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瓊,李正方
(1.云南大為化工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338;2.云南大為制氨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338)
高壓循環(huán)冷卻器是某化工生產(chǎn)裝置的關鍵設備。由于管程為高溫高壓,且有氫腐蝕,故換熱管管頭腐蝕較嚴重,導致管頭出現(xiàn)嚴重泄漏,堵塞泄漏的換熱管又使換熱效率嚴重下降,造成裝置產(chǎn)能下降。為保證生產(chǎn)裝置能夠正常、穩(wěn)定運行,決定重新設計制造一臺,替換不能正常運行的舊設備。為提高管頭的耐蝕性,用戶要求在管板基層材料(16Mn鍛件)表面堆焊奧氏體不銹鋼(304),換熱管材料選用奧氏體不銹鋼鋼管(S30408)。原設備管箱為碗形整體鍛件結構,且直徑較小,此結構在管板堆焊和管頭焊接時會嚴重影響焊工操作,焊接質量無法保證。因此,本文主要是對管箱結構進行設計改進及質量控制,從而保證管板的堆焊質量,提高換熱管管頭與管板的焊接質量。設備投入使用后,運行效果良好,各項性能達到工藝要求,實現(xiàn)了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目標。
該高壓循環(huán)冷卻器(管箱設計改進后)結構示意圖見圖1,設計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表1。設備為U形管式換熱器,結構較特殊,設計、制造都存在技術難點。
表1 設計主要技術參數(shù)
1.平蓋;2.管箱筒體;3.管程接管;4.管板;5.殼程法蘭;6.殼體;7.U形換熱管;8.折流板;9.鞍座;10.殼程接管;11.殼程封頭圖1 設備結構示意圖
原設備管箱材料為16MnⅣ級鍛件,換熱管材料為20鋼管,殼程材料:筒體為20鋼管,法蘭為16MnⅡ級鍛件、封頭為Q345R板材。
為保證新設備能順利安裝到原基礎上,設備的重量不能增加太多。這意味著設備的管程、殼程的厚度盡可能保持原設備的厚度。設計改進時采用SW6-2011壓力容器強度計算軟件對整臺設備進行強度計算,經(jīng)計算原管程、殼程部件厚度完全滿足強度要求。
原設備管箱為碗形整體鍛件結構(見圖2),此結構的優(yōu)點是管箱筒體與管板間沒有焊縫。但缺點是:
圖2 原管箱結構
1)碗形鍛件鍛造時只能采用模鍛工藝,從而大大增加了鍛件的采購成本。
2)管板堆焊時,不能采用帶極堆焊,因管箱直徑小僅為 400 mm,而焊機的機頭較長,不能伸到管箱內(nèi)。只能采用手工焊條堆焊,但焊工又無法進入管箱,只能將手臂伸進去焊,導致無法觀察焊接產(chǎn)生的氣孔和夾渣,且堆焊層厚度也無法控制,管板堆焊質量難以保證。
3)管頭焊接時,焊工也只能將手臂伸進去焊,管頭的焊接質量更難以保證。
設計改進是將管箱筒體與管板設計成獨立的兩件(即分開式結構),通過焊接將兩件連接在一起(見圖3),此結構的優(yōu)點是:
圖3 設計改進的管箱結構
1)管板、管箱筒體鍛件鍛造時可采用自由鍛工藝,從而降低了鍛件的采購成本。
2)管板可采用帶極堆焊,堆焊層厚度和質量易控制,從而保證管板的堆焊質量。
3)管頭焊接時,只需將管束與殼程筒體組裝,就可進行管頭的焊接,可全方位轉動焊接管頭,焊接質量易控制。管頭焊接完成并經(jīng)無損檢測合格后,對殼程做水壓和氨檢漏試驗,檢測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質量,試驗合格后,才將管箱筒體與管板進行組焊,從而更好的保證了管頭的焊接質量。
缺點是管箱筒體與管板間形成一道深環(huán)焊縫,焊后需對焊縫進行局部消除應力熱處理。為解決此難題,采用公司最先進的窄間隙自動焊機進行焊接,對焊縫質量采用衍射時差超聲(TOFD)檢測[1],熱處理設備采用履帶式陶瓷電加熱器,對換熱器設備采用此種熱處理方法是最常用的,我公司已積累了豐富的熱處理經(jīng)驗,為設備的制造質量提供了保證。
