快因子回輸法即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強化愉快因子對患者的刺激作用,通過愉快因子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改善焦躁、緊張等心理狀態(tài),與傳統(tǒng)心理護理比較,更具人性化,形式更為多樣[4]。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BPD緩解期患者實施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干預后,干預組HAMD-17、YM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躁狂狀態(tài)。其原因可能是:在“愉快因子”刺激下機體將釋放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zhì),使大腦皮質(zhì)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增加腦供血,提高神經(jīng)細胞的活性,進而達到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目的[4]。且愉快因子作為正強化積極因素,將其回輸能夠使患者的信息、評價、情感等得到有效的社會認同與支持,減少抑郁、躁狂等負面情緒,協(xié)助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BPD緩解期患者實施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干預后,干預組SCCS、PD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和諧程度,降低病恥感。其原因可能是:當患者自我概念與經(jīng)驗無法協(xié)調(diào)時,會產(chǎn)生緊張、不安等情緒,從而導致處于不和諧狀態(tài)[7]。病恥感是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一種偏見,當患者病恥感越強烈時,其主動尋求社會幫助的意愿越低[8]。而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中護理人員針對患者行為、心理特點進行訪談,并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通過回憶幸福、愉快往事、個人成功事件,使患者增強自信,消除心理緊張、不安情緒。同時護理人員給予患者接納、溫暖,病友之間相互鼓勵,提供社會支持,促使其恢復人際交往,這一過程有利于弱化患者病恥感,提高自我和諧程度[8]。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BPD緩解期患者實施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干預后,干預組SDSS、CERQ(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消極情緒調(diào)節(jié))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可以促進患者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與社會功能恢復。其原因可能是: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通過回輸愉快因子幫助患者回憶和體驗積極、愉快的情緒,使其感受到家人、朋友的情感呵護,重新建立自信心,提高對未來生活的向往;通過鼓勵患者與他人分享愉悅體驗,提高患者對生活的參與感與情感支持,幫忙其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與生活,從而促進積極調(diào)節(jié)情緒與恢復社會功能[9]。
綜上所述,對BPD緩解期患者實施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有助于改善抑郁、躁狂狀態(tài),提高自我和諧程度,降低病恥感,促進患者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與社會功能恢復,具有顯著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 張寶霞.國內(nèi)外社區(qū)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概述[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9,27(2):140-143.
[2]? ? 陳策,鄭麗丹,謝作良,等.雙相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用藥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0,23(2):245-250.
[3]? ? 杜桂容,周雪梅,黃春艷.多學科團隊協(xié)作護理干預在雙相情感障礙緩解期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7):33-36.
[4]? ? 歐穎,何英.愉快因子回輸式的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價值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8,15(10):1511-1513.
[5]? ? 汪作為,馬燕桃,陳俊,等.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基于循證的選擇[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50(2):96-100.
[6]? ? 魏艷艷,尹璐,徐海婷,等.中文版雙相抑郁評估量表信效度及最佳界值[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21,47(12):710-715.
[7]? ? 時彥鵬,楊振寧,門凱龍.濟南市某高校大學生自我和諧?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中醫(yī)五態(tài)人格關(guān)系的調(diào)查[J].醫(yī)學與社會,2018,31(5):58-59,64.
[8]? ? 彭菊意,呼亞麗,任燕,等.雙相障礙抑郁發(fā)作患者病恥感與正念水平的相關(guān)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9,33(10):1817-1820.
[9]? ? 王曉利,閔國營,安鴻.互動達標理論下臨床護理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社會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0,17(2):240-243.
(收稿日期: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