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年賀詞是一種表達對人民的深切關懷與美好祝福、向國際社會傳遞國家立場的政治語篇。本文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元功能理論,從及物性系統(tǒng)、話語語氣、情態(tài)資源、主位推進、銜接手段出發(fā),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人民日報》所發(fā)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新年賀詞飽含深情、催人奮進,表達了對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所取得成就的自豪,傳達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心與美好希望,實現了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及謀篇意義。本文從元功能視角出發(fā)進行話語分析,以期推動主流媒體演講語篇研究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新年賀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2-0056-05
【基金項目】2022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新文科視域下‘雙創(chuàng)教育對大學生實際效果的調查與研究——以重慶市六所新文科建設高校為例”(項目編號:202210650015)階段性成果;2023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政治文本和諧話語分析”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新年賀詞是一種致以全國人民節(jié)日祝福、向國際社會展示國情、傳遞國家外交立場的祝賀語篇。2023年元旦前夕,我國主流媒體《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新年賀詞,拉近了與百姓之間的距離,讓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可以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近年來,新年賀詞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關注,相關研究主要從概念隱喻(董靜、段鎢金,2020;鐘子龍,2021;顏鎮(zhèn)源,2022)、及物性系統(tǒng)(戴佩,2018)、人際功能(李豐華,2018;劉豪爽等,2021)出發(fā),從元功能整體角度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基于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元功能理論,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人民日報》在2023年發(fā)表的新年賀詞進行分析,以探究該篇新年賀詞所體現的致辭風格與特點,剖析賀詞背后蘊藏的主題意義。
二、理論框架
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認為語言是意義系統(tǒng),是表達意義的資源,關注語言在語境中的運用,其任務在于揭示人們如何基于社會文化環(huán)境在語言系統(tǒng)中通過意義潛勢的選擇來實現各種功能。
語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1]。
概念功能指語言對人們在現實世界(包括內心世界)中的各種經驗的表達功能,主要體現于及物性系統(tǒng),及物性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種“過程”,韓禮德認為這樣的過程有六種,并指明與各種過程有關的“參與者”和“環(huán)境成分”[2]。人際功能指講話者的身份、地位、態(tài)度和他對事物的推斷等功能。語篇功能指語言表達語篇和語境的關系,以及語篇內部組織的功能,主要通過主位系統(tǒng)體現出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語篇分析有利于揭示特定語篇的價值和交際功能(黃國文,2010)。本文將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三大元功能理論,從及物性系統(tǒng)、話語語氣、情態(tài)資源、主位推進、銜接手段對《人民日報》于2023年發(fā)表的新年賀詞進行分析,探討主流媒體賀詞演講中的話語特點。
三、《人民日報》2023年
新年賀詞元功能分析
本文的語料來源為《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刊發(fā)的2023年新年賀詞,全文共57句,1735字。
(一)概念功能分析
及物性系統(tǒng)是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概念功能的主要體現形式,主要包括六個過程。《人民日報》2023年新年賀詞中六種過程的數量和比例統(tǒng)計如下表所示,下面主要討論出現次數前三的過程。
1.物質過程分析
物質過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過程,一般由動態(tài)動詞來表示。由表1可以看出,物質過程出現的次數最多,超過總數的一半。
(1)……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2)……我們戰(zhàn)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每個人都不容易。
(3)我們要一往無前、頑強拼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
(4)……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yōu)槊篮矛F實。
主要的物質過程動詞是“實現”“戰(zhàn)勝”“拼搏”“變”等詞,表明國家在上一年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偉大成就,并對未來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度嗣袢請蟆吩谛履曩R詞中多次使用物質過程動詞,向中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民展示中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
2.心理過程分析
