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晶
隨著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當前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的需要,嚴重阻礙了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學生對音樂本就有一定的學習興趣,為了避免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被傳統(tǒng)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消磨殆盡,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可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這一教學工具。微課能夠幫助教師為學生提供和傳遞更多的音樂知識,能夠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各種類型的音樂,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要把握小學音樂微課的設計要點,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確保微課有效性的發(fā)揮,全面提升音樂教學實效。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知識。利用微課,能夠轉變音樂樂理知識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把包括節(jié)奏、節(jié)拍、音符、五線譜、樂器等在內的音樂基礎樂理知識,用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關于音樂樂理的微課,讓學生通過微課學習掌握發(fā)聲的技巧和歌曲演唱的節(jié)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短片,用精美的畫面沖擊學生的視覺,加深學生對音樂旋律、節(jié)奏等的記憶,加快學生掌握音樂演唱技巧的速度。[1]將音樂樂理知識通過微課呈現(xiàn)出來,既能降低學生學習音樂樂理知識的難度,又增添了學習樂理知識的趣味性,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有利于銜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大部分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都是以樂器伴奏、示范演唱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割裂了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效果欠佳。而微課的利用,能夠有效銜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突破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阻礙。教師可以立足于音樂課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對微課的主題和時長進科學合理的調整;還可在教學開始前把微課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提前對教學內容有一個了解。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課把新課的教學重點串聯(lián)起來,為學生深入講解演唱和鑒賞音樂的方法。[2]微課讓音樂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對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有積極的作用。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有利于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微課豐富和創(chuàng)新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教師在利用微課時,可以對所教內容進行豐富和充實,如在微課中融入網(wǎng)絡熱門歌曲、合唱團表演以及動漫片段等內容,為學生呈現(xiàn)多姿多彩的音樂。要知道,不同的學生在音樂審美能力和需求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微課憑借其豐富的內容,能夠充分迎合每一個同學的音樂審美需要,讓音樂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會高漲。例如,教師在教學音樂劇時,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同一音樂劇的不同版本,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認識音樂劇表演的特點,降低音樂劇學習的難度,能夠在微課的教學中學習音樂劇,這樣音樂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都有顯著增加。
在設計小學音樂微課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教師要全面細致地分析音樂教材,把每一個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總結出來。在設計微課時,要盡量考慮到講解樂理知識、開展聲樂教學以及音樂鑒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關于樂理知識講解的時長最多不能超過十分鐘。第二,教師需要借助微課,為學生布置把五線譜翻譯成簡譜、合唱歌曲旋律等課前的預習作業(yè),保證課前預習的效果。教師在設計預習微課時,要注重趣味性,調動學生觀看微課的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完成課前的預習作業(yè)。[3]
在設計小學音樂微課時,教師要注意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重難點的講解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課,把重難點作為微課的核心內容進行精細講解,利用微課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有效提升。[4]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歌曲《跳吧!跳吧!》的教學中,重點和難點是對“切分音”的講解。教師在設計微課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找到歌曲中的切分音,為學生講解切分音的特點;其次,讓學生依據(jù)切分的節(jié)奏對歌詞進行朗讀,朗讀過程中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掌握節(jié)奏;最后,和學生一起完成歌曲的演唱。
在設計小學音樂微課時,教師要注意開展課外的拓展學習。教師在設計音樂微課時,要與課外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組織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歌曲《小白船》時,可以用微課為學生展示合唱《小白船》的視頻,引導和鼓勵學生與同伴一起合唱,掌握合唱的技巧;還可以讓學生尋找自己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音樂或者樂器,讓學生愛上傳統(tǒng)文化。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微課,教師可以在設計和制作微課時,與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結合起來,密切銜接微課內容和教學知識點。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歌曲《天黑黑》時,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感受童謠的魅力,掌握童謠的演唱技巧。教師可以抓住教學的重點,在微課中融入其他類型的童謠進行類比教學,先為學生展示充滿趣味性的童謠,然后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演唱,對學生的演唱進行指導,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感受童謠音樂的魅力,掌握童謠演唱的技巧。