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地標是指能夠突顯一地文化特征與風貌的標志性物體,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和象征。研究發(fā)現(xiàn),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眾多文化地標的國際認知度有待提升,系統(tǒng)介紹杭州文化地標的書籍不多。根據(jù)四個標準選定文化地標,確定口袋書結構,撰寫導覽詞并采用平行文本比較模式進行英譯,編制杭州文化地標中英雙語口袋書,以講好杭州故事。
【關鍵詞】文化地標;旅游翻譯;平行文本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7-0057-04
【基金項目】“2022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立項項目——《迎亞運,話杭州——杭州文化地標中英雙語口袋書設計》(項目編號:2022R458A008)的指導成果。
一、研究緣起
近年來,隨著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及世界旅游聯(lián)盟總部落戶,杭州的國際知名度跨越提升。2017年杭州成功入選“全球15個旅游最佳實踐樣板城市”,2019年在ICCA發(fā)布的全球會議目的地城市排行榜顯示,躋身國際會議目的地全球百強城市,這又給杭州增加了國際化砝碼。在向國際化大步邁進的進程中,2021年12月出臺的《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明確提出了杭州市旅游發(fā)展目標,即到2025年,全面提升杭州的文化國際影響力,基本建成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和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中心,塑造“古今交匯”的文化盛景,力爭到2025年,國內外游客總人數(shù)達28400萬人次,入境過夜游客人數(shù)115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7.4億美元,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6600億元,旅游休閑業(yè)增加值突破177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7%。
但需要指出的是,杭州的旅游供給國際化水平有待升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和旅游產品開發(fā)不夠;入境旅游市場規(guī)模有待升級,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海外市場的宣傳推廣有待提升,高知名度、高辨識度的杭州文化地標數(shù)量少。這與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符,大多數(shù)文化地標仍處于養(yǎng)在深閨的狀態(tài)?!笆奈濉睍r期是杭州“亞運會、大都市、現(xiàn)代化”的重要窗口期,項目組將以亞運會為契機,以中英雙語編制杭州文化地標口袋書,對杭州的文化地標進行國際化宣傳推廣,助推杭州故事、浙江故事走出去。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文化地標概念
文化地標是指能夠突顯一地文化特征與風貌的標志性物體,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和象征,是具象化的城市文化符號,是城市社會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也是城市歷史文化在公眾心目當中投射影像的集中體現(xiàn),對城市形象構建和宣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鄭福田、曲紅光指出,文化地標具有符號性(即文化地標是文化載體,可以是歷史人物、歷史遺跡、標志性建筑和自然景觀)、獨特性(即文化地標鮮明的、獨有的、不同于其他地區(qū)或民族的文化屬性)、簡明性(即主旨清晰明確,容易辨識)、持久性(指具有持久性的標志物)、共識性(即其所代表的文化及精神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可,被賦予的文化意義是一種凝聚的共識)等屬性,并提出了運用文化地標屬性進行所在地文化傳播的對策[1]。
(二)杭州文化地標研究現(xiàn)狀
杭州一直非常重視推進文化地標建設,并把打造更具辨識度的文化標桿作為“十四五”重要任務,出版了大量著作。經浙江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相關資料查詢可知,在2000年—2021年的21年間,公開出版的有關西湖、運河、良渚這些文化地標的著作分別有1579、59、134部。著作從考古、詩詞、傳說故事、歷史等角度,較好地介紹了某一文化地標,這一類書籍往往內容翔實。
但是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相關著作雖然較多,但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1)著作涉及面不夠廣,多集中在為數(shù)較少的幾個文化地標,即西湖、運河、良渚、文瀾閣。其他經典的杭州地標,如代表宋韻文化的南宋官窯博物館、“北有北京大學,南有浙江一師”之稱的高級學府、杭州高級中學等的著作極少;(2)系統(tǒng)介紹杭州文化地標的著作缺乏;(3)著作多為中文,面向國內讀者,外語類著作數(shù)量極少。即便是中文著述較多的西湖、運河、良渚、文瀾閣,2000年—2021年間出版的英語類著作分別僅為20、1、1和0本。而且同類著作中,可供游客隨時隨地翻閱的口袋書更是鮮有出版。
三、杭州文化地標中英雙語口袋書編制
(一)杭州文化地標語料收集
1.杭州文化地標選定
