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濤 駱毅
[摘? ? ? ? ? ?要]? 我國一直在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資助政策、資助標準和資助范圍不斷完善,為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有力地提升了我國的教育公平性,為和諧社會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完善和落實。通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機制的完善建設,針對資助工作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全過程的資助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對進一步提升我國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效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 ? 鍵? ?詞]? 全過程;高職院校;資助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3)22-0097-04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成果,要進一步保障來之不易的發(fā)展果實,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向好發(fā)展,就必然要促進教育體系的深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確保每一位大學生不因經濟問題而失學,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實踐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秀人才。為滿足我國的高質量發(fā)展需求,政府不斷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投入力度,高職院校進一步擴招,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較強的職業(yè)技能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但高職院校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也隨之增加,原本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難以滿足越來越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求學保障需求,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情況的不斷變化,原本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方法、資助標準、政策等有一定的滯后性,不再符合當前的發(fā)展需求,需要得到優(yōu)化更新。因此,從全過程評價的角度,全面更新、完善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機制,優(yōu)化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既能夠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確性和時效性,確保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獲得有效資助,又能夠通過績效評價結果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標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實的數據,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進一步落實,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及其績效評價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指的是在教育體系中,由國家財政、地方政府、院校、社會資本等多方共同提供資金、利用多種形式開展的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經濟來源的工作,其核心目的是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不受家庭經濟困難的影響順利完成學業(yè),對保證我國的教育公平性有著重要意義。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指的是負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部門和參與者對資助過程中的資源投入、資助過程、成果產出等全過程工作成果和效率的考核評價,是利用可量化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全過程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的綜合評價,是對資助全過程中工作人員的能力、資助業(yè)績和資助效果等工作成果進行的考核評價,其目的是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精確性和效率。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首先,有助于完善資助體系,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保障國家資助政策的順利落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真正受到國家和社會的資助。其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績效評價能夠根據其評價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明確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精確性和時效性,保證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源的合理使用,減少資源浪費問題,強化監(jiān)督管理職能,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實際效果。最后,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為資助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方向指導,為資助政策的制定和資助資源渠道的拓展提供支持。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形式
國家一直通過各種政策和文件來指導、規(guī)范、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體系和方法,不斷提高資助標準,拓展資助范圍,完善資助形式,開拓資助渠道,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社會幫扶,家庭、學生共同參與的發(fā)展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主要存在6種類型的資助形式,包括獎學金和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和綠色通道。這些資助形式有效保證了學生不會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導致失學,為學生提供了最基礎的學習保障,是完善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重要前提。
三、全過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與原則
(一)構建全過程評價思路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需要以全過程的思路為核心進行構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和改進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指標設計,從而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有對資助政策的分析、資助資源的籌措、資助制度的建設等工作;實施階段的工作主要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項目實施等工作;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主要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落實監(jiān)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情況追蹤、資助成果追蹤等工作;改進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主要有指標數據分析和制度、方法改進等工作。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資助工作全過程的績效評價指標設計,以實際的資助工作內容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指標細分,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是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科學性、效率和經濟性的重要思路。
(二)績效評價指標的構建原則
