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美勤(福建:漳浦縣江濱幼兒園)
從幼兒期開始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意識,幫助他們積累科學學習與探索感知經(jīng)驗,是發(fā)展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基本策略。在幼兒園的科學領域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新課標中銜接教育的目標與任務,重視科學領域課程教學的幼小銜接思考,努力通過科學課程游戲化教學實踐,激發(fā)幼兒科學學習與探索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結合幼兒園科學課程游戲化建設目標,依托對應的主題活動,進一步優(yōu)化幼兒科學區(qū)域、科學探索活動游戲等路徑,以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科學游戲活動學習之中,使其科學素養(yǎng)在活動中不斷積累與發(fā)展,為幼兒步入小學進行科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幼兒園科學區(qū)域活動建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融入游戲化元素,給幼兒充分玩科學的體驗,讓他們對科學游戲活動學習不再有恐懼心理,讓他們對科學領域游戲學習活動興趣高漲,動力十足;又讓他們在玩中獲得科學學習感知、經(jīng)驗與方法等,為幼小銜接提供有力支持。以“浮力的初步探究”科學教學為例,教師需圍繞區(qū)域活動主題,引導幼兒收集、準備游戲活動材料,讓其在熟悉材料的支持下快樂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并在不同的體驗中形成不同的感覺,為他們逐步形成浮力認知提供幫助,為幼兒建構相對應的思維模型打下良好基礎。比如,設計課前家?;釉掝},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材料收集、整理活動之中;又比如,結合浮力小實驗所需的器材,家長會結合教師的提示,引導幼兒進行多樣化準備——防水的小黃鴨、小魚兒,還有橡皮泥、樹葉、很薄的鐵皮等。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依托科學區(qū)域的設施,引導幼兒開展小組式游戲活動,并思考這樣的話題:先猜一猜把自己帶來的玩具、材料放入水槽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再試著做一做,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活動中幼兒會在伙伴們互動中把玩具、材料投到水槽中,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活動的情況。接下來,組織開展一個匯報展示、學習分享活動,于是幼兒會把小組活動結果呈現(xiàn)出來,使有關的浮力探索游戲活動變得更豐富,學習認知面得到理想拓展。如小黃鴨、小魚兒本來就是生活在水中的,它們可以浮在水面上,樹葉也會漂在水面上,而橡皮泥、小鐵皮都不能,它們不一會兒就沉入水底了。
隨著幼兒對話量增多,他們從中獲得最為直接的感觸:有的物體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而有一些則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形下,很多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這種結局正符合幼兒科學探究游戲的基本規(guī)律,也逐步實現(xiàn)了《指南》的基本思想:讓幼兒在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學習用知識、經(jīng)驗探究問題,使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發(fā)展,科學基本學習感知獲得增長,也使幼兒的科學學習思維水平在游戲活動中得到提高。
立足幼小銜接目標,開展幼兒科學領域教學游戲化思考,是發(fā)展幼兒科學探究興趣、促進他們科學探究意識發(fā)展的基本路徑,也是助力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應優(yōu)化材料投放,選擇利于游戲活動開展的材料,讓幼兒在一種較為理想的情境中開啟科學探索游戲學習活動。為此,教師在幼兒園科學區(qū)域游戲教學中要進一步細化科學探索活動設計,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誘導幼兒活動和探索,是能夠發(fā)展幼兒科學探索意識、促進他們科學感知積累的。
以“磁鐵的簡單認識”教學為例,教師就需圍繞游戲化模式實施課堂教學,既要營造一個好玩的氛圍,以提升幼兒的參與興趣;又要關注操作體驗情境創(chuàng)設,以激發(fā)幼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活力。還應聚焦幼兒科學探究活動開展,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磁鐵學習感知,獲得一定的科學探索學習活動經(jīng)驗,使幼兒的科學基本素養(yǎng)有序積淀起來。
比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播一組小朋友釣魚的場景,看著他們拿著一個個奇特的釣魚鉤在池塘中釣魚,一會兒釣上來一條鯉魚,一會兒又看到釣魚鉤與小烏龜是相互排斥的……于是幼兒會在驚訝中開始互動:“真好玩!怎么鯉魚就能釣起來,而小烏龜卻怎么也釣不起來?”“是不是釣魚鉤出問題了?”……問題會誘發(fā)幼兒思考,也促使他們進行不同的嘗試,他們會相互借用漁竿、釣魚鉤,但仍然改變不了現(xiàn)狀。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就可見縫插針地開展游戲引導:“是不是有點奇怪?仔細看看釣魚鉤、鯉魚等物品,會不會有新發(fā)現(xiàn)?”
