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承波 陳延忠
摘? ? 要:小麥的質量和產量直接受病蟲害影響,尤其是隨著秸稈還田、耕作和氣候等因素的變化,小麥病蟲害開始朝著持續(xù)化和常態(tài)化的方向發(fā)展。在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許多農戶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不僅導致大量藥物殘留以及病蟲害出現(xiàn)抗藥性,而且嚴重影響了小麥質量。隨著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有了很好的發(fā)展,應該引導種植戶選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诖?,文章分析了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原則,闡述了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綠色防控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3-0117-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2? ? ? ?文獻標志碼:B
利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為小麥提供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綠色防控技術包括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術。利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減少農藥殘留量,降低對土壤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為此,在未來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做好該技術的推廣工作,保證小麥高質優(yōu)產。
1 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1 內涵
綠色防控技術應該以科學性和安全性為前提條件,實現(xiàn)對農業(yè)生產中病蟲害的防治,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綠色防控技術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yè)防治和生態(tài)調控等技術。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應堅持生態(tài)性原則,調查病蟲害的發(fā)病原因和規(guī)律,利用害蟲天敵有效防治害蟲,采取農業(yè)防治技術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我國病蟲害防治逐漸朝著專業(yè)化和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在選擇化學藥劑的過程中,應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藥劑,降低對小麥質量的影響,減少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應該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大對農業(yè)防治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力度,結合病蟲害生長特點選擇物理防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1]。
1.2 應用意義
病蟲害會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在小麥不同的生長時期遇到的病蟲害種類不同。通過應用綠色防控技術能夠保證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我國種植小麥的范圍較為廣泛,有些地區(qū)會采取化學防治技術,該技術的弊端比較明顯,雖然能夠減輕病蟲害的為害性,但是藥劑用量過多會導致病蟲害出現(xiàn)耐藥性,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綠色防控技術堅持綠色和無污染的防控原則,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藥劑,能夠最大程度減少病蟲害,提高小麥質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推動我國小麥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2 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原則
在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中,應該堅持以下3個原則。
一是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禁止施用劇毒農藥,包括甲拌磷和甲基乙硫磷等農藥,因為毒性過強會導致小麥內部殘留大量的化學成分,嚴重影響小麥品質,無法保證人體健康。二是重視建設綠色防控機制。相關部門應結合小麥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制定科學的防控機制,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定期調查技術的使用情況。結合病蟲害的類型選擇具體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技術(黃板誘殺和殺蟲燈誘殺燈)、生物防治技術(引進天敵和施用生物源農藥)。三是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比例,嚴格控制好化學藥劑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數(shù),提高小麥質量,確保人畜食用安全。
3 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小麥綠色病蟲害防控應堅持以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控的原則,因地制宜,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盡可能選擇農業(yè)、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術,保證小麥質量,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
