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繼蘭 李文明
【摘 要】本文分析了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的意義及其設計原則,并總結了該教學案例實施過程,提出了其應注意事項。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9-068-02
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就是指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設計的驅動性問題與探究性實踐活動過程中,把學習的知識內化為個人的知識與能力,并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在經歷主動探索、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文化意識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設計原則
開展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原則,即項目學習目標要指向英語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二是基于驅動性問題原則,即要基于對教學內容及學情的分析,設計統(tǒng)領學習內容的核心問題;三是基于探究活動原則,即學習過程以學生對核心問題的持續(xù)探究為主,在探究問題過程中達成項目式學習目標,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四是基于成果展示原則,即要形成基于驅動性問題的解決策略或成果,并對成果進行展示分享。
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案例分析
基于上述四個設計原則,本文以北京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3 Let’s live a low-carbon life單元學習為例,進行了如下的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索。
1.基于內容確定項目主題
本單元屬于人與自然范疇的環(huán)境保護主題,隸屬于“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綠色生活的理念和行動”子主題,共分為四個課時,內容圍繞低碳環(huán)保展開,教師把“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確定為項目主題。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制定項目目標
在項目主題確定之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確定了如下項目學習目標。
語言能力目標:能夠聽懂、理解并會使用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don’t litter等與環(huán)保相關的詞組和短語;可用本單元的核心語言談論自己對低碳環(huán)保的思考與做法。
文化意識目標:能夠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望是保護環(huán)境的初衷,從而樹立低碳生活、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意識,并嘗試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思維品質目標:能夠對現實生活中的非環(huán)?,F象進行評價,并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提出具體可行的環(huán)保建議。
學習能力目標:能夠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體驗參與的項目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興趣、合作意識并掌握網絡搜索等學習方法。
3.在驅動性問題引領下設計活動
本單元第一課時(Lesson9)核心概念為“World Earth Day”,關于這一核心概念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包括世界地球日的時間、意義及相關活動,于是教師設計了“How can you introduce the World Earth Day?”這一驅動問題。在該問題引領下,教師先讓學生開展頭腦風暴,然后總結出When is the World Earth Day, What’s it for,What should we do等問題讓學生探索。教師用思維導圖呈現出相關問題之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自主閱讀、小組討論等學習過程逐步完善思維導圖。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世界地球日的時間、意義及相關話題,還結合生活經驗分享了更多減少污染與保護環(huán)境的舉措。最后師生共同對本節(jié)課的主題進行深化:Reducing pollution is a good way to live a low carbon lif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第二課時(Lesson10)的核心知識為“Live a low-carbon life”。第一課時學習之后,教師通過課前對部分學生的調研發(fā)現,很多同學能夠說出綠色出行、減少污染就是低碳生活等。因此,教師提出了“What will you do to live a low- carbon life”這一驅動性問題。學生先是通過課文對話情境及視頻學習了解到Lingling和Yangyang談到的Print on both sides, turn off the TV when you aren’t watching等低碳生活方式;之后又結合個人生活實際,在小組討論中總結梳理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方式;最后,師生對本課時的內容從低碳生活的意義、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兩個方面進行總結,并進一步深化主題意義。
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基于對項目主題意義的分析,教師把Lesson12的閱讀內容調整為第三課時,并結合文本內容把驅動問題設定為“What do you know about Energy&Recycling”。學生借助學習任務單開展自主閱讀、小組探究、全班分享等學習過程,實現了對各種能源與資源相關知識的學習,不僅增加了環(huán)保知識,還進一步理解了低碳生活的意義。最后,教師再次對低碳環(huán)保途徑進行補充:Saving Resources is a good way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低碳環(huán)保也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動物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與動物也應該友好相處。因此,結合第四課時(Lesson11)的核心知識Be friendly to the animals,教師先引導學生對Why should people be friendly to the animals,How to be friendly to the animals開展研討,隨后提出驅動性問題“What will you do to show your love to the animals”。學生圍繞這一問題繼續(xù)開展探究活動。最后,通過創(chuàng)編對話并表演、制作手抄報等形式,呈現了他們對動物表達關愛的多種方式和途徑的學習成果。
通過以上每個子項目中的驅動性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看出,學生不僅能夠主動投入項目探索與結構化知識學習,具有開放性的問題還有助于他們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提升。
4.開展項目學習成果展示
教師基于項目主題及各子項目的驅動性問題,開展了過程性和終結性兩種成果的展示。其中,過程性成果即每一子項目的學習成果,在課時學習過程中或結束后進行的展示,包括思維導圖的制作、匯報,對話創(chuàng)編、表演,表格的填寫及分享等形式。終結性成果即整個項目學習之后的大成果,包括制定“低碳生活”計劃、制作“低碳生活”主題展板、設計并完成宣傳“低碳生活”理念的宣傳冊。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低碳生活”計劃、主題展板、Picture Book宣傳冊等成果進行了展示。展示過程體現出學生對世界地球日、低碳環(huán)保路徑等相關內容的學習理解,還能看到學生知識的拓展、思維的發(fā)散及深入的思考。
開展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應注意事項
通過對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索,我們發(fā)現,在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確定科學合理的項目主題,結合學生的興趣及成長需求,選擇真實、有趣并且具有探究價值的主題;二是要設計恰當的驅動性問題,驅動性問題要緊扣學習目標,并且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三是要有聚焦探究和發(fā)展的活動過程,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以及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四是要有貫穿全過程的評價,同時還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以及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設計。
注:本文為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深度學習的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進”(課題編號:SYYB2021-214)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順義區(qū)馬坡中心小學校
編? ?輯:馮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