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陳佳敏,田勇琪,曾 竟
(新疆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鐵元素在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3],它廣泛分布于人體組織中,該元素過量或不足對人體均有害處[4-6],因此,實現(xiàn)Fe3+的檢測顯得至關重要。在眾多的檢測方法中,比色(熒光)檢測法由于其操作簡便、檢測效果好及靈敏度高等優(yōu)點而受到了廣泛關注,人們通過改變比色(熒光)信號基團或識別位點等方法設計了大量的比色(熒光)Fe3+熒光探針。
基于波長范圍廣和選擇性高等優(yōu)勢[7-10],當Fe3+誘導羅丹明B內酰胺環(huán)開環(huán)后,探針發(fā)射出強熒光信號,羅丹明B信號基團設計的“off-on”型比色熒光探針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11-13]。該類探針光穩(wěn)定性好,并伴隨著明顯顏色變化。四苯基乙烯是聚集誘導發(fā)光分子的典型代表,具有合成原料來源方便、結構易修飾、發(fā)光性能好等優(yōu)點,還能有效避免傳統(tǒng)有機熒光探針的聚集猝滅(ACQ)現(xiàn)象[14-16]。
鑒于四苯基乙烯及羅丹明B兩大熒光母體的各自優(yōu)勢,開發(fā)四苯基乙烯-羅丹明B為信號基團的新型熒光探針,以期同時實現(xiàn)四苯基乙烯的聚集誘導熒光特性并發(fā)揮羅丹明B的特殊比色熒光識別能力,從而提高Fe3+檢測的準確性和靈敏度。到目前為止,本課題組已報道了三個四苯基乙烯官能團化的羅丹明B 衍生物[17-19],該類物質均具有典型的聚集誘導發(fā)光特性,并實現(xiàn)了對Fe3+的比色熒光識別。為獲得靈敏度更高、選擇性更強的Fe3+比色熒光探針,文章通過2,6-吡啶二甲酰氯連接兩大熒光母體,合成得到具有更多含氮配位點的雙酰胺化合物L,并表征了該類化合物結構,研究了此化合物的光學性質。相較于之前的工作,該探針對Fe3+表現(xiàn)出更高選擇性和靈敏度,同時還能可視化識別Cu2+.
X-4 顯微熔點儀;U-331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Varian 400-MR 核磁共振波譜儀(TMS 內標,CDCl3作溶劑);Bruker TENSOR27紅外光譜儀(KBr壓片);TRACE MS質譜儀。
無水乙醇經金屬鈉干燥后重蒸得到,實驗中使用到的水均來自Milli-Q 超純水(18.2ΩM,Millipore),2,6-吡啶二甲酰氯(分析純,阿拉丁試劑公司),其他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或化學純。
RhB-NH2[20]和TPE-NH2[21]參照文獻合成且表征數據與文獻一致。參照圖1 合成探針L:首先將2,6-吡啶二甲酰氯(0.306 g,1.5 mmol)和二氯甲烷(15.0 mL)加入100 mL干燥圓底燒瓶中,混合均勻,冰水浴冷卻至0℃.攪拌作用下,緩慢滴入0.375 g(1 mmol)1,1-二(4-甲基苯基)-2-(4-氨基苯基)-2-苯基乙烯(TPE-NH2)的二氯甲烷溶液。TLC跟蹤反應至TPE-NH2基本消耗后,滴入0.91 g(2 mmol)羅丹明B酰肼(RhB-NH2)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完畢后,冷卻至室溫,TLC 監(jiān)測反應。加入20 mL 蒸餾水猝滅反應,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30 mL),合并有機相并用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得粗品,粗品用柱層析分離(石油醚/乙酸乙酯,v/v=3:1),得白色粉末狀固體L 0.5 g.
表1 探針L的結構表征
圖1 L的合成路線
使用LiCl·H2O,KNO3,NaNO3,AgNO3,F(xiàn)eCl2·4H2O,Mg(NO3)2·6H2O,MnCl2·4H2O,Co(NO3)2·6H2O,Zn(NO3)2·4H2O,Ni(NO3)2·6H2O,Ca(NO3)2·6H2O,HgCl2,BaCl2·2H2O,Cd(NO3)2·4H2O,Cu(NO3)2·3H2O,Pb(NO3)2,A(lNO3)3·9H2O,Cr(NO3)3·9H2O 和FeCl3·6H2O分別配制1×10-2mol/L金屬離子儲備液。精確稱量L,并溶解于重蒸無水乙醇中配置成5.0×10-4mol/L儲備液。所有的光譜研究均在EtOH/H2O(50μmol/L,v/v,11/9,Tris-HClpH7.0)體系進行,配制方法:分別移取0.5 mL5.0×10-4mol/L探針L儲備液,2.25 mL乙醇,30 μL pH 7.2 的1 mol/L Tris-HCl 的緩沖溶液儲備液和2.22 mL 超純水混合獲得50 μmol/L 的探針L 的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溶液。激發(fā)和發(fā)射狹縫寬度均為5 nm.
