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廣東藥科大學 公共衛(wèi)生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是社會進步的源泉,是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前進方向。國家的強邦興盛離不開教育,而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必須建立一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高校的管理水平高低,事關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事關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全民素質,事關國家未來。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邁向新征程,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高校教師當下最重要的職責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1]。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時代,隨著經濟和高科技的發(fā)展,多元文化的呈現(xiàn),越來越少人愿意傳承民族文化。大學生是新時代的未來力量,不僅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基因,更要將黨的內涵和精神傳承下去。建黨百年,青年一代朝氣蓬勃,新時期的黨史學習教育彌足珍貴,用更好的方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重要的是把黨的精神傳遞下去。
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黨的百年誕辰,我們見證了中華復興,能為生活在這個和平時代而無比自豪。百年前,那是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年代,也是一群知識熱血青年,1921年7月,他們滿懷豪情和熱血,開啟了革命歷程,為了民族,為了中國人民的未來,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這里他們有一種信仰,把信仰寄托在一首歌上,那就是《國際歌》?;氐綒v史百年后的今天,雖然沒有了戰(zhàn)火的喧囂,但世界的霸權欺凌依然存在,從1999年中國南聯(lián)盟大使館被炸,2001年南海撞擊事件,再到歷時三年多的孟晚舟事件,時刻不提提醒我們民族當自強,現(xiàn)在的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中堅力量,肩負歷史使命,傳承歷史血脈,愛黨、愛國、愛民族是青年一代的精神所在,進行深入的黨史學習教育,讓紅色精神銘心刻骨。不負歷史前輩烈士英魂,不負現(xiàn)在家國民族寄托!
在社會和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中華民族用改革開放四十年開啟了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復興。時過境遷,信息科技高度發(fā)達,世界文化也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與融合,信息高度泛濫的時代,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沖擊,對青年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經過長期的社會調查和思考,民族文化在當今新社會背景下占有重要地位,在愛國熱潮中不斷展現(xiàn)詠唱,但缺乏更專業(yè)、更深層的教育力量,社會需要更專業(yè)的力量加入黨史學習教育中來。需求不僅僅是高校的需求,而是全社會的需求。怎樣建立一套適合現(xiàn)代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制度至關重要。對高校教師來說,深入研究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方法,已成為現(xiàn)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和使命。
黨的百年輝煌歷史,是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升華。中華文化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黨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史文化教育與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2]??鬃诱f:“因人之利而利也?!敝袊伯a黨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吸引著廣大青少年的心靈,黨史學習教育離不開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經典成為潮流,緊跟時代步伐,讓更多的大學生把經典傳承下去,把黨的事業(yè)擔當起來。
人類的發(fā)展史就是一個魅力無限的樂章,我們的年輕人對音樂的喜愛程度超過了老一輩,今天這個時代有更多的方式去享受音樂、欣賞音樂的魅力,音樂作為現(xiàn)代生活必不可少的藝術形態(tài)陪伴在我們身邊。音樂能記錄歷史,音樂能堅定信念,音樂能凈化心靈,音樂能凝聚力量。音樂總帶有一個民族文化的影子。有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中喜歡聽音樂的36%,音樂能引起情緒變化的為100%[3]??梢?,聽音樂已成為不少大學生茶余飯后的一種娛樂放松方式,讓音樂陪伴大學生活,讓音樂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中去,讓黨史學習教育增添更多的風采,增添更多的魅力。開啟青年大學生愛黨、愛國之心,使更多的青年大學生喜歡黨史,熱愛學習黨史知識。
紅色原指一種顏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喜慶、吉祥,另一層含義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向指向作用[4]。而紅色音樂是黨成立以來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5]。代表的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對生活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追求美好生活的作品。
經典是指權威性的、有價值的和有代表性的傳世之作。紅色經典音樂是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中國特色文藝理論有機結合下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色文化的核心載體[6]。
紅色經典音樂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吸收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道德和文化元素。紅色音樂在特定時期對于鼓舞人民的斗志,增強人們的凝聚力,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愛國精神,挖掘革命題材,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紅色經典音樂仍然在神州大地上回響。
黨的革命和發(fā)展歷程是舉世矚目的輝煌歷程,音樂伴隨著整個黨史歷程,無論是在民族大義的抗戰(zhàn)中,還是為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戰(zhàn)爭。紅色經典音樂是繼古典音樂藝術經典之后,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有緊密聯(lián)系的音樂經典作品。時間是構成紅色經典的第一要素,而對于紅色經典音樂而言,信仰的價值以及文學藝術與未來之間的關聯(lián)是必不可少的。高效率傳播進入新媒體時代的資訊,開啟紅色經典音樂黨史學習教育課程,讓紅色經典音樂緊跟時代潮流,讓更多年輕人學經典、傳經典成為當務之急。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歷史歌曲永不褪色[7]。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們在紅歌的激昂下,燃燒青春的年華。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歲月,建設祖國的奮斗歲月,再到國泰民安的激情歲月,伴隨著紅歌的旋律,我們迎來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黨史學習教育不再是單一的宣講和參觀,紅色經典音樂的激情伴隨下的黨史學習教育必將展開新的篇章。大學生把學習黨史作為人生的必修課程,把紅色歌曲作為吹響黨史學習教育號角的一種形式。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信息時代化,十八大以來,全國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學黨史氛圍,打造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已成為學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對高校來說,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意義重大。紅色經典音樂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積累和學生黨支部的經驗總結,并在多年的常規(guī)黨課中吸取了學生們的反饋意見。為適應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興趣,提高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刻性、領悟性。兩年多來,在新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下,受到青年大學生越來越多的喜愛與追捧。相信在精益求精中,一定會取得更好的黨史學習教育效果和成果。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紅色文化創(chuàng)作的社會源泉,讓紅色基因融入有血有肉的黨史學習教育之中,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內涵。
