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亦
摘 ?要 ?結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對高中英語教材的思政元素進行分析。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提出教材存在著不利于思政元素融入的問題,并總結出提取思政元素時的一些啟示和教學建議,意圖為課程思政的融入提供參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課程思政;高中英語教材;思政元素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5-0098-04
0 ?引言
課程思政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海市2014
年啟動的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專項計劃,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各個學科內容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悄無聲息地滲透進學科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人。其貫徹著立德樹人的重要理念,將課程與思政進行融合,從而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總的來說,課程思政就是將價值觀引領融入知識傳授中。高燕[1]指出:構建“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要充分挖掘各個學科的思政元素,將馬克思主義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王祥[2]也指出英語教學的任務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言知識傳授這一層次,還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發(fā)揮文化之間的溝通和滲透作用,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標。
1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在自主發(fā)展維度下,總目標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在社會參與維度下,總目標是學生要有責任擔當和實踐創(chuàng)新。在文化基礎維度下,總目標是學生要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
課程思政教育和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增強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具有相通之處,課程思政基于核心素養(yǎng)但又高于核心素養(yǎng),課程思政涵蓋的范圍更廣。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引下進行思政元素的提取能幫助教師有效地實施課程思政建設。
2 ?高中英語教材的特點
英語教材的選用對思政元素的分析起著很大的作用,很大程度地影響著教師對思政元素的分析。課標對英語教材的編寫提出如下要求[3]。
2.1 ?時代性
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要符合時代要求,盡管不能做到隨時緊跟時事熱點,但是也要緊密聯(lián)系時代特征,做到更好地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師在這一點上要注意選取的育人素材要具有典型性,并且育人素材需要貼近學生生活又能與時俱進。
2.2 ?思想性
英語教材收錄的文章多來自國外,西方文化許多價值觀與我國并不相符,同時由于學生辨別能力不足,對西方價值觀解讀不到位,從而衍生出許多問題,比如個人主義造就的“自由放任”,自由是有約束的自由,在法律下的自由,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因此在教材思想性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樹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2.3 ?載體性
教材是英語教師的教學工具,同時也是融入思政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最大化地發(fā)揮教材的價值。
3 ?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陸道坤[4]提出課程思政運行路線為:通過對課程所負載的思政元素進行深入挖掘與提煉、科學“回填”并與課程有機結合,基于“生成”路線呈現(xiàn)于教學之中,從教學育人向課程育人過渡,并漸次上升到專業(yè)課程與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協(xié)同育人。將課程思政貫徹到教學當中,勢必要對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分析,通過結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地運用于教學。張先姣[5]指出:可以從教材的話題、語篇、語言、文化和活動中挖掘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需要基于文本主題,在圍繞主題的前提下,拓展各種思政素材。
1)確定教學目標,確定單元主題之后,思政素材需要圍繞主題引入。
2)尋找教學活動或文本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政元素分析。比如高一必修二第二單元Wildlife Protection,意圖喚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在文本中有一句話:“我們不是在保護動物,而是在保護自己”。在解讀完這句話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深入:獵人狩獵野生動物,有的是為了進行利益交換,即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教師指出野生動物攜帶許多病毒,而當今發(fā)生的一件改變全球的事件就是由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的,即新冠疫情。通過引入新冠病毒的思政素材,基于核心素養(yǎng)提取出的思政元素為社會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屬于社會參與維度,希望學生要有社會責任,保護動物,拒絕食用野味,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
4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思政元素在英語教材中的體現(xiàn),需要分析教材中的單元主題,同時在目標和活動中盡可能挖掘出除了培養(yǎng)單元主題的素養(yǎng)以外的可以培養(yǎng)其他素養(yǎng)的思政元素,盡可能涵蓋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維度。文章以2019年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為例,表1為教材分析。
以第二單元為例:第二單元的標題為TRAVEL-
LING AROUND。本單元的目標是:了解有關秘魯和中
國的旅游;聽人們討論他們的旅游計劃;討論旅游需要準備什么及如何預訂房間;寫一個旅游計劃;學習國內外旅游的知識。通過教學目標可以看出本單元需要讓學生學會規(guī)劃,能做旅游計劃同時還要了解中外文化。再進行深挖還能看到要為理想奮斗的思政元素。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本單元思政元素在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三個維度都有涉及,教師在進行主題思想教育的時候可以圍繞主題拓展更多的思政素材,基于核心素養(yǎng)提取思政素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通過分析本單元的聽說活動看出這些活動要求學生能夠聽懂對話并能夠作出旅游規(guī)劃,教師可以給出更多的情境,引入我國更多的名勝古跡,讓學生依據(jù)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定合理的方案,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在閱讀文章之前教材給出了一個活動,讓學生觀看視頻并討論相關問題,目的是了解關于秘魯?shù)谋尘爸R,作一個閱讀的導入。在這一部分教師可以進一步擴展秘魯相關的文化習俗的思政素材,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積累更豐厚的人文底蘊,發(fā)展學生的文化基礎核心素養(yǎng)。