杭州文化地標選擇標準之一:《杭州文化地標》一書。2016年杭州市人民新聞辦公室推出《杭州文化地標》一書,介紹了近100個文化地標,涵蓋了世界遺產(西湖文化史跡、大運河遺產點)、文化遺存(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造像等世遺之外的國保單位)、文創(chuàng)產業(yè)和文化設施(高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會展中心、文藝館、廣場、書店、茶館、文化禮堂)等大類[2],此為杭州文化地標選擇標準之一。
杭州文化地標選擇標準之二:杭州“新十大”評選結果。2021年10月,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lián)合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推出“最江南·杭州味”杭州文旅“新十大”甄選活動,“新十大”由20余位文史、建筑專家以及35萬張市民投票共同選出,龍興寺經幢、六和塔、岳廟等入選“杭州十大代表性歷史文化建筑”名單,良渚遺址公園、杭州奧林匹克中心建筑群等入選“杭州十大文化新地標”名單[3]。
杭州文化地標選擇標準之三:《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規(guī)劃”于2021年10月發(fā)布,把傳承傳播杭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確定為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推進德壽宮遺址等南宋文化遺址保護工程,探索構建南宋文化保護傳承傳播體系;提升吳越文化、跨湖橋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做好金石篆刻、絲綢、茶葉、瓷器等東方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活態(tài)傳承。
杭州文化地標選擇標準之四:浙江省乃至國家文化工程。(1)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召開高規(guī)格的文化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宋韻文化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提出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便是重要的宋韻文化傳世工程之一;(2)杭州國家版本館——文潤館。建設國家版本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批準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將永久保藏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傳承價值的各類版本資源,旨在賡續(xù)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進文明對話。中國國家版本館構成“一總三分”的館藏體系,即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
在上述標準基礎上,結合新入選的世界遺產,選出史前、五代吳越國、宋代、清代、近代、現(xiàn)代、當代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涵蓋了世界遺產、文化遺存、文創(chuàng)產業(yè)和文化設施等大類。具體見表1。
2.語料收集方法
采用實地調查與文獻研究相結合,進行語料收集。為確保語料廣泛性、真實性,課題組采用實地調查法,到上述16個文化地標進行調查,收集資料;為確保語料的全面性,深入性,筆者利用節(jié)假日做文博志愿者,以獲取翔實的資料,確??诖鼤Y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二)編制杭州文化地標中英雙語口袋書
1.確定杭州文化地標口袋書框架
查閱眾多旅游指南,結合游客的實際需求,確定每個文化地標的旅游信息,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即(1)你需要知道的信息(You Need to Know),包括文化地標地址、微地圖、聯(lián)系電話、開放時間等;(2)不可錯過的小精彩(Dont Miss),如德壽宮的紅墻是網(wǎng)紅打卡地;(3)重要提醒(Top Tip),如一般博物館都是周一閉館,德壽宮每天有人數(shù)限制,一定的提前預約等;(4)周邊景點(Sights Nearby);(5)文化地標導覽詞(Guiding),根據(jù)各地標文化特色,凝練小標題,使讀者對文化地標的看點一目了然,標題一般采用問句,一方面通過設問引起讀者興趣,一方面也是與讀者的互動。
2.撰寫杭州文化地標導覽詞并進行英譯
在查閱文獻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撰寫杭州各文化地標導覽詞,以確保文化地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采用旅游類平行文本比較模式進行英譯。平行文本即產生于不同語言文化環(huán)境,但屬于相同體裁和文本類型,且具有相同功能的文本[5]。旅游英語平等文本往往兼顧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因此在翻譯時通過第一和第二人稱及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實現(xiàn)與讀者的互動。以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為例,撰寫的導覽詞及英譯部分內容如下:
(1)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怎么樣?
非常好!這個在原址上建造的博物館于2022年11月18日對公眾開放。館區(qū)占地大約為原宮殿的1/8(原宮殿面積為17000平方米)。你在這里可以看到恢宏的宋代建筑與德壽宮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
How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Deshou Palace Ruins Museum working out?