因設備管程為高溫高壓,所以管板、管箱筒體材料選用16MnⅣ級鍛件,材料的化學成分、機械性能、檢測要求等符合NB/T47008鍛件標準要求。同時附加高溫拉伸試驗、磁粉檢測、晶粒度測定及非金屬夾雜物試驗,材料進廠后按《固容規(guī)》要求對化學成分和機械性能進行復驗,超聲檢測等,經(jīng)檢測材料各項工藝性能滿足要求。換熱管為U形管,在彎制過程中易發(fā)生損傷,且U形管管束組裝后內(nèi)排換熱管難以更換,為在組裝前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控制風險,在采購時要求U形換熱管彎制后逐根進行水壓試驗,壓力為管程水壓試驗壓力 48.5 MPa[2]。
管板采用帶極堆焊,帶極堆焊表面平整、厚度均勻,最厚與最薄處不大于 1 mm;外觀質量好,易保證管頭的焊接質量,且堆焊效率高。堆焊過渡層材質為D309,耐蝕層材質為D308,過渡層厚度不小于 3 mm,堆焊層總厚度不小于 6 mm。
為保證堆焊質量,管板堆焊時按以下順序進行:待堆焊表面無損檢測[1](100%MT,Ⅰ級合格)→焊前預熱(≥100 ℃)→堆焊過渡層→進爐消除應力熱處理→出爐緩冷至室溫→過渡層無損檢測(100%PT,Ⅰ級合格)→堆焊耐蝕層→耐蝕層無損檢測(100%PT,Ⅰ級合格)。
為獲得更好的耐蝕層,提高抗腐蝕能力,堆焊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母材向堆焊層的稀釋率,要求堆焊材料碳含量控制在0.025%以內(nèi),且堆焊過程嚴格控制層間溫度,過渡層≥100~200 ℃,耐蝕層≤150 ℃。為消除管板堆焊過程中產(chǎn)生的焊接應力,在完成過渡層堆焊后需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按焊接工藝評定給定的熱處理參數(shù),熱處理溫度為620±20 ℃,保溫時間為 3 h,并嚴格控制升降溫速度和爐內(nèi)氣氛。熱處理后,對過渡層表面做100%PT檢測合格后,再進行耐蝕層堆焊,焊后做100%PT檢測[1],經(jīng)檢測未發(fā)現(xiàn)裂紋,達到Ⅰ級合格要求[3]。實踐證明,過渡層堆焊完成后及時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效果非常良好,從而保證了堆焊質量。
管孔加工在換熱器制造中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管孔的加工精度,特別是管孔間距和管徑公差、垂直度、光潔度等都極大地影響著設備的組裝和使用性能。因管板較厚且是堆焊結構,而且,折流板的數(shù)量較多,采用常規(guī)加工方法難以保證管孔間距和同心度,必須先用數(shù)控機床在管板表面上鉆一定深度的引孔后,再在普通搖臂鉆床上完成孔的鉆制,從而保證管孔間距和同心度的要求。
管頭焊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換熱器的制造質量,因管頭容易發(fā)生泄漏,影響換熱器的正常使用。本設備管頭焊接面為堆焊面,且換熱管較小,難于焊接操作,管頭焊接易出現(xiàn)氣孔、未焊透等缺陷。所以,選擇技能優(yōu)秀的焊工進行焊接,焊接前進行培訓和交底,焊接中嚴格工藝紀律。并按焊接工藝評定給定的工藝參數(shù)(見表2)對管頭實施焊接,換熱管與管板焊接示意圖見圖4所示。焊接時嚴格按以下步驟進行:
表2 焊接工藝參數(shù)
圖4 換熱管與管板焊接示意圖
1)焊前準備:U形換熱管管端清除表面附著物及氧化層,管端清理長度不小于 25 mm;并用丙酮將焊絲表面及管板坡口側約 20 mm 范圍內(nèi)的灰塵、油污等清除干凈。清理后,應迅速進行焊接,否則須對坡口采取遮蓋等保護措施。
2)組裝及定位:換熱管清除表面附著物及氧化層后需立即與折流板和管板組裝,檢查換熱管伸出長度合格后,用氬弧焊點焊定位。
3)打底層及蓋面層采用填絲氬弧焊,由于管板較厚,焊接時電弧盡量偏向管板一側,并采用小參數(shù),快速焊,以減小熱輸入,控制層間溫度不高于 150 ℃,打底層和蓋面層的起弧點應錯開180°。由于管頭是全位置焊,應隨時變換焊槍、焊絲的相對位置。打底層焊接完成后,為保證管頭質量,采用氣密性試驗(0.5 MPa 表壓)檢查管頭有無滲漏,若有滲漏及時進行補焊,避免了焊后返工量大,并節(jié)約大量焊材,縮短了設備的制造工期,檢查合格后,及時進行蓋面層焊接。
4)焊接控制要點:焊接缺陷特別是氣孔和未焊透容易產(chǎn)生在引弧和熄弧處,要求引弧時少加或不加焊絲,放緩焊接速度,保證起焊點熔池有足夠高的溫度;不要突然熄弧,熄弧前焊絲連續(xù)向熔池送兩滴鐵液,填滿熔池弧坑后,再將電弧引至坡口一側熄弧,待焊縫金屬完全冷卻后再移開焊槍。焊接時若發(fā)現(xiàn)電弧呈藍色或熔池有發(fā)泡現(xiàn)象,說明已產(chǎn)生氣孔,應立即停止焊接,修磨、清除,然后繼續(xù)焊接,要求換熱管-管板角焊縫應保持內(nèi)凹的外觀形狀。