第一,公平性原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指標要保證其公平性,既要保證對每一位學生經濟情況的認定公平性,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資助項目、資助資源等方面公平、公正,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又要保證受資助者與資助者的情感公平性,資助是投資而不是施舍,雙方要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進行資助活動,既要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心,又要保障資助者的效益。第二,目的性原則。資助績效評價指標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要能夠體現評價目的,能夠準確檢驗資助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第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資助績效評價指標既要有具體的量化指標,保證資助工作中具體的項目、人員、資金等方面的數量和比率的精確性和科學性,讓評價工作擁有良好的數據支持,又要有非量化的定性指標,對難以量化的過程、效果和情感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合理的指標設計,綜合評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工作的成果。第四,可持續(xù)性原則。資助績效評價指標要具有良好的發(fā)展性和拓展性功能,要能夠隨著資助政策、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情況的變化而實時調整指標項目和標準,讓評價指標能夠滿足不同情況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需求,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高職院校全過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指標設計
(一)資助規(guī)章制度指標
資助規(guī)章制度指標指的是對院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規(guī)章制度的合理性和效率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資助政策制定制度、實施制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制度、資助資金使用制度、資助資金發(fā)放制度、資助政策宣傳制度等相關制度指標,對院校各項資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流程的可操作性、認定工作的公平性和精確性、資助資金管理和發(fā)放辦法的具體情況、政策傳達情況的全面性等進行效果評價,制度的合理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重要影響。
(二)資助資源配置指標
資助資源的配置效率是影響整體的資助效果的重要內容,資源配置效率越高說明資助工作的效率越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源配置指標應當包括資助部門構建、資助隊伍建設、專項經費投入、其他經費投入等指標。資助部門構建指標主要評價院校是否擁有專項、合法合規(guī)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管理部門;資助隊伍建設指標主要評價資助管理部門的人員設置、組織結構、人員選擇、工作崗位、職權、內容等方面;專項經費投入指標主要評價資助資金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包括國家、地方政府和院校獎學金、助學金等全部的資助額度和分配比例;其他經費投入指標主要評價其他來源資助資金的來源、額度和分配比例。
(三)資助項目實施指標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項目實施指的是對資助資金公平合理的配置工作,其指標的設計應當包括資助資源配置、資金評定方法、國家資助資金評審、勤工助學、資金發(fā)放等指標內容,按照時間順序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之后各項有關資助資金配置評定的各執(zhí)行工作歸納其中。資助資源配置指標主要評價院校如何將資助資金合理地分配到不同院校、年級、班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手中,其分配方法、指標、比例和結果是否公平、公正;資金評定方法指標主要評價資助資金如何合理地分配到不同貧困等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手中,其分配方法、指標、比例和結果是否公平、公正;國家資助資金評審主要評價國家政策規(guī)定的資助資金、獎學金的評審結果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受資助者的實際情況是否符合認定標準;勤工助學指標主要評價學校和社會機構開展的勤工助學項目的工作職位、內容、時間、報酬、評選方法、程序、標準等內容是否符合國家規(guī)定,是否科學合理,以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幫助情況;資金發(fā)放指標主要評價資助資金的發(fā)放標準、流程、時間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是否完成了結果公示,以及是否有完善的資金管理細則等內容。
(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標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資助工作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保證資助工作公平、合理、高效的重要指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標應當包括認定人員、方法、過程和結果等四方面的指標設計。認定人員指標主要評價參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人員的價值觀念、工作能力、個人品德等方面是否符合資助認定的工作需求,評價認定人員的價值觀念是否正確,工作能力是否滿足標準,是否具有扶貧濟困、平等互惠的人文理念等;認定方法指標主要評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是否具有科學性,認定方法是否精確、可操作性強,具體數據類型是否合理,貧困認定的標準范圍等內容;認定過程指標主要評價認定過程是否公平、公正,其認定材料是否準確無誤,其中是否存在錯漏情況等;認定結果指標主要評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結果、困難程度、人員及其經濟資料等內容,保證認定結果準確。
(五)資助監(jiān)測和情況追蹤指標
將資助資金發(fā)放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手中之后,還要進行持續(xù)性的經濟情況監(jiān)測和追蹤,保證資助項目能夠有效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保障資助收益,并監(jiān)督、預防資金挪用等問題。資助監(jiān)測和情況追蹤指標應當包括資助政策、受助者資格、資助資源使用、貸款償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yè)等指標。資助政策指標主要評價院校實施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實、其中存在哪些問題、資助制度是否合理等內容;受助者資格指標主要評價受資助者的資格是否符合認定結果、是否存在欺騙資助資金的問題、是否有符合資助標準但沒有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資助申請的學生等內容;資助資源使用指標主要評價各項資助項目、資金等資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資金挪用情況、是否存在不公平認定和發(fā)放情況等內容;貸款償還指標主要評價助學貸款的使用和償還情況,評價助學貸款的償還機制、發(fā)放標準、償還利息、償還率、償還時間等內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yè)指標主要評價接受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情況,包括就業(yè)率、崗位、薪酬、環(huán)境等情況。
(六)資助效果指標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不但要關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資助效果,而且要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神資助效果,既要讓資助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又要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成就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實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實現院校育人質效的不斷增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效果指標應當包括社會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經濟幫扶情況、學業(yè)發(fā)展情況、學生思想品德等指標。社會滿意度指標主要評價社會面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認可程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社會活動評價、工作評價和社會效益評價等內容;學校滿意度指標主要評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學校資助工作的認可程度、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問題等內容;經濟幫扶情況指標主要評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資助有效提升生活水平、能夠滿足日常生活和學習需求等情況;學業(yè)發(fā)展情況指標主要評價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接受資助后其學業(yè)的發(fā)展質量;學生思想品德指標主要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思想觀念、個人品德等方面內容。