3.1 農業(yè)防治技術
3.1.1 利用和推廣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小麥品種
在選種前要綜合考慮當?shù)爻R姷牟∠x害種類,并且結合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小麥品種,加大品種推廣力度,獲得更多農民的認可。此外,要避免在同一個區(qū)域大面積種植同一小麥品種,以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
3.1.2 提高整地質量
在小麥播種前,要采取精細整地的方式,選擇機械設備深耕和深松,通過深耕能夠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可以每2年深耕1次。如果前茬是玉米等作物,保證每年深耕1次,同時秸稈粉碎長度控制在10 cm內,深松深度控制在40 cm以上,這樣做的目的是打破犁底層。
3.1.3 推廣輪作和間作
針對發(fā)生小麥銹病比較嚴重的地塊,小麥可以與油菜以及豌豆輪作,也可以混播,即多個品種同時播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麥銹病的發(fā)生概率。針對發(fā)生小麥赤霉病和紋枯病比較嚴重的地塊,可以選擇小麥與非禾本科作物輪作,2~3年輪作1次,能夠降低赤霉病和紋枯病的發(fā)生概率。
3.1.4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可以選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了解土壤養(yǎng)分分布情況。適當增施有機肥,補充微肥和生物肥料。沒有病蟲害的地塊可以選擇秸稈粉碎還田技術,有病蟲害的地塊統(tǒng)一處理秸稈,減少田內病菌和蟲卵的數(shù)量。此外,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從而增強小麥抗病蟲害的能力。
3.1.5 科學田間管理
小麥生長過程中,雜草會與小麥爭奪養(yǎng)分和水分,影響小麥植株的通風透光性,同時會為病蟲害提供棲息寄生和繁殖的場所。為此,要做好小麥不同階段的田間除草工作,最好選擇人工除草,也可以配合施用化學藥劑除草,但是要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藥劑。
3.1.6 推廣健身栽培技術
要控制好小麥播種時間,結合當?shù)貧夂驐l件和土壤溫度確定適合的播種時間,并且控制好播種量,保證小麥苗全且齊,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在日常田間管理中要科學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適當增施有機肥,增強土壤肥力,滿足小麥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提高小麥抗病蟲害能力。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可以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防止小麥徒長[3]。
3.1.7 越冬管理
我國不同的小麥種植地區(qū)存在明顯的土壤結構差異,要控制好小麥播種時間,播種太晚會影響越冬,可能會凍死麥苗。在小麥越冬前,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滿足小麥對養(yǎng)分和水分的需求。小麥越冬后,要準確把控灌溉時間,為小麥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證小麥健康生長。
3.1.8 制訂方案
做好當?shù)匦←湶∠x害田間調查工作,病蟲害發(fā)生嚴重時期,要做好預警預報工作,建立監(jiān)測預警機制,結合小麥病蟲害實際發(fā)生情況,制訂科學的防治方案,滿足當?shù)匦←湶∠x害防治的實際需求。要嚴格落實和制訂機制、方案,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讓更多種植戶認識到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病蟲害防治。
3.2 物理防治技術
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一些新型防治技術不斷出現(xiàn)和應用,并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取得的效果也比較明顯。當前比較常見的綠色防控技術是物理防治技術,包括燈光、食物和性誘劑等。為了提高病蟲害的殺滅效果,應了解病蟲害的生長特性和發(fā)病規(guī)律,在病蟲害高發(fā)期和成蟲交配關鍵期做好誘殺工作,從而控制病蟲害擴散和蔓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手段。
一是有些小麥病蟲害有明顯的趨光性,利用該特點可以在小麥田內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以誘殺害蟲,安裝在距離地面1.5 m處,提高病蟲害的殺滅效果。二是有些害蟲有明顯的趨化性和趨色性。可利用黃板殺滅粉虱和蚜蟲,利用藍板殺滅薊馬和種蠅,能夠減少小麥害蟲基數(shù)。三是選擇釋放性信息素吸引害蟲,干擾成蟲交配,降低害蟲的繁殖率。四是選擇糖醋液誘殺害蟲。選擇糖、酒、醋、水和晶體敵百蟲,按照一定比例均勻地混合制成藥劑,然后放在小麥田間,能夠有效殺滅害蟲。
3.3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當前比較常見的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主要包括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等技術,以此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比化學防治技術更加安全。在具體防治過程中,可以利用真菌、細菌或者病毒等常見抗生菌有效防治病蟲害??梢赃x擇寄生性天敵或者捕食性天敵防治害蟲,并且加大對害蟲天敵的保護力度。小麥生長后期,可以利用七星瓢蟲和食蚜蠅開展蚜蟲防治工作,能夠有效控制蚜蟲數(shù)量??衫醚晾O蜂和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敵殺滅小麥田間害蟲。