按上述步驟嚴格對管頭進行焊接,經(jīng)目視、100%PT檢測[1],壓力試驗檢驗,管頭均無滲漏,全部合格,焊接質量達到要求。
管箱筒體和管板的焊縫屬深環(huán)焊縫,為了降低勞動強度,焊接采用公司最先進的窄間隙焊機進行。因窄間隙焊接是厚板焊接領域的一項先進技術,與普通坡口的埋弧焊相比,窄間隙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如坡口窄、焊縫金屬填充量少,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焊材和焊接工時,且窄間隙焊時熱輸入量較低,使焊縫金屬和熱影響區(qū)的組織明顯細化,從而提高其力學性能,特別是塑性和韌性。
按焊接工藝評定給定的工藝參數(shù)(見表3),焊接坡口見圖5。焊接時內(nèi)、外兩側分別多層多道進行焊接,按額定的焊接參數(shù),每條焊道保證一定的焊縫金屬厚度,同時控制合適的層間溫度及熱輸入量。焊接完成后對焊縫進行衍射時差超聲(TOFD)檢測[1],經(jīng)檢測達Ⅰ級合格,滿足設計要求。為消除焊接應力,需進行局部消除應力熱處理。按焊接工藝評定給定的熱處理參數(shù),熱處理溫度為620±20 ℃,保溫時間為 3 h,熱處理時嚴格控制升降溫速度。
表3 管箱筒體與管板焊接工藝參數(shù)
圖5 管箱筒體與管板焊接示意圖
因設備管程為高壓(設計壓力:34.8 MPa),殼程為低壓(設計壓力:0.7 MPa),壓力試驗的難點是如何進行換熱管與管板接頭的試壓,GB/T151規(guī)定“當管程試驗壓力高于殼程試驗壓力時,管頭試壓應按圖樣規(guī)定,或按供需雙方商定的方法進行?!睘榻鉀Q此難題,設計時要求按HG/T20584-2011附錄A:對殼程充入10%~30%(體積)氨氣 (B法)進行試驗(簡稱氨檢漏試驗),因氨的滲透性較強,試驗易操作,費用低,還能清楚確定泄漏點的優(yōu)勢。設備的壓力試驗方案如下:
1)殼程水壓試驗和泄漏試驗
管頭焊接后,并完成檢驗和PT檢測合格后,進行殼程水壓試壓,檢查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接頭質量;同時檢查殼程整體強度和密封結構的密封性能。合格后再對殼程進行氨檢漏試驗[3],為準確有效的檢驗管頭的焊接質量,試驗參數(shù)定為:壓力為 0.3 MPa,氨氣體積分數(shù)20%,保壓12小時,主要檢測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接頭質量,經(jīng)檢測管頭無滲漏,說明管頭的焊接質量達到要求。
2)管程水壓試驗
在殼程水壓和氨檢漏試驗均合格后,將管箱筒體與管板進行組焊,經(jīng)局部消除應力熱處理和TOFD檢測合格后,組裝平蓋、密封件和緊固件,總檢合格后,對管程進行水壓試驗,逐步升壓至試驗壓力,保壓 10 min;然后降至設計壓力,保證足夠時間檢查管程的焊縫強度、密封件的密封性能等[4],經(jīng)檢查均無滲漏,全部合格,說明采用合格的焊接和熱處工藝參數(shù),是確保管箱筒體與管板的焊接質量的關鍵。
通過上述工作,所設計改進制造的高壓循環(huán)冷卻器管箱完全符合GB/T151標準要求,圓滿完成了設計及制造任務??傻贸鲆韵陆Y論:
1)管箱結構設計改進后,鍛件鍛造時可采用自由鍛工藝,從而降低了鍛件的采購成本;
2)管板采用帶極堆焊,帶極堆焊表面平整,外觀質量好,便于下一步的鉆孔加工,且堆焊效率高;
3)有利于進行管頭焊接和各項檢測,從而保證了管頭質量,提高了設備的運行周期;
4)對于厚管板,管孔直徑小,長徑比大,折流板的數(shù)量較多的換熱器,采用常規(guī)鉆孔方法難以保證管孔質量和同心度,應在數(shù)控機床上鉆一定深度的引孔后,再在普通搖臂鉆床上完成管孔的鉆制;
4)換熱管管頭與管板的焊接,按照合格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和合理的焊接操作方法,保證了管頭的焊接質量;
5)采用合理的試壓方案,有效保證了設備的制造質量,同時節(jié)約了設備的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