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凱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屬具是叉車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受力部件,側移器為叉車屬具其中一種[1]。針對不同工況,會設計不同屬具,滿足客戶使用需求。為縮短研發(fā)周期,保證產(chǎn)品交貨期,越來越多的設計人員運用分析軟件對設計屬具進行分析。如,吳昌鳳[2]運用靜力學分析、應力貼片試驗、動力學分析等分析手段保證叉車屬具結構強度,一次性通過疲勞試驗,為其他屬具設計提供參考。王茂兵[3]使用Hyperworks 軟件對紙卷夾進行靜力學分析,通過分析結果進行尺寸優(yōu)化改進,降低紙卷夾的故障率,提高紙卷夾綜合承載能力。白迎春[4]使用Hyperworks 軟件對吊臂進行拓撲優(yōu)化,根據(jù)尺寸優(yōu)化的結果并結合型材尺寸標準選用合適的型材,從而得到吊臂最終的改進模型。國外針對側移器研究較為成熟,如卡斯卡特、靠普等側移器已實現(xiàn)量產(chǎn),國內通常借用國外成熟技術,關于側移器申請專利較多,但未見針側移器受力分析相關報道。
針對特殊(存在超載、撞擊)工況下,為側移器提供相應加強方案。
側移器由貨叉、前滑架串軸、前滑架、后滑架串軸、后滑架等組成,其中前滑架、后滑架為焊接件,對焊接工藝要求較為嚴格,如圖1 所示。
圖1 叉車側移器結構
2021 年,某鋁業(yè)客戶反饋購買輕型16 t 叉車,在使用2000 小時左右后,側移器前滑架在如圖2、圖3所示位置焊縫出現(xiàn)裂紋;在使用2400 h 左右后,側移器后滑架下端在如圖4 所示位置滾輪外圈出現(xiàn)損壞。
圖2 前滑架焊縫裂紋位置
圖3 前滑架焊縫裂紋位置
圖4 后滑架滾輪外圈損壞
針對客戶反饋問題和提供車號,查詢正常信息為輕型16 t 叉車配三級全自由6.2 m,屬具形式為側移器,在載荷中心600 mm 位置,實際承載能力為12.6 t。如圖5 所示側移器采用復合滾輪(主滾輪、側滾輪一體),側移器主滾輪沿內門架槽鋼面運動,主滾輪前后方向受門架槽鋼限制,側滾輪沿內門架槽鋼腹板運動,左右方向受到限制,三節(jié)全自由前杠起升,通過鏈條帶動側移器上下方向運動,側移器承載貨物重力G= 12600 kg × 9.8 N/kg = 123480 N。
圖5 側移器結構布置
采用ANSYS Workbench 靜力學分析模塊,將側移器三維模型模型導入軟件,簡化三維模型(刪除螺栓、螺紋孔、通孔等),將材料屬性賦值給貨叉架各零部件,網(wǎng)格大小為10 mm(側移器焊縫大小為10 mm),貨叉與串軸、前滑架與后滑架接觸采用摩擦接觸,摩擦系數(shù)取0.1,如圖6 所示,約束側移器主滾輪前、后方向,約束側移器側滾輪左、右方向,約束側移器掛鏈座上、下方向,在距離貨叉叉背600 mm 位置施加貨物重力123480 N 力,側移器CAE 分析結果[5]如圖7所示,側移器后滑架最大應力為212 MPa,位置為前滑架串軸安裝板與上橫梁焊接位置。
圖6 側移器約束及施加力
圖7 前滑架CAE 分析結果
如圖8 所示為叉車受力示意圖,正常情況下Q=12600 kg,C= 600 mm,B= 381.5 mm,叉車可看作以前輪中心為支點杠桿,右端整車重量、力矩為定值。
圖8 叉車受力示意圖