此外,在小麥生產過程中害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和昆蟲,可以采取以鳥治蟲或者以蟲治蟲的方式控制害蟲數(shù)量。防治紅蜘蛛可以利用食螨瓢蟲和中華草蛉,要結合小麥田地紅蜘蛛的發(fā)生情況,科學引進天敵,避免破壞小麥生態(tài)環(huán)境,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4]。
3.4 化學防治技術
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可選擇化學防治技術,要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藥劑,盡量減少對小麥質量的影響。
3.4.1 拌種和處理土壤
在小麥播種前,應包衣種子或者施用藥劑拌種,可以選擇苯醚甲環(huán)唑和咪鮮胺等藥劑拌種,能夠降低小麥植株感染病菌的概率。
在小麥播種前,要做好土壤消毒管理工作,如果在冬季遇到干旱的氣候條件,會導致小麥田間出現(xiàn)紅蜘蛛,增加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概率?;诖耍龊猛寥老竟芾砉ぷ鲗︻A防病蟲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4.2 清理田間雜草
抓住小麥種植地處理雜草的最佳時間。小麥3~5葉期,可以選擇吡氟酰草胺或者苯磺隆等藥劑除草。小麥返青拔節(jié)期前,要處理好闊葉雜草,可選擇唑草酮或者雙氟磺草胺等藥劑,對準小麥患病部位均勻噴霧,防治效果明顯。
3.4.3 針對性用藥防治
小麥在不同生長階段出現(xiàn)的病蟲害種類不同,要做好小麥生長關鍵期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治小麥赤霉病,選擇滲透性強以及藥效持久的藥劑,符合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要求。目前比較常見的藥劑包括丙唑·戊唑醇、氰稀·戊唑醇等復配制劑,而液態(tài)型、環(huán)保型的藥劑防治效果最好。小麥開花期,一旦遇到降水較多的天氣,每隔5 d用藥1次,可提高用藥效果。
針對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種植戶要定期觀察小麥田間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白粉病和銹病等病害要及時用藥防治,避免病害傳播和擴散。選擇好防治藥劑,常見的藥劑包括三唑酮和嘧菌酯等,可以噴霧防治,防治效果顯著。白粉病和銹病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針對發(fā)病比較嚴重的地區(qū),每隔7~10 d用藥1次,否則藥效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吸漿蟲和蚜蟲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主要害蟲,對小麥的為害較大,應該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可以選擇七星瓢蟲禾和草蛉。一旦田間害蟲達到防治標準,要及時用藥,選擇噻蟲嗪和啶蟲咪等藥劑,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防止蟲害擴散和蔓延。小麥生長后期,一旦出現(xiàn)蚜蟲并且數(shù)量較多時,要選擇藥劑噴霧防治,可以選擇高氯氟·噻蟲等藥劑,防治效果明顯[5]。
3.4.4 注意事項
一是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包含多方面的內容,首選農業(yè)防治技術,輔以應用物理防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有針對性地選擇化學藥劑防治技術,以提高防控效果。二是在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中,工作人員應該選擇毒性小和效果佳的藥物,盡量減少對小麥質量的影響,達到殺滅病蟲害的目的。三是選擇植保機械設備噴霧防治,能夠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隨著當前科技水平的提升,先進的機械設備逐步應用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可以利用植保機械設備,如選擇噴霧機或者植保機對準葉面噴霧防治,做好小麥田間管理和藥劑噴灑工作,可提高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四是輪換交替用藥,長期施用同一種化學藥劑會使病蟲害產生耐藥性,應該輪換交替施用化學藥劑,并且嚴格按照安全間隔期用藥,減少對小麥質量的影響。
4 結束語
病蟲害是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要分析小麥生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病蟲害種類,不能長期施用化學藥劑防治,否則易導致病蟲害出現(xiàn)耐藥性,破壞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無法提升小麥的生長質量。為此,應重視應用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堅持應用農業(yè)防治技術,輔助使用生物防治技術和物理防治技術,并且以化學防治技術為保障,不斷提高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裴蕾.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分析[J].河北農業(yè),2022(12):71-72.
[2]李學玲.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實踐[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2,42(24):32-33.
[3]趙斌.小麥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新農業(yè),2022(12):13.
[4]胡剛領.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qū)及綜合防治技術對策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22(5):93-94.
[5]王亞瀑,何繼紅.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qū)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2(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