取體積為5mL的小瓶,依次加入0.5 mL探針L儲備液、4.5 mL乙醇溶液和0 mL水(不良溶劑),獲得水的體積分數為0%待測液。按照此法,分別配制水體積分數10%~90%的待測液。通過熒光光譜法測試了探針L 的聚集誘導熒光性質,結果如圖2所示。化合物L 在水體積分數小于30%時,490 nm 處的熒光發(fā)射峰強度較弱;當水體積分數為40%時,熒光發(fā)射強度顯著增強;當水體積分數為80%時,熒光發(fā)射強度達到最大值757,比單一乙醇溶液時增強37倍。結果表明化合物L具有典型的AIE特征。
圖2 不同比例乙醇/水混合溶液中L熒光光譜圖(50 μmol/L,Ex=364 nm,Em=490 nm)
為了進一步考察探針L 在EtOH/H2O(11/9,v/v)的實用性,文章研究L 對pH 的響應性,結果如圖3 所示,探針L在pH 4.0~11.0范圍內,熒光強度比較平穩(wěn),由于大多數情況環(huán)境呈中性,因此,隨后的實驗在pH 值為7.0條件下進行。
圖3 L對pH值響應熒光光譜圖(50μmol/L,Ex=364 nm,Em=490 nm;Ex=530 nm,Em=582 nm)
為考察探針L的靈敏度,在探針溶液中加入8 equiv.的Fe3+儲備液,分別測試了不同時間點的熒光發(fā)射峰強度,結果如圖4 所示。482 nm 處的熒光發(fā)射峰強度隨時間的延長而降低,而582 nm 處的熒光強度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但3 分鐘后熒光強度變化均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說明探針L 是一個響應時間短的探針。因此,隨后的實驗均采用3分鐘后進行測試的方式。
圖4 響應時間對L熒光強度的影響(50 μmol/L,11/9,v/v,Tris-HCl pH 7.0;a:Ex=364 nm,Em=490 nm;b:Ex=530 nm,Em=582 nm)
為了研究L 的選擇性,分別將8.0 equiv.Li+、Ag+、K+、Na+、Mg2+、Fe2+、Co2+、Mn2+、Zn2+、Ca2+、Ni2+、Hg2+、Cu2+、Ba2+、Pb2+、Cd2+、Al3+、Fe3+、Cr3+等金屬離子加入到探針L 的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體系中,并通過可視化識別、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熒光光譜研究L對金屬陽離子的識別能力。
2.4.1 可視化識別
實驗結果表明,在可見光下,隨著Fe3+的加入,探針溶液由無色變成橘紅色;隨著Cu2+的加入探針溶液略微變綠;加入其他金屬離子時均無明顯顏色變化。在365 nm紫外燈照射下,分別加入Fe3+和Cu2+,探針溶液熒光猝滅;分別加入其他金屬離子,探針溶液熒光無明顯變化。這表明L對Fe3+和Cu2+表現(xiàn)出可視化識別(圖5)。
圖5 加入不同陽離子(8 equiv.)后,L(50 μmol/L,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在日光(a)和紫外燈(365 nm)(b)照射下溶液顏色變化圖
2.4.2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如圖6所示,隨著金屬離子的加入,315 nm 處均有吸收峰出現(xiàn)。當加入Fe3+后,吸收峰明顯增強,且在562 nm 處出現(xiàn)一個新吸收峰。因此,通過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可認定L 對Fe3+可以實現(xiàn)專一性識別。
圖6 加入不同金屬離子(8 equiv.)后,L(50 μmol/L,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
2.4.3 熒光光譜
熒光光譜實驗結果如圖7 所示,在不添加金屬離子的情況下,490 nm 處熒光發(fā)射峰強度為428,582 nm處熒光發(fā)射峰強度為6;添加Fe3+后,490 nm處熒光發(fā)射強度驟降,呈現(xiàn)熒光猝滅,猝滅率高達97.4%,在490 nm處實現(xiàn)了對Fe3+的turn-off識別。然而,伴隨490 nm處的熒光猝滅,582 nm處熒光發(fā)射強度表現(xiàn)出突然增強,熒光強度是空白溶液的83倍,在582 nm處對Fe3+實現(xiàn)了turn-on識別。在相同條件下,除Al3+和Cr3+在582 nm處熒光發(fā)射峰強度略微增強外,其他金屬離子幾乎未引起熒光強度改變。因此,熒光光譜圖中可看出L 對Fe3+實現(xiàn)了高選擇性識別。
圖7 加入不同金屬離子(8 equiv.)后,L(50 μmol/L,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的熒光光譜圖(a:Ex=364 nm,Em=490 nm;b:Ex=530 nm,Em=582 nm)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L實現(xiàn)了對Cu2+和Fe3+的可視化識別,紫外可見光譜和熒光光譜研究表明L還對Fe3+表現(xiàn)出特有的選擇性和專一性。
為進一步研究該探針的實用價值,進行了8 equiv.Fe3+與等量其他金屬離子共存時的抗干擾實驗,實驗結果如圖8 所示。與空白相比,在不同金屬離子存在時,L 的熒光發(fā)射強度變化不大,表明該探針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
圖8 競爭金屬離子(400 μmol/L)和Fe3+(400 μmol/L)共存時,L的(50 μmol/L,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熒光強度對比圖(a:Ex=364 nm,Em=490 nm;b:Ex=530 nm,Em=582 nm)
利用熒光滴定實驗進一步評價探針L對Fe3+的選擇性,結果如圖9所示。
如圖9a 所示,在0~2000 μmol/L 范圍內,隨Fe3+濃度的增大,在490 nm 處的熒光強度逐漸減小,最終趨于穩(wěn)定。當Fe3+濃度在30~200 μmol/L 范圍內時,與熒光強度有較好線性關系,經擬合得到線性回歸方程:y=-1.46×106x+417.37,R2=0.9978.根據檢測限公式DL=3Sd/ρ(其中ρ 是熒光強度與Fe3+濃度的斜率,Sd 是空白標準偏差),得出檢測限DL=2.41×10-5mol/L.
