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儉
(定西市隴西縣城關第一小學 甘肅 定西 748100)
繪本主要是由豐富的圖畫以及簡短的文字所構成,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新穎,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巧用繪本,可以達到育人無聲的教學效果。通過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將素質教育融合到學科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以及道德修養(yǎng),促進整體課堂水平的提高。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應當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班會內容、突出班會主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不具備完善的價值觀念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有責任和義務負責學生價值觀念的引導。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小學班會主題活動,通過具有趣味性、豐富性、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利用繪本內容的豐富有趣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班會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在班會主題活動當中引入繪本,是為了更好地突出班會主題活動。但是目前教師在班會上引入繪本時,不能正確處理繪本與班會主題之間的關系,教師通常以繪本閱讀為主要內容,不能有效突出班會主題活動,把班會主題活動課上成了繪本閱讀課。繪本是教師開展班會主題活動的有效載體,是為突出班級主題活動服務的,教師可以優(yōu)化選擇班會主題相關的繪本資源,實現(xiàn)繪本閱讀與班會主題活動的統(tǒng)一,以繪本閱讀有效地促進班會主題活動的開展。然而,目前教師不能正確處理繪本閱讀與班會主題活動的關系,也影響了班會主題活動的效果。
教師在開展班會主題活動時,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班會上教師通常是進行講解灌輸,使學生對班會主題活動失去了興趣。在班會主題活動當中引入繪本,其主要目的是增強班會主題活動的趣味性,使班會主題活動與繪本閱讀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目前班會主題活動中的繪本閱讀活動,甚至出現(xiàn)了與班會主題活動的內容不相符合的現(xiàn)象,這樣,繪本閱讀和班會主題活動相互割裂,難以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教師在班會主題活動當中的具體活動程序就是在繪本閱讀后,再對班級事務進行安排,形式單一,效果不佳。在繪本為載體的班會主題活動中,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不能根據(jù)相關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在班會主題活動中,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理解相關主題活動,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繪本的利用也是流于形式,不能產生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班會主題活動當中引入繪本資源,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就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整體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班會主題活動的具體內容,合理應用繪本資源,這樣學生在繪本閱讀當中才能與班會主題活動密切聯(lián)系。然而,目前教師對繪本資源缺乏全面地分析和整合。教師在班會主題活動當中引用的繪本閱讀資源,不能有效突出班會主題活動內容,繪本閱讀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班級主題活動當中的繪本閱讀流于形式,不能產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并且教師不注重利用繪本資源,吸引學生參與班會主題活動的注意力,致使班會紀律較為松散。
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圍繞著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貫徹落實育人的教學目標。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鮮事物的吸引。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巧用繪本,育人無聲。繪本是由簡短的文字以及豐富的圖畫組成的,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以及心理特征。教師應當借助繪本知識,開展具有教學意義的主題班會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觀念[1]。在開展班會的同時,需要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入了解,設置德育教育內容。將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保障學生的身心獲得健康發(fā)展。為了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選取繪本類型時,應當選擇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題材,以生活中的實際事件作為開展主題班會的主要內容,拉近教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強化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習意識,促進全面發(fā)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會對具有生活氣息的繪本資源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教師在進行繪本甄選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具有生活化、真實化的繪本題材。讓學生可以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獲得全面的認知,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小學班會主題活動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可以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開展繪本主題班會時,教師需要圍繞著繪本的主題、內容、情感等方面開展拓展教學。讓學生在觀看繪本的同時,獲得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的質量與效率。
要想使繪本與主題班會可以很好地融合,并達到育人無聲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整合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共同性,構建起繪本與班會之間的橋梁。因此,在選擇繪本題材時,應當注重選取具有生活化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生活以及認知特點,開設特色主題班會,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繪本內容中豐富的色彩構圖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繪本內容中具有教學價值的內日用進行深度挖掘,巧用繪本,育人無聲。主題班會開展應當圍繞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念以及道德修養(yǎng)為主,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班會的育人功能。采用生動、形象的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真實感受,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小學班會主題活動要求保障繪本題材與班會主題保持一致,二者之間優(yōu)勢互補,達成融會貫通的效果。例如,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在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時,依托于《不刷牙大魔王》《遲到大王》等繪本資源。向學生展示反面教學案例,并向學生說明壞習慣會對健康成長的危害。由于繪本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夸張的圖畫描寫為主要形式。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教師應當借助繪本優(yōu)勢,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主題班會活動。
