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吉利學(xué)院,四川 641423]
詞以婉約為正宗,呈現(xiàn)了無數(shù)的女性形象,不過這些女性形象主要是在男性作家的觀照下,表現(xiàn)男性世界的意愿和經(jīng)驗。而李清照以女性之作者,在詞中呈現(xiàn)出有別于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耙耘灾髡撸褂门灾Z言和女性化之文體,來敘寫女性自己之情思,自然應(yīng)該可以在其純乎純者之女性化方面,達(dá)到一種過人成就?!边@種有別于男性作家的東西就是女性自我意識。
何謂“女性自我意識”?“即女性的自身認(rèn)識,是女性對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觀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對男性經(jīng)驗的一種積極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種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北疚脑囂轿隼钋逭赵~中的女性自我意識及其發(fā)生的原因。
王學(xué)初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收李清照詞包括十五首存疑之作在內(nèi)共六十首詞作。縱觀這六十首詞作,女性自我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自我外在形象的認(rèn)可是女性自我意識的一種體現(xiàn)。李清照對自己的外在是非常認(rèn)可的,如《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嬌美的面容貼上美麗的繡飾,笑靨一展,宛如芙蓉花盛開。輕盈的寶鴨發(fā)式襯托著雪白的香腮。流動的眼波,嬌羞的面容。短短的六句就有四句在寫外貌,這是對自我外在的欣賞,甚至是自我陶醉。再如《減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
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這首詞作于李清照新婚不久。春天,在賣花人的擔(dān)上買得一枝含苞欲放的春花,這花實在美,“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但即便這樣,也要“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這里有恃寵的嬌媚和霸道,更有對自我外在的自信。有對青春貌美的迷戀,就有對青春易逝、紅顏不再的哀傷?!懊髅孽r妍能幾時,一朝飄泊無人識?!眰罕镒怨啪褪俏膶W(xué)的一大主題。青春易逝,紅顏易老,女性尤其敏感。這種感觸更易被容易凋零的花所觸發(fā),如“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p>
作為女性的李清照亦不例外,亦有青春易逝的感傷。最具代表性的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一夜的風(fēng)雨摧損了多少嬌艷的花朵?“綠肥紅瘦”,有對花兒香消玉殞的憐惜,更有對自己也將青春不再的感傷。
李清照有很多寫花的詞,寫得最多的是菊花、桂花、梅花等,這些花在中國文化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象征。菊花,因為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有了淡泊、隱逸的象征。梅花傲霜斗雪,凌寒而開,被譽為“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深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林和靖種梅、賞梅,并號梅妻鶴子,他最有名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其一》)向稱詠梅絕唱。陸游詠梅詩詞一百六十多首,有“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
李清照寫花不僅僅只是關(guān)注其外在姿態(tài)、色香,更注重體現(xiàn)其精神意蘊。說到桂花是“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是“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梅花更是李清照的最愛,“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清平樂·年年雪里》),她親自摘種無數(shù)江梅,“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滿庭芳·小閣藏春》),寫這些花的內(nèi)在意蘊,其實就是李清照自我人格的追求。
“少女懷春”,是少女對愛情的萌動,是少女自我意識的體現(xiàn)。李清照也渴望美好的愛情,如《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春天的早晨,在園里蕩秋千,毫無防備地,那人(心上人)就來了?!昂托咦摺保粋€“羞”字,寫出了少女時詞人愛情的萌動。以為一“走”了之,卻“倚門回首”。“回首”一詞生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對愛情的渴望和大膽。兩百年后,我們在崔鶯鶯回看張生那一“覷”里,看到了異曲同工的妙處,這些都是女孩兒愛情的萌動和對愛的渴望。