心理過程往往表示“反應”“認知”“感覺”等心理活動,通常通過“喜歡”“討厭”“希望”等動詞體現。由表1可以看出,新年賀詞中心理過程出現僅次于物質過程,共24次。
(5)……一幕幕舍生取義、守望相助的場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跡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6)我們始終如一珍視和平和發(fā)展,始終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
(7)……重溫黨中央在延安時期戰(zhàn)勝世所罕見困難的光輝歲月,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
主要的心理動詞是“銘記”“珍視”“珍惜”“重溫”“感悟”“希望”等詞語,傳達了對2022年發(fā)生的一些自然災害、安全事故中的英雄事跡的贊揚與對英雄的緬懷致敬,也體現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體現了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原則立場,同時暗示著對中國廣大黨員干部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的要求。
3.關系過程分析
關系過程反映兩個事物的邏輯關系,是關于“什么是什么、像什么、在哪、擁有什么、與什么相關”的一個過程類型[4],可分為修飾型和認同型。由表1可以看出,關系過程出現較為頻繁,共出現20次。例如:
(8)今天的中國,是賡續(xù)民族精神的中國。
(9)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lián)系世界的中國。
例(8)和(9)兩例屬于認同型關系過程,“是”一詞分別體現了現如今中國的兩個屬性特點——傳承民族精神、與世界聯(lián)系緊密。
(二)人際功能分析
講話者通過語言與他人交往,建立、維持、影響人際關系,表達對客觀現實看法,這是人際功能。人際功能主要由語氣、情態(tài)和評價等系統(tǒng)來實現。
1.話語語氣分析
言語功能在詞匯語法層面由小句的語氣來體現,如命令由祈使語氣、提問由疑問語氣、陳述由陳述語氣來體現[5]。句子的語氣成分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的人際功能分析的重要部分。《人民日報》2023年新年賀詞中的語氣系統(tǒng)分布如表2所示。陳述句出現最頻繁,祈使句、感嘆句各自占比都不超過五分之一,疑問語氣則沒有出現在賀詞中。
使用陳述句,發(fā)言者可以傳達提供信息?!度嗣袢請蟆?023年新年賀詞中陳述句占81%,通過大量的陳述信息提煉自己的觀點。例如:
(10)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們的“太空之家”遨游蒼穹。
例(10)中,《人民日報》在談到2022年我國富有生機活力時,運用了一連串并列短句,向全世界展現了2022年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短句朗朗上口,氣勢恢宏,給予中國人民以心靈振奮。
感嘆句的作用是表達感情,但同時也傳遞信息[6]?!度嗣袢請蟆吩谛履曩R詞中感嘆句占15%,感嘆句強化了演講者的情緒與態(tài)度,使得感情更加真摯。例如:
(11)……這一切,凝結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點點星火,匯聚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
例(11)中,《人民日報》在談到中國取得種種成就、接連實現夢想后,又對所有國家所取得成就背后的勞動人民表達了感謝與敬意,“這就是中國力量”透露出對新時代中國長足發(fā)展的自豪與自信。感嘆語氣使得自信之情和溢美之意達到了頂點,感情尤為熾烈。
使用祈使句,發(fā)言者往往可以實現其敦促、勸告、鼓舞等效果。在《人民日報》2023年新年賀詞中,祈使句占比4%,主要表現在“要”“讓我們”的句子中,這些祈使句能夠加強語氣,同時簡潔明了地傳遞信息。
(12)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共同迎接2023年的第一縷陽光。
例(12)中,《人民日報》在賀詞即將結束之際,發(fā)出了號召,調動聽眾的熱情,言辭懇切真誠,并通過“第一縷陽光”的隱喻,觸發(fā)了《人民日報》與聽眾之間的情感共鳴,拉近了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極具親和力。
2.情態(tài)資源分析
語法的情態(tài)系統(tǒng)能實現人際功能。情態(tài)系統(tǒng)表達的意義在于講話者對所述命題成功性與有效性的判斷、在提議中表達個人意愿、在命令中要求對方承擔義務[2]。韓禮德將情態(tài)動詞分為高、中、低值三種。情態(tài)值越高,演講者的態(tài)度越強烈;反之,情態(tài)值越低,演講者的態(tài)度越委婉、溫和。通過定量統(tǒng)計,《人民日報》2023年新年賀詞中出現18次情態(tài)助動詞,分布如表3。
與高值情態(tài)動詞相比,中低值情態(tài)動詞往往更適于演講場合,可以體現演講人和藹可親的演講風格,更有利于拉近與聽眾的距離。由表3可以看出,新年賀詞中中值情態(tài)動詞出現次數最多,共8次,占比45%,而低值情態(tài)動詞共出現6次,占比33%,高值情態(tài)動詞使用頻率則最低,共出現4次,占比22%。
(13)我們要一往無前、頑強拼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
(14)堅定不移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必將長期繁榮穩(wěn)定。
例13中,“要”這一中值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既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又體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與決心。例14中,“必”這一高值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則更加強調了祖國內地與港澳心手相連、港澳長期向榮的發(fā)展趨勢。
(三)語篇功能分析
語篇功能主要由主位系統(tǒng)體現[5],小句主位系統(tǒng)包含主位和述位,主位是信息的出發(fā)點,述位是新信息或主要信息。主位又分為單項主位、復項主位和句項主位。主位為信息展開提供主體框架,反映語篇的整體脈絡和主題思想,因此對主位進行分析有利于把握語篇重點,剖析語篇背后所體現的主題意義。接下來將從主位推進模式和銜接手段分析賀詞所實現的篇章意義。
1.主位推進模式分析