問題會誘發(fā)幼兒進一步觀察與合作互動,他們會更積極地投入同伴對話與實踐探索之中。幼兒會拿出玩具盒中不同的磁鐵,玩對對碰的游戲,他們在玩中很快會發(fā)現(xiàn):有的磁鐵可以被緊緊地吸在一起,而有的磁鐵則像打架一樣,怎么也碰不到一起。隨著游戲量的增加,幼兒的感知不斷豐富,也逐漸地聯(lián)系到釣魚情境,初步感受到釣魚鉤與鯉魚、小烏龜之間的關系,并嘗試著用不同的磁鐵做成釣魚鉤,終于順利地釣起小烏龜。他們都很開心,邊興奮地喊著“磁鐵釣魚鉤真神奇”,邊一會兒吸起大鯉魚、一會兒釣起小烏龜……
幼兒教師在科學游戲教學活動中,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幼兒生活實際等諸多元素,積極地引入信息技術,優(yōu)化游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以提高幼兒科學探究游戲興趣,使他們的科學游戲活動實效性不斷提升。同時,應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把繁雜的科學原理直觀化、形象化,為幼兒積累起豐富的科學感知、學習有益的科學活動經(jīng)驗提供有力支持。以“物體的體積”科學探索游戲活動教學為例,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策劃教學活動,既為幼兒游戲學習活動提供引趣動力,讓他們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參與活動,又利用信息技術讓活動變得更加靈動起來。
比如,教師在教學之初可以播放幼兒比較喜愛的動畫片《烏鴉喝水》,利用影視技術呈現(xiàn)烏鴉口渴難耐的樣子和辛苦找水的過程;一直到看到一片砂石地上半截都埋在石頭中的半瓶水,無論烏鴉怎么喝水,它的嘴都沒法喝到瓶子中的水……此時響起畫外音:“小朋友,能幫幫這只可愛的小烏鴉嗎?”話語能激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熱心腸,也誘發(fā)他們相應地展開學習思考。于是,他們開動腦筋,展開對話學習:“把瓶子砸碎”“把瓶子推倒”……隨著爭論的展開,幼兒能夠意識到這些方法根本是行不通的,因為烏鴉是非常弱小的小鳥,它沒有這個本領,所以他們會進行再度思考與探索。
接下來,幼兒會把以前聽過的故事內容搬出來,提出“教烏鴉用嘴銜石子往瓶子里裝,一直到水面抬升起來……”緊接著,教師利用幼兒經(jīng)驗,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這樣就可以了呢?”隨著課件畫面播放,特別是慢鏡頭播放,幼兒們看到,每放入一個石子,水面就會上升一點。這時教師可以指出:石子是有體積的。這樣,體積概念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幼兒視野,并促使他們較好地聯(lián)系整個課件內容,進一步感知體積的存在。教師還可引導幼兒模仿烏鴉的動作,開展科學探索游戲。隨著游戲活動的展開,幼兒會進一步認識到,石子、小玻璃球還有小鐵塊等,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由此,幼兒就會形成更多的有關體積的認識,比如大物體的體積就大、生活中的物體都是有體積的,等等。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把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是教師理性地貫徹新課改思想的體現(xiàn),是提高幼兒科學領域教學實效性、趣味性與時代性的有效舉措。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開展幼兒科學游戲活動教育,可以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狀態(tài)下走進探索游戲之中,也會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科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而激活其科學探索學習的興趣以及不斷攀登的勇氣,使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朝著更理想的方向發(fā)展。
俗語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在這里他們不僅得到溫暖、關愛,更學習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掌握走向人生旅途的基本生存感知。所以,把幼兒科學教育與家庭聯(lián)系起來,通過親子活動等方式具體化,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诖?,教師應依托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活動計劃和相應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方案,充分把握家園合作的契機,開展家園共育,以助力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在家園合作中走向更理想的彼岸。
以“神奇的鏡子”科學探究游戲學習活動為例,教師需充分關注家長在幼兒科學探究游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我與幼兒齊動手”的科學游戲學習,以便幼兒在家長引領下進行快樂的游戲探索,促使其較好地感知不同鏡子的作用,了解生活中相應鏡子的存在,能夠較好地掌握鏡子的基本感知。
如在組織開展用放大鏡觀察材料紙上的圖標并試著畫一畫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就可利用各種渠道把家長引入該項游戲活動中,鼓勵家長開展親子探索游戲學習。讓家長在活動指南的引導下,為幼兒準備好凹面鏡、凸面鏡、平面的放大鏡。開始時讓幼兒猜一猜,認為哪一種鏡子合適,接著鼓勵幼兒試著用這些鏡子去嘗試。幼兒在家長陪同下開展有趣的放大鏡尋找活動,會興高采烈地投入活動中,并從中獲取有關鏡子的基本感知。同時,家長還會與幼兒一同探尋生活中的鏡子,初步積累有關鏡子的生活經(jīng)驗。
由上述案例不難看出,組織開展親子活動,引導家長參與到幼兒科學游戲活動中來,讓他們在優(yōu)化材料投放、細化活動組織中發(fā)揮聰明才智,能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興趣,使其學習愿望不斷增強,會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更好地開展體驗活動,初步感知一些常見的、基本的科學原理知識。這樣,幼兒的科學探索學習經(jīng)驗也會在活動中得到積累,為幼小銜接提供有力支持,為他們的小學科學學科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有益于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情聯(lián)系,讓幼兒體會到更多的學習快樂與家庭的溫馨幸福。
綜上所述,關注幼小銜接,深化幼兒科學領域教學路徑探索,是發(fā)展幼兒科學意識的根本策略之一。因此,幼兒教師在科學區(qū)域游戲教學醞釀中,既要重視游戲化理念的實踐與探索,用游戲化元素豐富科學探索活動學習內容,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意識與進取主動性;還應重視有效銜接的思考,讓科學游戲活動不只是給予幼兒快樂學習時光和幸福探究體驗,更要為他們未來的科學學習、探究等活動積累起基本感知,形成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學習活動經(jīng)驗,特別是科學探索的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等,為幼兒未來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為將來更有效地開展銜接教育提供強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