再如《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中,“繡面”“斜飛寶鴨襯香腮”,精心的打扮是對愛情的極為重視?!把鄄ú艅颖蝗瞬隆?,心里有人,神情當(dāng)然藏不住,擔(dān)心神情不對被人看穿心事。但盡管如此,還是“月移花影約重來”,不顧一切地再次約會情郎,可見對愛的渴望有多強烈。
李清照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她和丈夫趙明誠志趣相投,相敬如賓,二人尋詩、斗茶、猜書,無不快樂。美中不足的是趙明誠時常要外出求仕做官,這給李清照靜好的生活抹上了一縷灰色。李清照真實細(xì)膩地在詞中展現(xiàn)了她婚姻生活中的體驗、感受。如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似黃花瘦。
這是新婚不久,丈夫外出,李清照思念丈夫的一首詞?!氨§F濃云愁永晝”,總是愁?!氨§F”“濃云”用得好,寫出了愁發(fā)生的環(huán)境,更是愁觸發(fā)的誘因,還寫出了愁像這霧一樣牽扯不斷,像這云一樣濃厚。無窮無盡的愁,何況又是重陽佳節(jié)家家團(tuán)圓的時候,自己卻形單影只?!坝裾砑啅N,半夜涼初透”,一個人獨臥獨寢,半夜玉枕紗廚涼透肌膚。詞人把一個閨中少婦獨處的感受細(xì)膩地展現(xiàn)出來?!昂熅砦黠L(fēng),人似黃花瘦”,簾內(nèi)的人兒為什么比這黃花還清瘦呢?那是“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因相思而瘦。
再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一首思念遠(yuǎn)行丈夫的詞。正是荷花已謝、玉簟生涼時節(jié),解下羅裙,“獨上蘭舟”,一個“獨”字,寫出了多少孤獨和凄涼啊!和丈夫分隔兩地,無法相互傾訴相思之苦。這種相思是無法排遣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把愁揮之不去、被愁籠罩的狀態(tài)細(xì)膩地展現(xiàn)出來。
封建社會對女性有很多規(guī)定。限制女性的活動空間,把女性限制在深閨內(nèi)院,“禮,始于謹(jǐn)夫婦,為宮室,辨外內(nèi)。男子居外,女子居內(nèi),深宮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保ā杜撜Z》)甚至連女性的言行舉止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凡為女子,先學(xué)立身,立身之法,惟務(wù)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唇。坐莫動膝,立莫搖裙。喜莫大笑,怒莫高聲”(《女論語》)。
從封建禮教的要求來看,李清照實在不守“婦道”,我們在詞中處處看到她張揚的個性。她不安于深閨,時常投入廣闊的大自然中,而且“沉醉不知歸路”,還“興盡晚回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她見到男子,也不是“非禮勿視”,而是“倚門回首”(《點絳唇·蹴罷秋千》),還“月移花影約重來”(《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她明知作為女子,不能公然談閨中之事,卻依然無所顧忌地在詞中寫了出來:“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边@也給她招致詆毀,說她“輕巧尖新,姿態(tài)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
最能體現(xiàn)清照個性的是詞中的酒意象。酒歷來是男性文學(xué)的典型意象。陶淵明愛喝酒,“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歸園田居·其五》)。李白更是一個酒徒,“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杜甫《飲中八仙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將進(jìn)酒》)。文學(xué)史上,幾乎無有男性作家不愛喝酒的。男性飲酒是個性,是灑脫,是豪放,是飄逸。而女性飲酒卻被視為傷風(fēng)敗俗,有辱風(fēng)化,不守婦道。因此在女性作品中很少看到酒意象,李清照卻是一個例外,她在詞中大量地提到酒。王學(xué)初先生《李清照集校注》中有說,李清照提到酒共有三四十處之多,這是她個性的體現(xiàn)。她在家喝,“東籬把酒黃昏后”(《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外出喝,“沉醉不知歸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花喝,“共賞金搏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送客喝,“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別,酒盞深和淺”(《蝶戀花·晚上昌樂館寄姊妹》);寂寞喝,“斷香殘酒情懷惡……又還寂寞”(《憶秦娥·臨高閣》);憂愁喝,“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fēng)急”(《聲聲慢·尋尋覓覓》)。而且是放開了喝,“濃睡不消殘酒”(《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喝到生病,“新來瘦,非干病酒”(《鳳凰臺上憶吹簫》)。如此頻繁地喝酒,哪里還有大家貴婦的顧忌,分明是一個灑脫、不拘小節(jié)的高人逸士。
