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素梅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運動能力;提升
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小學“五項管理”中的“體質管理”以及“雙減”政策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在這些理念的引導下,體育教師積極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方式,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方法,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保持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中。
1 小學生體育運動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從理論層面來講,提升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首先是對中小學“五項管理”以及“雙減”政策相關要求的積極落實,能夠讓教師緊跟新時代的體育教學方向,保持體育教學的先進性。同時,以學生體育能力的提升為立足點,教師應進一步探究新的教學理念、拓展新的教學方法,促進體育教學的多元性和科學性。從實際層面而言,提升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能夠讓小學生的身體得到充分鍛煉,心理充分放松,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小學生遵守規(guī)則、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和生活中,促使其不斷取得進步。
2 小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培育現(xiàn)狀分析
2.1 運動意識不足
目前,隨著各類電子產(chǎn)品的不斷普及,很多小學生在課后更傾向于沉浸在網(wǎng)絡空間中進行學習或休閑,而缺乏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小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繁重,部分家長和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參與體育活動會浪費學習時間,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另外,體育運動本身需要消耗學生較多的體力,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疲憊感。很多學生更傾向于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放松自我,因此會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心理。
2.2 運動方法單調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體育技巧時缺乏足夠的配合意識,只簡單地學習一些體育動作,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造成各項運動素養(yǎng)難以得到有效的開發(fā)與提升,不能收到良好的運動效果。同時,部分學生本身對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在開展活動時經(jīng)常會消極對待,不能積極融入集體完成運動任務,導致集體的運動氛圍不夠濃厚。
2.3 運動形式單一
體育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參照體育教材中的活動展開體育鍛煉,也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一些資源創(chuàng)設新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開展生動有趣的體育游戲活動。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依然有著強烈的依賴性,經(jīng)常只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制定運動任務,而自身缺乏創(chuàng)新運動形式的意識,造成運動的過程過于枯燥,學生的各項體育素養(yǎng)不能夠得到提升。
3 小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培育策略
3.1 理論結合實踐,讓學生掌握運動技巧
掌握正確的體育運動方法是學生取得良好運動成績的重要前提。而不同的體育運動具有不同的特性,對應著不同的訓練體系。學生在學習時缺乏明確的方向,對于各項體育動作的要素不能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難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反復參與訓練活動也是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方法的重要途徑。而很多學校缺乏多樣的訓練方式,訓練的程過于枯燥,學生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一方面,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觀看專業(yè)的體育教學視頻,細致總結各種運動要點,形成正確的運動思路;另一方面,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訓練,做好訓練前的氣氛調動。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讓一些學生施發(fā)運動口令,另一些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之后進行相互評定,尋找存在的問題,并展開有針對性的指導。落實這些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的訓練過程更加完善且科學,為學生提升運動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不同學生對不同的運動項目具有不同的潛力,學習效率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一定時間的訓練過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各項運動技巧的掌握情況再次進行分組。一方面,可以將運動能力掌握不夠全面的學生分為一組,由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集中指導。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個小組中配備幾名運動技巧掌握良好的學生,由這些學生帶動其他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借此,教師能夠構建完善的體育運動技巧學習與訓練體系,讓學生在細致學習與相互幫助中不斷提升運動能力。
3.2 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參與優(yōu)勢項目
體育訓練的過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需要根據(jù)體育知識做出標準的動作,充分發(fā)揮肢體的爆發(fā)力,保持肢體的平衡與柔韌性。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培養(yǎng)運動意識。而每個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在發(fā)展過程中會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因此,教師可以充分挖掘不同學生群體所表現(xiàn)出的運動優(yōu)勢,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選擇有潛力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具備更多的選擇權,成為體育運動的主體,進一步激發(fā)運動熱情。
在進行一定時間的體育教學后,學生會積累很多方面的體育知識。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自由活動課,讓學生自主參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由于學生還缺少這一方面的經(jīng)驗,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教師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表現(xiàn)出支持與鼓勵的態(tài)度,讓學生大膽地選擇。由此,學生可以選擇足球、籃球、短跑以及其他項目作為運動內(nèi)容。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選擇相同運動的學生集中到特定的區(qū)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在具體的運動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勢運動能力,教師還要對學生群體做出如下辨別:一些學生更多的是對某種運動項目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缺乏優(yōu)秀的運動能力;而一些學生是興趣與運動能力兼?zhèn)?。因此,教師可以讓運動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活動的整體組織者,給其他學生講解運動的方法,帶領其他學生參與相應的運動,讓特定群體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更快的提升。
3.3 創(chuàng)新運動形式,融入趣味運動元素
學生如果長期只參與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運動項目,就會造成運動技巧的掌握過于單一,運動素養(yǎng)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運動項目的興趣。通過將游戲引入運動中的方式,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構想出特定的運動情境;或者可以聯(lián)系其他學科的知識,運用更為獨特的思路創(chuàng)新運動的方式。一些民間游戲也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創(chuàng)新運動方式的思路。因此,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更為多樣的運動活動中。
例如,在教師傳授鉛球運動技巧時,很多學生會認為鉛球十分沉重,他們?nèi)鄙僮銐虻牧α客苿鱼U球,因此會對這項運動缺少興趣。教師可以將運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挖掘其中的趣味點。比如,一些學生聯(lián)想到影視劇中的炮彈轟炸場景,可以將鉛球想象為炮彈,在遠方設置一定的障礙物,作為轟炸的目標。這種游戲能夠讓學生將體育運動過程想象為形象生動的故事,將自己想象為故事中的角色,對鉛球運動產(chǎn)生獨特的理解。
部分學生的手臂力量不夠充足,在投擲鉛球時很容易產(chǎn)生手臂酸痛、呼吸急促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逐級增加投擲的重量,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比如,可以讓學生先使用礦泉水瓶、易拉罐這些較輕的物質進行投擲。接著讓學生在這些容器中裝入一些沙子,適當增加重量。最后讓學生使用鉛球投擲。這樣的運動過程能夠讓學生在運動剛開始時取得不錯的效果,從而產(chǎn)生成就感和追求進步的意識,能夠積極面對各種困難,提高運動效率。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不斷發(fā)展的,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段對運動游戲的形式產(chǎn)生不同的靈感和想法。因此,教師要定期展開趣味運動游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表達自我創(chuàng)造力的機會,形成濃厚的創(chuàng)新運動形式的氛圍,進一步調動全體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3.4 開展家校合作,培養(yǎng)學生長期運動的習慣
運動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不斷堅持,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中積極參與運動,而且要在課后定期參與鍛煉。課后訓練更多取決于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從目前來看,很多家長更傾向于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學習文化課知識,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活動缺乏足夠的重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開展家校溝通工作,為家長分享體育科學知識,讓家長認識到參與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有重要的提高作用,提高家長對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與配合力度。但在學生養(yǎng)成運動習慣時,很多家長也會由于缺少足夠的運動知識而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構建體育運動交流群,為家長分享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運動技巧,讓家長能夠對學生實施有力的指導,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運動技巧,解決運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保持足夠的運動頻率、合理掌控運動的時間也是學生運動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體現(xiàn)。每位學生的課后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在運動習慣上也會呈現(xiàn)出較多的差異。因此,在實施家校溝通時,教師可以向家長了解學生的課后生活狀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特點設置相應的運動方案,讓運動量契合學生的課后時間和運動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只有充分參與體育運動,才能養(yǎng)成健康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培養(yǎng)勇敢頑強、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養(yǎng)成情況,考查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運動能力,從運動技巧的學習、優(yōu)勢運動項目的參與、運動游戲的開展、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