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龍
(隴西縣桌兒岔九年制學校 甘肅 定西 748101)
初中物理在初中學習階段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在中考過程中也占有較大的比例,由此可見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在以往的作業(yè)布置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鞏固,這種方式不但無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狀態(tài),同時學生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也無法及時鞏固。因此,為了消除“題海戰(zhàn)術”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初中物理教師應將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合理的分層,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大綱中所要求的內容。對此,本文有以下幾種看法和觀點。
初中學生的年齡較小且心智尚未成熟,而物理這門學科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作業(yè)分層的過程能夠充分體現出教師所遵循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樣,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較為叛逆的心理,學生對某一學科的愛好程度完全取決于對于學科教師的喜愛,教師采取分層布置作業(yè)的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學生眼里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并非只是針對物理基礎較好的學生。因此,教師利用分層作業(yè)布置的方式使得一部分對書本中的物理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的、對基礎概念有所把握的以及已然掌握課本知識需要補充課外拓展內容的學生有了不同層次的選擇。這種方式與以往的作業(yè)設計相比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1]
分層作業(yè)設計是指教師在物理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物理基礎來布置作業(yè),其中所體現出來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夠通過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的方式來形成一種多元化的物理解題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采取分層作業(yè)布置的方式間接性的使得學生認清自己當時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認知程度來挑選作業(yè),此種方式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自己進行檢討,從檢討中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并以此為中心來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物理學習。在此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元化解題思維,同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物理綜合素養(yǎng)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為教師高質量物理課堂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進行分層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紙質材料為主、缺乏趣味性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作業(yè)類型。在教師新型的作業(yè)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重視實驗的學習,并善于從實驗中發(fā)現物理的一些原理,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從生活和社會中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物理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另外,教師仍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交流或者師生之間的互動來豐富學生的思維,促進師生合作或者生生合作的頻率,此種方式不僅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同時對于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合作分工的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幫助?;诖?,教師在初中物理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應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依據”的理念,并以此為中心為學生開展分層作業(yè)設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和物理學習效率。
初中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并且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物理基礎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師的作業(yè)分層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本節(jié)課所講解的知識點進行難度分層。此種方式面向班級中的所有同學,因此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心理。[2]
例如,在“機械運動”這一章節(jié)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來采取難度分層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布置。對于班級中一些物理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物理概念的背誦,如,什么叫作誤差?時間和距離的單位分別用什么進行表示?時間和距離單位的換算又是如何開展的?教師通過鼓勵這類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反復的背誦和記憶,并結合相關練習題來促進學生的知識鞏固。對于班級中一些物理基礎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類似于“分別以火車頭、車廂的座椅、樹木、房屋為參照物,說一說列車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對于哪些來講是靜止的,相對于哪些來講是不斷運動的?”的問題來促進學生對機械運動的概念進行復習,并且還要求這類學生對一些基礎的知識也有一定的掌握。對于學習能力和物理基礎較強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活動。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來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學生通過實驗更好的掌握平均速度的相關知識點。利用此種作業(yè)分層的方式不僅顧及到了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同時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心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初中物理教師應對班級中的學生有一個全面且深刻地了解,從中獲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成績。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了解物理學習成績好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針對學生的這些現象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簡單分類,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yè)要求。
例如,在“聲現象” 這一章節(jié)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來采取數量分層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布置。對于班級中物理學習適中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課后作業(yè)。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下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讓另一個人敲打一下長鐵管的另一端,并讓學生對敲打的聲音次數進行記錄,并說出其中的道理。同時還要包括對聲現象這一單元一些理論知識,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和“通過醫(yī)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這兩個哪一個利用的是聲傳遞能量,哪一個利用的是聲傳遞信息。而教師對于班級中物理基礎不夠好的后進生,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通過在對中等生的作業(yè)布置上降低題目數量,注重這類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是為學生設計一些相關的基礎問題。對于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在中等生的基礎上添加幾道相似的問題或者是一些知識拓展的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鞏固。利用此種方式能使得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物理知識,學生通過自己完成作業(yè)在內心中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同時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得到鍛煉,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針對物理作業(yè)特點來進行作業(yè)分層,將作業(yè)的類型分為課外作業(yè)和課內作業(yè),對于一些物理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多布置一些課內作業(yè),這樣即使這類學生遇到難題時也能及時請教老師或者學生,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例如,在“重力” 這一知識點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來根據作業(yè)特點分層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布置。對于一些物理綜合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講,教師為學生多布置一些與本單元相關的課內作業(yè)。如,質量為0.25kg的木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個人所受到的重力為450N,那么他的質量為多少千克?g取10N/kg。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寫出G=mg的公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等方式為學生展示多種類型的課上練習題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遇到不會的問題及時向教師請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一些物理綜合成績較強的學生來講,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上練習題,同時還要為學生布置一些課下的練習,這些課下的練習可以是實驗也可以是計算,這些問題教師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同學沒有要求。如,若用三角形來判斷桌面與地面是否水平還需要哪些物體?怎樣操作?請作圖說明。利用此種方式不僅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學生深層次思考和探索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
按照作業(yè)完成時間可以分為短期類作業(yè)以及長期類作業(yè),短期類作業(yè)相對較簡單,其目的為了讓學生進行鞏固性練習。長期類作業(yè)難度較大,可能需要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通過對完成時間進行分層,學生不僅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鞏固效率。
例如,在“二力平衡” 這一章節(jié)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完成時間來采取作業(yè)分層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布置。針對短期作業(yè),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兩個問題。問題一:在垂直地面上,一個人沿水平放心用20N的力推一輛小車勻速向西運動,試著畫出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問題二:質量20kg的小船靜止在水面上,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還受到另一個力的作業(yè),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別如何。針對長期作業(yè),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布置,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探究,同時實驗明確其中的原理。利用此種方式不僅優(yōu)化了教師的作業(yè)布置,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為以后的物理學習奠定了基礎。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僅憑課上教師的講解是難以將知識牢牢掌握的,因此就需要教師對課后作業(yè)進行布置。在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教師要改善以往的布置方式,將分層作業(yè)設計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成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