如圖9 所示,現(xiàn)場測量貨物中心距離貨叉前端面即C測數(shù)值為1255 mm,B= 381.5 mm 時,有:Q1=Q×(C+B)/(C測+B)=12600×(600+381.5)÷(1255 + 381.5)= 7557 kg
圖9 客戶現(xiàn)場作業(yè)習慣
即在載荷中心位置為1255 mm,承載能力為7557 kg,如圖10 所示實際鏟取鋁塊最大重量為11085 kg(鋁塊稱重后標注重量),存在超載行為;如圖11 所示,現(xiàn)場查看客戶門架、貨叉架撞擊痕跡較為嚴重,為后滑架滾輪損壞重要原因。
圖10 客戶作業(yè)鏟取貨物
圖11 客戶貨叉架門架使用情況
針對上述存在超載工況,如圖12 所示,在約束后滑架主滾輪前、后方向,約束側滾輪左、右方向,約束掛鏈座上、下方向,在距離貨叉叉背1255 mm 位置處,施加實際載荷G=11085 kg×9.8 N/kg=108633 N,前滑架實際工況CAE 分析結果,串軸安裝板與上橫梁焊縫位置,最大應力值為317 MPa。串軸安裝板采用材質為Q355B,屈服強度為355 MPa,串軸安裝板安全系數(shù)為1.12 <1.5。分析結果按照標準貨物重量施加力,實際客戶部分貨物重量遠超施加力數(shù)值,再加上短距離頻繁加載卸載,貨叉架疲勞現(xiàn)象較為嚴重,所以前滑架串軸安裝板與上橫梁焊縫出現(xiàn)裂紋。
圖12 前滑架實際工況CAE 分析結果
針對存在撞擊工況,如圖13 所示,約束后滑架主滾輪前、后方向,約束側滾輪左、右方向,約束掛鏈座上、下方向,除在距離貨叉叉背600 mm 位置處,施加載荷G= 12600 kg × 9.8 N/kg = 123480 N,還施加主滾輪210000 N(主滾輪承受動載荷力)撞擊力,后滑架存在沖擊CAE 分析結果,主滾輪最大應力值為371 MPa,外圈材質為60# 鋼,屈服強度為400 MPa,主滾輪安全系數(shù)為1.08 <1.5,瞬時沖擊力可能會更大,造成滾輪損壞。
圖13 后滑架存在沖擊CAE 分析結果
針對客戶現(xiàn)場存在超載現(xiàn)象,采用如圖14 所示前滑架加強方案,在前滑架串軸安裝板與側板之間焊接筋板,使串軸安裝板與側板之間形成箱型結構;前滑架串軸安裝板與上橫梁之間焊接筋板,使串軸安裝板部分力轉移上橫梁上,減少串軸安裝板焊縫位置力。
圖14 前滑架加強方案
針對客戶現(xiàn)場后滑架主滾輪存在沖擊情況,采用如圖15 所示后滑架加強方案,在后滑架立柱板上增加一對主滾輪,增加主滾輪盡可能靠近下側滾輪,保證三對主滾輪中心在同一條直線上。
圖15 后滑架加強方案
采用上述加強方案、按照同樣分析方法,前滑架加強方案CAE 分析結果如圖16 所示,后滑架最大應力值為236 MPa,安全系數(shù)為1.50,安全系數(shù)在設計允許范圍內,加強方案滿足客戶正常使用需求。
圖16 前滑架加強方案CAE 分析結果
采用上述加強方案、按照同樣分析方法,得到后滑架加強方案CAE 分析結果如圖17 所示,主滾輪最大應力為203 MPa,安全系數(shù)為1.97,安全系數(shù)同樣滿足客戶正常使用需求。
圖17 后滑架加強方案CAE 分析結果
如圖18 所示為側移器加強后整車,維修后,截止目前已使用1000 h 未收到反饋,經(jīng)過驗證加強方案滿足客戶使用需求。
圖18 側移器加強后整車
針對客戶實際存在超載、沖擊工況,對側移器前滑架、后滑架進行加強,同時進行CAE 分析,經(jīng)過市場驗證1000 h,加強方案滿足客戶使用要求,希望能為市場上出現(xiàn)同類問題,提供參考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