新年賀詞主位選擇分明。例如,賀詞第七段承上啟下,引出“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中國”,第八至十二段解釋如今中國取得的具體種種成就,連續(xù)的五個段落第一句話都是總述主要成就,主位皆是“今天的中國”,后面的句項述位中也都使用相似的結構和表達。此外,賀詞第十三段也是過渡段,引出“明天的中國更美好”,第十四至十六段指明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連續(xù)的三個段落第一句話都是總述主要發(fā)展方向,主位皆是“明天的中國”,后面的句項述位則又對下一句話起到推進作用。除去兩個過渡段,第八段至十二段和第十四段至第十六段之間第一句話的主位都是單項主位,本質上都是“中國”。嚴謹的句式、統(tǒng)一的句項、主位的推進使得賀詞的句子、句群之間銜接緊密,從而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新年賀詞主位推進模式多樣。賀詞采用多種模式混合推進,以南京大學校長發(fā)言為例,第一句話主位為“2021年”,述位為“具有歷史意義”,第一句話的述位的一部分“歷史”成為第二句話的主位,體現了“延續(xù)性”的主位推進模式,而第三句話的主位“百年”仍與第一句話中的”歷史“相關,與第二句的主位一致,體現出“平行型”的主位推進模式。賀詞此處的交際目的時為了緬懷黨的百年奮斗征程,鼓舞師生及校友對于黨百年艱苦奮斗的精神。采用平行型何延續(xù)型相結合的主位推進模式,重復主位“歷史”達到主位之間、述位之間、主述位之間相聯(lián)系的效果,使得主題從“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到“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再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層層推進,實現語篇的內在連貫性。
2.銜接手段分析
韓禮德將銜接手段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語法銜接又包括照應、替代、省略、連接詞。通過分析發(fā)現,賀詞廣泛使用詞匯銜接和照應的銜接手段。下面我們將對這兩種銜接手段進行討論。
英語詞匯銜接分為兩大類,即同現和復現[7]。同現是指共同出現的傾向性,即詞匯的搭配。詞匯復現是指同意義的詞在語篇中通過不同形式反復出現。詞匯的同現和復現在語篇中都承載著銜接的功能。
(15)……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6)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沿海地區(qū)踴躍創(chuàng)新,中西部地區(qū)加快發(fā)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fā),邊疆地區(qū)興邊富民。
例(15)為第四段內容,此句通過“人民”一次的同現,實現了話題連貫,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例(16)為第八自然段內容,第一句話是段落主題句,而第二句采用詞匯復現的銜接手段,即諸如“蓬勃興起”“踴躍創(chuàng)新”“加快發(fā)展”“蓄勢待發(fā)”“興邊富民”的同義詞,體現了中國“充滿生機活力”,發(fā)展迅速,國家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生氣勃勃的景象。
照應是指語篇中某一成分和另一成分在功能意義上的解釋關系[7]。下面將從對比照應和指示照應角度進行分析。
(17)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18)……這一切,凝結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例(17)為第三自然段內容,此句采用了含“更”字的比較結構,通過對比照應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在農業(yè)糧食產量方面的成就。例(18)為第七自然段內容,本段指出中國實現了許多“夢想”,該句前列舉了種種中國所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如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等,此句中的“這一切”不僅照應總結了前面所列舉的種種“夢想”的實現,還引起了新的話題,即通過指示照應實現在同一語段的主題轉換。
四、結語
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元功能理論分析《人民日報》2023年新年賀詞,本文發(fā)現,在及物性視角下,賀詞中物質過程使用最頻繁,主要用于回顧2022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指明未來的奮斗目標與方向。在話語語氣上,陳述句使用最頻繁,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所獲成就的自豪與對未來發(fā)展的自信;在情態(tài)資源上,使用中低值情態(tài)助動詞頻率大于高職情態(tài)助動詞,體現了接地氣、親民的講話風格。在主位推進上,賀詞結合平行型和延續(xù)性;在銜接手段上,主要使用詞匯銜接和照應使得賀詞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新年賀詞實現了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及謀篇意義,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表達了對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所取得成就的自豪,傳達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心與美好希望。從元功能視角進行語篇分析可以深刻剖析語篇的語言特點和背后的主題意義。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M].Beijing:Pei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何偉.漢語功能語義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New York:Edward Arnold,2004.
[6]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7]Halliday,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8]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N]. 人民日報,2023-01-01(001).
作者簡介:
王翌多,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