封建社會中,治國平天下一向被認(rèn)定是男性的事業(yè),而女性則被設(shè)定為相夫教子、操持家務(wù)。李清照卻是一個例外,她關(guān)心國家大事,自覺地具有家國情懷。她在《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詩中借古諷今,指責(zé)宋朝皇帝荒淫奢侈,抨擊權(quán)奸們的腐敗誤國。在《上樞密韓肖胄詩》中提醒使金的大臣韓肖胄和胡松年“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yù)備庸何傷”,要他們時刻提防。她關(guān)心淪陷區(qū)百姓的命運,“遺氓豈尚種桑麻,殘?zhí)斎缏劚3枪?。為了收?fù)淪喪的國土,她甚至愿意獻(xiàn)出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李清照因為對詩詞有不同的創(chuàng)作理念,即詩言志,詞言情,所以她在詞中沒有像在詩中這樣直接地表現(xiàn)她的家國情懷。不過,這種家國情懷還是不可抑制地從詞的字里行間溢出來,尤其南渡以后,這種家國情懷更明顯了。如《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南渡以后清照避居江南,在元宵佳節(jié)追憶“中州盛日”的一首詞?!爸兄菔⑷?,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jì)楚。”清照不厭其煩地追憶汴京正月十五的盛況,過去的歲月越繁華,越襯出當(dāng)下境況的凄慘和心境的凄涼。所以盡管“來相召、香車寶馬”,也“謝他酒朋詩侶”,獨個兒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是??!國難當(dāng)頭,哪里還什么心情去賞月過元宵?大概只有不知亡國恨的商女才能“隔江猶唱后庭花”了。
再如《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作于紹興五年(1135)的金華,從建炎元年(1127)金人破東京虜二趙(徽宗趙佶、欽宗趙恒),北宋大亂,李清照攜書隨人群南下逃難,開始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至今已有七八年時間?!拔锸侨朔鞘率滦荨保瑖萍彝鲈偌由咸油龅捏@慌、疲憊,讓她“欲語淚先流”。也想過做泛泛輕舟這樣的小事來調(diào)整一下心情,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晚年的李清照就浸泡在這無窮無盡的國破家亡的悲痛中。
李清照詞中女性自我意識的發(fā)生有以下幾種原因:
北宋采取以文立國的國策,重視文化,文化得到了極大地繁榮發(fā)展。重用文人,極大地激勵了文人在文學(xué)上的積極進(jìn)取?!胺灿芯嬏帲茨芨枇~”(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這除了說明柳永詞備受百姓歡迎,同時也說明當(dāng)時老百姓喜愛文學(xué),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
生在這樣一個重視文化、文化開放的社會,李清照詞中的女性自我意識也就有了發(fā)生的土壤。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出身于一個仕宦家庭,祖籍山東濟(jì)南。父親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精諳經(jīng)史,擅長詩文,和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張文潛、陳師道、晁補之往來密切,與廖正一等并稱蘇門后四學(xué)士,在北宋文壇頗有名聲。母親王氏是漢國公王準(zhǔn)的孫女,也頗通文墨。作為獨生女的清照,出生在這樣知書識禮的家庭中,得以自由地發(fā)展自己的天性。
李清照十八歲適太學(xué)生趙明誠,趙明誠是當(dāng)時有名的金石學(xué)家。二人志趣相投,相敬如賓,一起整理、校勘書籍文物。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載了二人的婚姻生活:“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笑至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痹谶@樣和諧美好的婚姻生活中,李清照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張楊。
李清照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女性,她看到喜歡的人,能不拘禮教“倚門回首”,而且還“月移花影約重來”。她不恪守封建禮教安于深閨,而是時常投身于大自然中放飛自我,“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她不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不以“紡織針黹”為重,而是追求自己的愛好,為“學(xué)詩”有“驚人句”而自豪。她以四十九歲之齡不顧禮俗再適張汝舟,當(dāng)認(rèn)識到張汝舟的丑陋面目后,盡管再婚不過百日,又能依然不顧禮俗“訟而離之”,哪怕“諸告周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歲得實,徒二年”而有囹圄之災(zāi),也在所不惜。
李清照不僅汲汲于個人,她還是一個大寫的女子。紹興二十年(1150),她以六十七歲之齡,攜所藏米芾墨跡,兩訪其子米友仁,求做跋。由此可見,李清照對文學(xué)藝術(shù)的一片赤誠。李清照關(guān)心國家大事,在她還是個閱世未深的年輕女子時,她就對國家的日趨衰敗表示憂慮。
綜上所述,李清照詞中的女性自我意識體現(xiàn)為:對外在形象的認(rèn)可、對美好人格的追求、對美好愛情的渴求渴望、對婚姻生活的體驗、對自我個性的張揚以及家國情懷的自覺。作為女性,這些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與當(dāng)時的社會、家庭以及個人性情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