如圖9c 所示,在0~2000 μmol/L 范圍內,隨Fe3+濃度的增大,在582 nm 處的熒光強度逐漸增大,最終趨于穩(wěn)定。當Fe3+濃度在30~200 μmol/L 范圍內時,與熒光強度有較好線性關系,經擬合得到線性回歸方程:y=1.71×106x-26.01,R2=0.9978.探針L對Fe3+的最低檢測限可達5.03×10-6mol/L.
實驗結果顯示:隨著Fe3+濃度的增大L 的熒光發(fā)射強度發(fā)生相應變化,當Fe3+濃度達到350 μmol/L 后熒光發(fā)射強度趨于平穩(wěn)。結果表明,L對Fe3+響應靈敏,且二者之間有很好的絡合作用,探針L可用于線性范圍內Fe3+的定量分析。
用EDTA 滴定法檢測了L 與Fe3+的可逆結合模式。當向Fe3+與L 溶液(50 μmol/L,EtOH/H2O,11/9,v/v,Tris-HCl pH 7.0)中加入400 μmol/L EDTA 后,490 nm 處熒光恢復,而582 nm 處的熒光發(fā)射峰消失。這是由于EDTA 和Fe3+配位能力強于L 與Fe3+的絡合作用,致使L 在溶液中游離出來,且螺內酰胺重新處于閉環(huán)結構,繼而引起熒光強度改變;但是,繼續(xù)向上述體系中加入400 μmol/L 的Fe3+后,過量的Fe3+與L再次絡合,導致490 nm處熒光急劇減弱,而582 nm處的熒光發(fā)射強度增強(圖10)。上述結果表明探針L具有較強的可逆性。
為進一步了解L 和Fe3+之間的結合計量比,對L-Fe3+配合物進行了ESI-MS 分析,結果如圖11 所示。在m/z=1090.7處出現(xiàn)[L+Fe3++2Cl--1]的碎片離子峰,表明探針L與Fe3+以1:1結合。
圖11 L-Fe3+配合物的ESI-MS圖
為進一步研究探針L 和Fe3+的作用機理,采用累積滴加法對L 的CD3OD/D2O(9:11,v/v)進行了1H NMR滴定實驗。如圖12 所示,L 在6.2~6.6 ppm 范圍內出現(xiàn)兩組峰(6.2,4H,6.6,2H)分別對應于羅丹明B 結構中與氧環(huán)相連的芳香質子。
圖12 a:在CD3OD/D2O(9:11,v/v)中L的1H NMR譜;b:在CD3OD/D2O(9:11,v/v)加入1.0 equiv Fe3+后L的1H NMR譜
當向L 的CD3OD/D2O(9:11,v/v)中加入1 equiv Fe3+后,上述兩組峰消失,這是由于羅丹明B 螺內酰胺結構的開環(huán)和Fe3+的加入所引起的芳香環(huán)結構的變化所致?;谏鲜鼋Y果,對探針L和Fe3+結合機理進行了初步推測,如圖13 所示。L 和Fe3+之間強烈的結合作用導致羅丹明B 螺內酰胺誘導開環(huán),引起變色,聚集狀態(tài)減弱,故而490 nm處熒光減弱,582 nm波長下熒光增強。
圖13 探針L和Fe3+的可能絡合機理
文章合成了一種基于四苯基乙烯-羅丹明B的新型比色熒光探針L,并對其光學特性進行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該探針響應時間短,抗干擾能力強,對Fe3+表現(xiàn)出高選擇性和高靈敏度,同時還能實現(xiàn)可視化識別Cu2+,整個識別過程在中性環(huán)境下進行,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