Extremely well. This in situ museum, only about 1/8 the size of the original palace(the original palace complex sprawling close to 170,000sqm), is open to all on Nov 18, 2022. Here, you can see spectacular architecture of Song aesthetics intertwining with the display of gems from the then palace.
(2)每座大城市都擁有自己的博物館,那么德壽宮為何如此特別?
讓你意想不到的是德壽宮并不是皇宮,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里是皇帝的養(yǎng)老院。宋高宗和孝宗兩位皇帝禪位后在此居住。1162年,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趙構,即宋高宗禪位給趙昚也就是宋孝宗后,在這里生活了25年,直到81歲駕崩。2年后,退位后的孝宗也移居德壽宮。
Every major city has their own museum.Why is this one so special?
Hold on to your hat--the Deshou Palace wasn't a palace at all. Strictly speaking, it was an imperial retirement home, where Emperor Gaozong and Xiaozong of Song lived here after they abdicated their thrones. In 1162, the dynastys first emperor, Zhao Gou, aka Gaozong (his reign name), adopted the existing but rarely used neishan system of imperial succession, that is, instead of ruling until death, the emperor would abdicate early and be succeeded by a family member. After Gaozong abdicated his throne in favor of his son Zhao Shen, known as Xiaozong of Song, Gaozong spent his final 25 years in Deshou, only dying at the age of 81. Two years later, his son followed in Gaozongs footsteps, abdicating the throne and moving to Deshou.
3.復原的建筑與800年前一樣嗎?
想不到吧!新建德壽宮的柱子就立在原宮殿的位置上,瓦片和磚塊的太小也與原宮殿一模一樣??吹降聣蹖m灰色的屋頂或許你會驚訝,不過,實際上這是宋代建筑的準確呈現(xiàn),北宋徽宗畫的瑞鶴圖上的宮殿屋頂就是灰色的。
Are the buildings restored as it might have looked 800 years ago?
You won't believe it, the columns of the Deshou Palace replica were placed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those of the original, with its tiles and bricks are of the same size too. You may be surprised to see its grey roof. Actually it is an accurate portrayal of architecture of Song, depicted in"Cranes above Kaifeng",a very famous painting by an earlier Song emperor, Huizong.
四、結語
《杭州文化地標中英雙語口袋書》是外籍游客了解杭州和浙江,乃至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杭州致力于提升城市國際化,亞運會將進一步推動補齊城市國際化發(fā)展的短板,擴大國際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吸引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在杭設立分支機構,吸引海外優(yōu)質教育、醫(yī)療機構來杭合作辦學辦醫(yī),吸引更多海外高端人才來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也會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來杭觀光旅游。雙語口袋書系統(tǒng)介紹杭州文化地標,一方面掃除了其語言障礙,一方面又為其推介了經典杭州文化地標,省去了如何選擇旅游資源之煩,是外籍游客了解杭州、了解浙江文化的有效途徑。
雙語口袋書為加強外語導游培養(yǎng),提升杭州旅游接待服務從業(yè)人員的外語能力提供了資源補充。我國導游人員門檻低,高中及以上文憑即能報考,外語服務能力有待提升。項目組對參加杭州旅游協(xié)會外語培訓的導游人員調查發(fā)現(xiàn),被調查者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雖然他們有強烈的英語學習需求,但是當前有關杭州旅游景點介紹的英語書籍少。此雙語口袋書為導游員以及旅游類專業(yè)在校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提升其外語服務水平,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
參考文獻:
[1]鄭福田,曲紅光.文化地標屬性及內蒙古文化傳播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5-11.
[2]杭州市人民新聞辦公室.杭州文化地標[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
[3]杭州政協(xié)新聞網(wǎng).杭州文旅“新十大”名單出爐[OL].(2021-10-27)[2023-01-06]https://www.hzzx.gov.cn/cshz/content/2021-10/27/content_8082994.htm.
[4]浙江政務服務網(wǎng).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OL].(2021-12-15)[2023-01-06]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1/12/15/art_1229541463_3979920.html.
[5]單文波.基于平行文本比較模式的MTI旅游翻譯教學探討[J].中國翻譯,2022(5):73-80.
作者簡介:
葛秀華(1977-),女,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英語專任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專門用途英語。(參與項目課題組學生:杜榮慧、鮑詩怡、宋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