為了確保微課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教師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設計和制作音樂微課,微課中需要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微課對基礎的樂理知識進行講解,為學生后續(xù)的音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對于學生而言,枯燥抽象的樂理知識學習難度較大,學習興趣也不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把樂理知識生動化、形象化,降低學習樂理知識的難度。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校園節(jié)拍》的教學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音樂的節(jié)拍,掌握演唱音樂的正確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這節(jié)課中,單純?yōu)閷W生講解有關音樂節(jié)奏的枯燥的理論知識,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播放單元里的《乒乓變奏曲》《拍皮球》歌曲,讓學生初步感受節(jié)拍,引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準確表達出歌曲中的節(jié)拍。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和動手打拍子,能夠深化對音樂節(jié)奏的認識,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導入教材以外的歌曲,對教材內容進行豐富和擴充,幫助學生提升演唱水平。在導入課外歌曲時,要注意選擇適合小學年齡段學習的歌曲。例如,教師可以引入歌曲《聽我說謝謝你》,營造一個和諧的、充滿愛的教學氛圍,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為學生搜集這首歌曲的表演視頻或者短視頻。熱門的課外歌曲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先對《聽我說謝謝你》這首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進行分析,利用對應的演奏樂器進行伴奏,讓學生跟著伴奏哼唱。學生還可以根據(jù)歌曲自主設計一些對應的舞蹈動作,例如雙手舉過頭頂做一個表示房子的動作等。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激發(fā),用舞蹈表演的形式詮釋和豐富了歌曲的內涵,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
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更多他們喜愛的熱門歌曲,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的同時,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也得到了滿足,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5]
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玩游戲的天性,借助微課為學生設計與音樂有關的游戲,增加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微課的支持下,還能對游戲情境進行豐富。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把同一類型的歌曲伴奏剪輯在一起,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旗國旗真美麗》等,組織學生開展“你聽我猜”的音樂游戲,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又能夠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積極性。學生根據(jù)教師播放的微課伴奏猜歌名并演唱出來,在固定時間內猜出最多歌名的學生獲勝。在音樂游戲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包括學生演唱歌曲的節(jié)奏、力度、音準、表現(xiàn)力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再為學生示范標準的演唱方式,讓學生尋找自己需要進步的地方。在游戲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營造音樂審美的情境,開展音樂鑒賞教學,用微課為學生展示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文化內涵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等內容,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人文性,有機結合音樂教育和人文教育,提升學生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思考音樂背后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5]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詩韻悠悠》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用歌曲演唱詩歌的技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其他詩歌改編的歌曲,如《春曉》《靜夜思》《小池》等等,在講解歌曲演唱技巧的同時,融入對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詩人的生平介紹等,讓學生感受歌曲背后的文化內涵,感受詩詞歌曲的古風美,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詩歌的熱愛。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連接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引導學生下課后練習,提升演唱水平,把音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音樂美。例如,在完成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教學后,教師可以把這首歌曲中涉及的下滑音記號、京劇的板鼓、大鑼小鑼等樂理知識用微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為學生提供演唱該歌曲的視頻。學生利用手機或者電腦觀看,一邊看一邊模仿跟唱,讓音樂教學融入學生的生活,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6]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有探索性的音樂作業(yè)。例如,鼓勵學生借助各種各樣的音樂手機軟件和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其他京劇歌曲,在班級群里分享。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分享,選出幾首大部分學生都喜愛的京劇歌曲,然后帶領大家一起模仿演唱,并將學生演唱京劇歌曲的過程用微課記錄下來,給學生展示自己歌喉的機會,在反復的練習中提升演唱水平。
微課雖小,作用卻大。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在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能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把握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在設計音樂微課時,抓住課前預習、課外拓展以及精講重難點的設計重點,將微課貫穿于音樂課堂教學的各個模塊,充分利用微課設計音樂游戲、課后練唱、延伸課外歌曲、創(chuàng)造審美情境等,為學生匯總音樂知識,全方位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