本單元兩篇文章皆是介紹秘魯?shù)穆糜尉包c,教師可以就旅游景點這個話題介紹國內一些值得旅游的景點或是讓學生討論自己去過國內哪些景點,討論景點所在地區(qū)有哪些文化習俗等,讓學生能夠傳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且堅定文化自信,具有國家認同感,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發(fā)展學生社會參與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
本單元的語法知識是現(xiàn)在進行時表將來的用法。結合本單元語法知識然后深入地分析文本,可以看出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我,即如旅行一樣,在旅途中不斷增長見識,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人也一樣,需要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給自己設一個目標。就如旅行一樣,無論多么艱難的路也要堅持走下去。而現(xiàn)在進行時表將來也是對主題的暗示,需要堅定自己的理想,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谥黝},教師還可以再深入挖掘,除了學生的個人理想,還可以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理想相聯(lián)系,即與中國夢相聯(lián)系。讓學生具有國家認同感,需要學生具有責任擔當,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社會參與維度素養(yǎng)。教師可以引出愛國主義教育,引入符合主題內容、簡單易懂的愛國材料以及講解一些國家政策文件或價值觀等中英雙語素材。
5 ?問題、啟示與教學建議
課程思政的提出要求教材作出相應的變化以適應思政元素的提取和融入。筆者在分析思政元素的時候發(fā)現(xiàn)教材存在以下問題,并且總結了提取思政元素的建議以促進思政元素在教學中的融入。最后筆者給出教學的建議。
5.1 ?問題
教材活動設置缺乏實踐性。核心素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要求學生具有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社會參與素養(yǎng)。然而在教材中卻只停留在“Presentation”“Role play”的環(huán)節(jié),這顯然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是不利的。王新剛[6]指出“不可忽視學生生活中具體的、鮮活的勞動實踐。勞動價值的培養(yǎng)與勞動實踐不應當割裂,只有緊貼實際地將認同勞動價值、分享勞動經歷、訓練勞動技能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讓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勞動,進而持之以恒地踐行勞動”。課程思政強調要實現(xiàn)“三全育人”,即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加教材的實踐活動,跳出書本,把知識和思政元素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當今需要做的。
5.2 ?啟示
通過教材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每個單元有側重點,有共同點。從第一單元到第五單元,無論是從問題設置上,還是從文章閱讀上,各種各樣的活動都能夠提取思政元素并用以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基礎進行培養(yǎng),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教師可以充分應用教材的資源并加以適當?shù)臄U展補充。另外在單元的側重點上,主題思想便是重點,教師對思政素材的拓展需要與主題緊密結合,不要單純地增加教學內容,之后才能在思政素材中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
5.3 ?教學建議
1)思政元素如文化素材會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發(fā)起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高階能力,即批判質疑、理性思維等能力。
2)思政的融入需要貫穿教學全過程,避免在一節(jié)課的結尾來一段簡單的升華。
3)要注意權衡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的權重,外語課始終是一門知識課,目的還是教會學生一門技能,不要把英語課上成思政課。
4)課程思政的融入不是單純增加教學內容,而是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輔助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價值觀的塑造。不要對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單純?yōu)樗颊颊?,尋找一些與課程關聯(lián)不大的思政元素。比如單元中出現(xiàn)的語法知識是為了看懂本單元的文章而學習的語法知識,不要為了學習語法而學語法,學習語法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要明確語法的作用,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思政元素的融入是要為語法學習創(chuàng)造語境,緊密聯(lián)系教材。
6 ?結束語
筆者介紹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并探討了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的聯(lián)系。通過闡明高中英語教材的特點說明在英語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并且引用相關文獻給出挖掘思政元素的指引。之后結合核心素養(yǎng)對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提出教材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思政元素融入的問題。文章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思路,即通過深入挖掘教材,結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取思政元素,以對學生價值觀進行塑造,旨在為后續(xù)研究或教學提供參考。
7 ?參考文獻
[1] 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
等教育,2017(Z3):11-14.
[2] 王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成都教育學
院學報,2001(9):37-39.
[3] 馬夢妮,閔敏.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J].求學,2021(12):13-14.
[4] 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
于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
64-69.
[5] 張先姣.鄉(xiāng)鎮(zhèn)初中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策略研究[D].陜
西:陜西理工大學,2021.
[6] 王新剛,郭宏洋.中小學思政課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
提升問題研究:以統(tǒng)編人教版教材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科
學,2021(6):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