五、優(yōu)化高職院校全過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體系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質量
在高職院校的全過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格認定是其中的核心工作,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認定大數據平臺,能夠實現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深入、實時的認定和監(jiān)督,有效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確性和時效性,預防違規(guī)認定、資助、發(fā)放的問題出現。高職院??梢栽诠倬W上設計學生經濟情況認定板塊,在開學前讓學生進行自身家庭經濟情況的填寫和認定,對學生的戶籍、家庭成員、收入水平等情況進行直接了解,對申請家庭經濟困難資助的學生進行重點標注,針對性地深入調查,實時掌握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變化,有效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效率。高職院??梢栽跀祿熘嗅槍W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數據記錄和收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和提醒,一旦學生出現不合理的家庭經濟困難和問題,可以實現智能化的提醒,讓學校及時對學生進行資助幫扶。另外,該數據庫可以與其他院校統(tǒng)一建設,構建更加全面的數據平臺,共享院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信息,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提供大數據采集和深度挖掘功能。這樣既能夠進一步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效率,又能夠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有助于我國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的完善建設。
(二)加強精神資助教育,推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活動中,對于精神資助方面有著一定的欠缺,沒有意識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資助和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相對敏感,其自信心和社會能力相對不足,如果不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良好的精神資助教育,很可能影響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水平,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就難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回饋社會、回饋學校,難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因此,要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優(yōu)化發(fā)展,就必須進一步加強精神資助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第一,高職院校要實施誠信教育,針對性地開展誠信教育活動,以誠實守信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誠信校園環(huán)境。高職院校要制定誠信守則,對校園中誠實守信的行為進行鼓勵和獎勵,宣傳學生身邊的誠信行為,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第二,高職院校要實施勵志教育,可以以勵志歌曲、故事、電影、電視等為素材進行勵志教育宣傳活動,鼓勵學生“立長志”,并從學生的角度評選勵志人物,宣傳勵志故事,培養(yǎng)勵志文化。第三,高職院校要實施感恩教育,要引導學生擁有感恩的心,讓學生明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對自身的重要意義,以及國家和社會在長期以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設中所懷有的公平、平等、友愛的幫扶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平等互惠的思想,在平等中真切地感受到資助行為所代表的深刻情感,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平等的感恩心理,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個人發(fā)展、更好地回饋社會,在有能力后反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更好地推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六、結束語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給高職院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建立全過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體系,全面更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績效評價機制,優(yōu)化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既能夠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確性和時效性,確保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夠獲得有效資助,又能夠通過績效評價結果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標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翔實的數據,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落實,對提高高職院校的育人和管理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實踐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秀人才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徐云.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績效評價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22.
[2]劉詩雨.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L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績效評價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21.
[3]陶亮.基于層次—灰色分析法的高校貧困生資助績效評價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26(4):13-19.
[4]黃小宇,丁云.利益相關者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資助績效評價研究:以J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9):52-54.
[5]王萬福.高校資助育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20.
[6]馬小霞,武士浩.高校貧困生資助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59-162.
[7]鄭曉杰.地方省屬高校資助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J].管理觀察,2019(26):136-137.
[8]馬小霞,武士浩.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高校貧困生資助績效評價模型設計[J].宜春學院學報,2018, 40(12):33-37.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