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英語課堂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方向,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在教學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書本中的內容,如何讓他們明晰更多的知識點成為教師面臨的主要難題。本文將從具體的教學案例出發(fā),進一步探討構建高效初中英語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生本理念;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逐漸朝著高效化、全面化發(fā)展。而學習興趣既是學生日常學習的驅動力,又是他們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生生互動,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運用與遷移。
一、優(yōu)化課前準備,調動學習氛圍
(一)利用課前實踐,營造教學情境
基于“雙減”政策,如何利用好45分鐘的課堂時間,如何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教學,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課前時間,比如,在課前學習階段可以要求學生準備本節(jié)課所需的用具,傾聽與課程主題有關的英文歌。一般來說,英語學習需要特定的語境,所以,耳熟能詳?shù)挠⒄Z流行歌曲既能為教師拉開課堂講解的序幕,又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以譯林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Project 1 My friend為例,“介紹一個朋友”是本課的主題情境。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Seasons In The Sun》?!癢hat is the theme of the song?”當歌曲播放完畢,學生根據上述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隨后,教師繼續(xù)提問:歌曲中出現(xiàn)的朋友對“我”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經過一系列的提問,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猜測本節(jié)課所教的內容與“朋友”有關。
教師在篩選課前所用的英文歌曲時,主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貼合學生的自然興趣點;二是貼合單元主題。憑借合適的歌曲內容,學生不僅能有序地參與互動,還能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二)擬定多元游戲,調動課堂氛圍
雖然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考的能力,但受年齡的限制,游戲與實踐依舊是他們獲取資源、信息,內化知識點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擬訂多元的小游戲,帶領學生用英文表述具體的游戲過程以及自己的想法。經過一系列的互動,學生不僅能激發(fā)自己的參與積極性,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還能將游戲與課堂相結合。
以譯林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 Dream homes為例,在課前準備中,教師根據單元主題擬定了一個小游戲。根據游戲內容,教師首先提問:
Whats in the house? 學生積極主動地作答。為了確保回答的有序性,學生需要根據座次進行:There is a sofa in the home.等表述。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是執(zhí)著于詞匯、句式和語法的高級使用,而是致力于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小游戲。
小游戲的合理使用,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這并不代表教師要在每一堂課的課前準備階段都設置相應的小游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歸納單元主題以及教學重難點,選擇合適的課堂活動。而且小游戲的插入時間并不固定,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不佳,也可以引入多元且豐富的小游戲活動。
二、優(yōu)化課程講解,加強師生互動
(一)設計小組討論,加強生生互動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生本理念逐漸落實于每一堂課中。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元的學習項目。通過具體的項目要求,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學優(yōu)生都可以在持續(xù)性的實踐中內化知識點,實現(xiàn)知識點的應用與遷移。需要注意的是,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前提就是劃分好學習小組,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自然興趣點選擇合作對象。然而,從實際的討論效果來看,由于學生間的自主組隊存在局限性,因此,教師要打破座位、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的限制,劃定學習小組。
以譯林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為例,在課程講解階段,教師擬定了一個討論任務:As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how should we protect wild animals? 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能力以及自然興趣點,教師將它們有序地分成六個學習小組。隨后,各學習小組紛紛就自己的理解交換觀點。在后續(xù)的巡視中,教師發(fā)現(xiàn),由于每一個學習小組均有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因此,往往是學困生先提出自己的觀點,中等生再進行補充,學優(yōu)生然后進行總結。在成果展示階段,教師隨機挑選一個小組,并將他們的具體措施提煉于黑板上,通過多個小組的補充,學生逐漸得到一個完整的答案。
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常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輸入大量的詞匯、句式、語法知識,教材中的文本往往比較枯燥,所以,單純的教材內容講解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就要將項目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入其中,通過多種教學策略的靈活應用,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引入信息技術,構建多元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視頻化、圖片化的展現(xiàn)方式,讓學生快速理解教材內容,積極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知識儲備量,但是學生總在寫作任務以及口語表達任務中存在障礙。首先是寫作任務,由于初中生缺乏語篇積累意識,以致在寫作時往往不知從何寫起。其次是口語表達任務,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容易忽視口語表達的訓練。教師要重構教育理念,引入信息技術等先進工具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提升。
以譯林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 A good read為例,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多部學生讀過的名著。為了營造課堂氛圍,教師還展示了一則短視頻,根據視頻內容,學生將了解多部影視化的文學作品。隨后,教師繼續(xù)追問: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ood book? 隨后,有學生回答:A good book should have a smooth story, deep characters and social meaning.通過前期的互動,學生能夠意識到,本單元的教學情境是經典名著。
多媒體技術與課堂內容的有機結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除了在課程導入部分使用短視頻,教師還可以將其體現(xiàn)在作業(yè)布置,作業(yè)點評等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教學更加立體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重構評價機制,提升綜合能力
(一)引入評價主體,建立多級評價機制
合理的小組討論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生本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然而,這并不代表教師僅靠前期的小組劃分,就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重構評價機制,通過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結合,激發(fā)組長以及組員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
以譯林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3 Teenage problems為例,在作業(yè)設計階段,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學生的青春期煩惱??紤]到各學習小組的實踐能力,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提前羅列出:make questionnaires, analyze data and draw conclusions等關鍵詞。接著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數(shù)據的調查、搜集與分析。在此過程中,小組長既要細化任務,又要針對組員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在后續(xù)的作業(yè)評價中,教師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并將作業(yè)的展示搬到課堂上,各小組紛紛將自己收集到的數(shù)據進行分析,通過小組互評、組內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的結合,教師能夠全面、客觀地把握學情并展開有序引導。
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教師了解學情,讓學生知曉自己的優(yōu)化方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擬訂學習項目并劃分評價標準,通過多個維度的評價標準,以及豐富的評價主體,能夠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引入晉升機制,激發(fā)參與積極性
經過具體的教學活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單純遵循活動設計—活動實施—活動評價—活動總結很難讓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意識。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探索能力,教師可以在評價體系中引入晉升機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小組將被固定,教師要制作一張表,表中大致包含每一組、每一次的實踐分數(shù)。
以譯林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2 Great people為例,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次演講比賽。在演講比賽前,學生要結合單元主題Great people擬定一個演講稿,考慮到后續(xù)的評價效率,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習小組選出一份演講稿以及相應的演講者。在作業(yè)點評階段,教師邀請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演講者進行演講。隨后,各學習小組的學生針對演講內容進行打分。教師并不對演講效果以及演講稿進行打分,而是糾正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瑕疵。在課程講解的最后,教師就每一小組的得分進行記錄。
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擬定相應的晉升標準。比如,200分為三級小組,500分為二級小組,800分為一級小組,根據不同級別的小組,教師再設置不同的獎勵機制和獎品。
在“雙減”政策下,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擬定教學目標、鋪設教學內容的前提。考慮到初中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規(guī)律,教師要引入多元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憑借多元且豐富的教學情境、學習項目、討論任務等,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積極性。初中生已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師要做好引導,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前準備、課程講解以及評價過程,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寧寧.踐行少教多學理念,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2022(15):93-95.
[2]張玉清.生本課堂下初中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2,No.893(14):119-120.
[3]黃躍清,李建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英語“生·活課堂”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22,22(1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