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世虎
〔摘? ? 要〕實驗是小學科學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導下探究高效實驗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教學的整合是一種高效教學的方法。教師要認識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并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貫穿到實驗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合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實現(xiàn)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科學;信息技術;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19-0046-03
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時設計對應的實驗活動,可以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能力,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教師要與時俱進地利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輔助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促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茖W實驗需要學生參與實際操作,但部分實驗對小學生而言過于困難或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而借助信息技術,就可以通過模擬或虛擬實驗的形式,讓小學生直觀、生動地了解實驗過程和結果,對科學實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主動參與科學知識的探究學習。同時,信息技術可以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操作能力。在進行科學實驗時,小學生需要掌握實驗室安全知識、實驗操作技巧以及提高觀察能力等,信息技術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互動實驗、多媒體展示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識,知曉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活動應采取何種實驗手段。此外,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進行科學實驗時,學生需要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等多種方式,探索科學知識的內(nèi)涵,在實驗中萌發(fā)新的想法,對科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虛擬實驗、數(shù)字模型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場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得到有效培養(yǎng)。?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具有突出的應用價值,可以推進小學科學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升實驗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并熟練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為科學實驗教學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整合可以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雖然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內(nèi)容相對簡單,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因素,他們的操作能力有待提升,對實驗流程理解不足,操作過程有一定困難。學生在實驗中如果偏離實驗流程,產(chǎn)生了錯誤的操作行為,可能會使實驗結果產(chǎn)生誤差,甚至會造成一定危險,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對此,教師要提高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實驗教學的能力,要了解小學生的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進行模擬實驗,讓學生了解實驗流程,知曉實驗操作全過程。在進行演示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讓學生了解如何保障實驗安全,優(yōu)化實驗流程。
(二)降低科學實驗難度
小學科學實驗涉及較多知識內(nèi)容,部分知識過于抽象,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有些知識內(nèi)容,對小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大,且由于部分學生生活能力不強,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識,自身實踐能力也不足。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幫助,則可以降低科學實驗難度,讓學生提前熟知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流程、注意事項等,并讓學生明確實驗目標。信息技術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加強對科學實驗的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科學的信心,并通過實驗感受科學的樂趣、體會科學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良好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縮短實驗周期
小學科學中的部分實驗周期較長,如種植實驗短則一周、長則月余,較長的實驗周期會降低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熱情,且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教學進度,不利于整體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教學結合的意義,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實驗視頻,這樣,就能跳過實驗所需等待的漫長時間,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了解實驗對象各階段的變化,以免較長的實驗周期各種因素對實驗對象的影響,從而縮短實驗周期,讓學生快速了解實驗現(xiàn)象,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與理論脫節(jié)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渴望對新鮮事物進行探索,對需要實踐的教學活動有一定興趣。在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時,各類實驗器材和實驗所需材料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新鮮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但受客觀因素或教學時間的影響,部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會出現(xiàn)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無法在理論教學后及時開展實驗教學。同時,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不深,對實驗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夠,對實驗目標和實驗原理的認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效率,使實驗教學無法發(fā)揮理想的作用,不利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基礎無法得到提升。
(二)實驗器材不足
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部分學校更加關注對需要考試的主科的教學,對科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無法在新課標下及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相關實驗器材的儲備不足,部分科學實驗無法得到有效開展,使科學實驗教學受到一定制約。同時,部分教師更加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缺少和理論教學相匹配的實驗教學,使實驗類課程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科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方式單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體驗。但仍有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往往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照本宣科地講解,缺少對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應用,無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時感到枯燥乏味。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常是教師講解實驗知識,學生被動地根據(jù)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進行實驗操作,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也無法通過科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科學興趣。同時,小學生自控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枯燥的課堂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很容易忽視教師所講解的細節(jié)問題,因而導致在實驗過程中屢屢出錯,影響了實驗教學效率,不利于小學科學教學的發(fā)展。
四、借力信息技術構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活動
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教學活動整合的過程中,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和時間,避免過于頻繁地使用信息技術給學生造成審美疲勞。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適當表現(xiàn)形式,如圖片、PPT、動畫、視頻等,為學生帶來新穎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順利掌握實驗教學的重點知識。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精心設計實驗活動計劃,確保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提升實驗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將信息技術貫穿于實驗教學的各個階段
為了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整合,推動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革發(fā)展,教師要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形式,拓展信息技術的應用途徑,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如,對部分所需時間較長、空間條件又無法滿足實驗需求的實驗活動,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監(jiān)測實驗數(shù)據(jù),并以科學的方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將分析整理后的實驗資料記錄在數(shù)據(jù)庫中,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qū)W生展示。
以講解《螞蟻》一課為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認識物種的多樣性,了解螞蟻的活動形式。在本課的施教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實驗,但由于無法控制螞蟻的行為,需要較長的時間觀察螞蟻活動的具體現(xiàn)象。為了提升科學實驗效率,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監(jiān)測蟻巢,并分析螞蟻的行為,讓學生了解螞蟻的微型社會,并使學生了解不同螞蟻的分工,如工蟻、兵蟻、蟻后等,對螞蟻社會的運行體系形成初步的認知。同時,可以了解螞蟻的食物種類、觀察螞蟻的外貌特征,讓學生分析螞蟻是如何感知周圍環(huán)境和如何傳遞信息的。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了解生命的珍貴,通過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自覺愛護小動物,維護自然環(huán)境。
信息技術還可以應用到科學實驗的教學評價中??陀^公正的教學評價,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并根據(jù)評價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教師應探索信息技術的更多應用途徑,運用信息技術搜集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應注重對科學實驗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確保教學評價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更加真實有效;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適當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進度,保障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將信息技術貫穿于科學實驗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在新課標指導下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活動,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除基礎知識教學外,教師還要關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用實踐檢驗理論知識,促使學生對科學現(xiàn)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觀看實驗視頻時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感知實驗過程,在親自參與實驗時更加順暢,較好地達到實驗的各項要求。小學科學實驗需要學生利用各種玻璃器皿,如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操作失誤,可能會造成實驗器材損壞,并挫傷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積極性,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講解和演示使用實驗器材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在操作時更加留意。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涉及的知識點較為駁雜,是對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有一定實踐能力。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讓學生了解實驗操作方法和實驗流程,構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進而為學生奠定牢固的科學知識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文娟,李勝男,賴洲揚.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科技風,2023(3):136-138.
[2]楊乾智.應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3):78-80.
[3]吳彩霞.探究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教育界,2023(2):23-25.
[4]金美容.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3(1):27-29.
[5]李思凡.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