紅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延續(xù),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核中最寶貴的財富,從革命斗爭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和平年代,都要把紅色基因深深嵌入人們的心靈深處,鼓舞每一代人奮發(fā)向上、奮發(fā)圖強。從藝術的角度、審美的角度、情感的角度感知紅色經典故事中的紅色基因,深入思考其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從感知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的角度思考經典劇目的現(xiàn)實價值,幫助人們在紅色經典音樂中加深對紅色基因的理解[8]。
以《黃河大合唱》為例,這首紅色經典樂曲背后的故事發(fā)生在1938年秋冬,詩人光未然隨抗日部隊行進途中親眼看見了中國雄奇的山河,也真切感受到了船工們與黃河大浪搏斗的情景,他創(chuàng)作了朗誦詩《黃河吟》,并在除夕聯(lián)歡會上朗誦了這首樂曲。此次演出,經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創(chuàng)作,從而搬上舞臺?!饵S河大合唱》的誕生,可以說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最真實、最激烈的一部民心大合唱史詩,它伴隨著我們的勞動人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解放戰(zhàn)爭,為建設更加富強的祖國而努力奮斗。
如果說文學是文化的載體,那么經典樂曲則是文化傳播的精華,以經典樂曲映射出的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黨史學習教育增添了底蘊。
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樂觀前行、勤勞愛民的精神,在這首歌曲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xù)和體現(xiàn),對文化淵源的深入挖掘,是愛黨愛國愛民族的重要內容。《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寫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是一句古訓。告訴我們,只要老百姓勤勞了,社會安定了,人民和國家才會跟著富裕起來?,F(xiàn)代人還是要保持以勤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足[9]。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的創(chuàng)新,豐富紅色經典音樂的內容和底蘊,除了音樂語言的藝術價值外,更有文化價值,使文化更具藝術魅力,使音樂更具民族文化底蘊。讓紅色經典樂曲更加血肉豐滿,彰顯無限魅力。
高校校園文化以大學生為主體建設,貫穿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學習生涯,無形之中卻有顯著的教育作用,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同,校園文化與時間沒有特定的空間,卻可以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10]。紅色經典音樂歷經百年創(chuàng)作,是思想與藝術交融的結晶。
校園文化活動中穿插紅色經典音樂的運用,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黨史的學習中,感受黨史的魅力。在革命相關紀念日,組織大家重溫紅色經典音樂,甚至讓學生親自演唱紅色歌曲,每首紅色經典音樂都是時代的印記。在此提高大學生對于紅色經典音樂的參與度,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氛圍,在紅色氛圍中,音樂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共鳴,精神上得到充足,對黨史理論知識的記憶更能加強,對激發(fā)大學生學習黨史的熱情更有好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紅色經典音樂的流行普及起到了良好的黨史學習教育導向,實現(xiàn)了黨史學習教育對青年大學生的深度熏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專業(yè)課程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由于課程的性質,給大學生造成的刻板印象較枯燥,難免會讓大學生產生畏難的學習心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要求,因此需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轉變大學生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從而接受和學習它。
充分運用紅色經典音樂的大眾化、群眾性特點,在各學科教學中,高校教師應主動融入紅色經典音樂,從而活躍課堂氛圍。音樂是最能觸及心靈、最容易打動人的藝術形式,而紅色經典音樂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懷、革命精神歷史印記,課堂上紅色經典音樂的開啟,意味著課堂的精彩呈現(xiàn),教育的親和力提高,師生之間用音樂架起橋梁,距離的縮短,促使青年大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為主動地接受學習。
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課程為例,各個歷史時期都會有歷史故事和代表人物,可結合紅色經典音樂《走進新時代》,導入新課。這首歌曲的歌詞: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chuàng)未來。概述了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大起來的艱辛歷程,歌頌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偉大輝煌的成就。
高校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多元文化的滲透,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價值觀產生較大的波動,無疑給高校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在此打造具備音樂素養(yǎng)又有政治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尤其重要。
邀請相關的專家教授進校,講授和組織紅色經典音樂會,提升高校教師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高校教師對紅色經典音樂相關知識的了解,打造具備音樂素養(yǎng)又有政治素質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從而提高高校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紅色經典音樂的熏陶下,促使高校教師在教學育人過程中提升音樂素養(yǎng),同時也提高對黨史知識的了解,增強高校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紅色經典音樂去啟迪大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育內容,擴大紅色經典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力。
立德授藝、教書育人!社會需要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高校教師在做好大學生日常教學的同時,要言傳身教,引導大學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塑造完美的個性,實現(xiàn)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運用紅色經典音樂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教學方法,將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深入導入,更好地融入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去,實現(xiàn)音樂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