在運用繪本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時,挑選正確的繪本題材,可以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教師需要圍繞著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精心挑選繪本,從而推動主題班會的順利開展。繪本采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實現(xiàn)無聲育人的教學目標。之所以采取繪本結合班會的方式,是因為繪本內容符合小學各個階段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教師在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時,應當選擇不同特征的繪本題材,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例如,在對一、二年級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時,教師可以借助《好朋友》這本繪本進行班會設計,增強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低年齡段的學生心智不成熟,還不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2]。教師應當結合繪本內容,開展有關于“友誼”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通過觀看繪本的方式,去更好地感受友誼的珍貴。并且在班會上設計友誼小游戲,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友好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明確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促進自身溝通能力、交流能力的提升;在對三、四年級的學生選取繪本時,教師可以稍微提升一下繪本的層次。選擇《感謝老師》《我的媽媽》等繪本內容。讓學生通過了解繪本內容并參與“感恩”為主題的班會,獲得道德修養(yǎng)以及價值觀念的提高。在對中年齡段的學生開設感恩主題活動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對五、六年級的學生進行繪本選擇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層級較高的內容。由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良好的德育基礎,可以針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因此,在繪本結合起來主題班會的教學模式下,可以獲得更好地理解與感悟。可選擇《小精靈的飛翔夢》等繪本,引導學生追逐夢想,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主題班會上,也可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我展示,使其樹立學習主體地位,并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促進全面發(fā)展。
繪本結合主題班會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教學課堂氛圍。教師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繪本題材,在主題班會上圍繞著相關主題,與學生開展討論。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還可以為日后開展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有利于提升整體的課堂質量。教師應當將繪本中的主要內容與主題班會活動進行緊密結合,帶領學生走進繪本世界,深入探究蘊含在故事背后的價值觀念,獲得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還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學會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以及深入學習。
以繪本《夢想路上 go go go》為例,在結合這一繪本內容開展有關于“理想”的主題班會活動時,教師應當在課程開始前,將有趣的繪本內容進行介紹。然后提出教學問題:“同學們,你們長大以后想要從事什么職業(yè)?有什么夢想呢?”引導學生針對夢想進行深入思考,并組織學生之間開展激烈的討論。學生圍繞著繪本內容進行合理想象,學生們的理想多種多樣:“有的想當宇航員、有的想當教師、有的想當醫(yī)生、有的相當演員等等”教師通過對學生理想職業(yè)的了解,可以明確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利于制定針對性的主題班會活動內容,打造精彩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巧用繪本的優(yōu)勢作用,可以發(fā)揮育人無聲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選取繪本時,注重觀察其內容是否具有啟發(fā)性以及針對性。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征以及發(fā)展需求的繪本,結合主題班會活動,帶給學生多種多樣的體驗。傳統(tǒng)的班會形式會使學生感到單一、枯燥,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將繪本資源引入到主題班會中,有利于增強班會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全面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教師應當積極挖掘繪本內容中的育人因素,將繪本內容與生活實際相互結合,構建起具有指向真實性的主題班會形式,保障班會活動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切實幫助每一位學生獲得道德修養(yǎng)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學生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很容易受到身邊人或物的影響。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繪本內容中的正能量以及積極向上的內容進行模仿學習。并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獲得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模仿能力的提升。教師作為學生成長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要想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更好地鍛煉,除了樹立榜樣作用外,教師還需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內在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促進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戲曲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通過開展與戲曲有關的主題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以及文化自豪感。教師可以注重發(fā)揮學生的模仿能力,以繪本的形式開展有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主題班會,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健全人格品質的形成。
以《這就是中國戲曲》的繪本內容為例,教師圍繞著“戲曲”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在班會開始之前,播放一段有關于中國戲曲的視頻。通過觀察,可以使學生對戲曲的服飾、表演、音樂產生初步理解。并被有趣的繪本內容吸引,激發(fā)好奇心,推動自主參與活動探究的學習積極性。由于戲曲主要是通過唱的方式開展,學生對于聲音格外敏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進行歌唱模仿以及行為動作模仿,從而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文化素養(yǎng)。在完成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針對繪本內容進行仔細的觀看,讓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去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在完成繪本觀看后,在主題班會上談談自己的感受。由于在進行主題班會活動時,繪本主要是通過圖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會被鮮明的色彩以及優(yōu)美的聲音所吸引,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促進自身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學生完全掌握本次主題班會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自主繪制戲曲圖畫的課后任務,讓學生參考《這就是中國戲曲》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設計具有特色的圖畫。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促進全面發(fā)展。
教師在進行繪本選擇時,應當選擇具有針對性、真實性的內容。通過選取具有生活化的繪本內容,降低理解難度,增強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通過繪本與班會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價值觀念以及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在進行主題班會活動設計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其發(fā)展要求以及心理特征的實踐活動。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了增強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調整教學結構、優(yōu)化教學方式,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生活化主題班會,使學生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開展“講文明、懂禮貌”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時,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謝謝你先生》的相關內容。在開展主題班會前,教師應當圍繞著主題營造具有真實性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通過參與班會的形式,將文明用語、禮儀規(guī)范等相關內容進行交流練習,通過親身參與具有真實性的實踐活動,增強自身的文明修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通過將繪本內容與主題班會活動進行資源整合,不僅可以活躍教學氛圍,還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巧用繪本,實現(xiàn)育人無聲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小學班會主題活動的實踐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要求,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活動。充分挖掘繪本內容的豐富性,實現(xiàn)育人無聲的教學效果。正確的運用繪本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形式進行德育教學,還可以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進而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