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和 鄧樹嵩 韋肖肖 蔣韋瑩
【摘要】 目的 了解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現(xiàn)狀,分析影響生命質量的因素,為提高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方法 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選擇研究對象,使用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和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對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1952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總平均分為(64.94±10.60)分,除了情感職能得分高于國內常模,其他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國內常模,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齡、婚姻狀況、離/退休前職業(yè)、居住形式、是否患有慢性病、每周體育鍛煉次數(shù)和一日三餐規(guī)律情況。結論 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水平較低,與多種因素有關,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普及健康教育,讓老年人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識,改進生活方式,促進心理健康,從而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少數(shù)民族;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81.3+7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07.011
A study on the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 popul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LI Juanhea, DENG Shusonga, WEI Xiaoxiaob, JIANG Weiyinga
(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b.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an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Methods A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study subjects, and a self-designed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and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1952 elder people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was (64.94±10.60) points, and the scores of the other dimensions we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except emotional function score, and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were age, marital status, occupation before retirement, living form, chronic diseases, weekly physical exercise frequency and regular pattern of three meals.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is low, which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actively popularize health education, enable the elderly to master more health care knowledge, improve their lifestyles, promote mental health,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national minority; th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influencing factor
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0.00%(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已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9.30%)[1]。面對老齡化帶來的“銀發(fā)浪潮”,關注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現(xiàn)況并解決老年人生命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生命質量內容包含個體成長、環(huán)境、健康、心理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等,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2],可以反映人們的生活美好程度。本研究旨在探討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現(xiàn)狀,并分析該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對促進健康老齡化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有重要意義,使老年人擁有一個幸福而和諧的晚年生活。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研究對象,第一階段是根據(jù)少數(shù)民族聚居情況在廣西地區(qū)隨機抽取3個地級市為樣本地區(qū);第二階段是以縣為單位,在3個地級市中各隨機抽取2個縣為樣本地區(qū);第三階段是以鄉(xiāng)(或街道)為抽樣單位,從各樣本縣中隨機抽取3個鄉(xiāng)(或街道);第四階段是從每個鄉(xiāng)(或街道)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約120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抽取2000名60歲及以上、無認知交流障礙的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并發(fā)放問卷2000份,剔除無效問卷48份,收回有效問卷1952份(97.60%)。
1.2 調查方法及工具
采用面對面、一對一問答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1)一般情況調查。包括性別、民族、年齡、文化程度、離/退休前職業(yè)、婚姻狀況、居住形式、每周體育鍛煉次數(shù)、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基本情況。(2)健康狀況。采用含有36個條目的簡明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進行測評,該量表主要包括8個維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狀況(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還有另一項健康變化(HT)條目,用于評價調查對象過去一年內的健康改變[3]。每個維度含有2~10個條目,總計36個條目,分別屬于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兩大類,條目總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經(jīng)檢驗,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為0.659,KMO系數(shù)為0.896。
1.3 質量控制
調查前對所有調查員(調查員為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預防醫(yī)學專業(yè)本科2017級、2018級部分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并開展預調查。經(jīng)調查對象同意后,對調查對象采取面對面、一對一問答的方式填寫問卷,結束后由調查員當場仔細檢查問卷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高問卷有效率。采用雙錄入的方式將數(shù)據(jù)錄入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校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EpiData 3.1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和校驗,采用SPSS 2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近似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進行描述,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一般情況對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以α=0.05(雙側)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一般人口學特征
調查對象中漢族697人(35.71%),壯族1114人(57.07%),其他少數(shù)民族141人(7.22%)。男性981人(50.26%),女性971人(49.74%);年齡分組為:60~69歲1382人(70.80%),70~79歲495人(25.36%),80歲及以上75人(3.84%);生活區(qū)域:城市1260人(64.55%),農村692人(35.45%);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57人(54.15%),初中485人(24.85%),高中及以上410人(21.00%);婚姻狀況:已婚1603人(82.12%),未婚29人(1.49%),離異或喪偶320人(16.39%)。見表1。
2.2 不同特征老年人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不同性別、年齡、民族、生活區(qū)域、文化程度、離/退休前職業(yè)、婚姻狀況、居住形式、體育鍛煉次數(shù)、慢性病情況、一日三餐規(guī)律情況的老年人PCS得分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01),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同的老年人PC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民族、文化程度、離/退休前職業(yè)、婚姻狀況、居住形式、體育鍛煉次數(shù)、每天平均睡眠時間、慢性病情況、一日三餐規(guī)律情況的老年人MCS得分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不同性別、生活區(qū)域老年人MC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得分及與常模比較
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平均得分為(64.94±10.60)分。8個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RE、PF、RP、MH、BP、VT、SF、GH。除了RE得分高于國內常模[4],其他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國內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2.4 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以生命質量總分Y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如年齡、民族、文化程度等(自變量賦值見表3),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逐步回歸法,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影響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齡、婚姻狀況、離/退休前職業(yè)、居住形式、是否患有慢性病、每周體育鍛煉次數(shù)和一日三餐規(guī)律情況(P<0.05或0.001)。見表4。
3 討論
生命質量,又稱為生存質量或生活質量,是處在一定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于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及所關心的事物等密切相關的生活中所處地位的感知[5],它是一個多維的概念,主要包括身體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等[6],反映了個人期望與實際生活狀況之間的差距。
在不同人口學特征的老年人生命質量比較中,性別和生活區(qū)域在生理維度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心理維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在心理維度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在生理維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我國大部分家庭維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男性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常以干苦力活賺錢養(yǎng)家為主,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加上大多男性有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導致老年后疾病顯現(xiàn),削弱了身體健康[7]。廣西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村落較為偏僻,居住環(huán)境簡陋,交通不便、醫(yī)療條件不足等使老年人的某些需求難以及時獲得滿足;而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物質環(huán)境優(yōu)越,娛樂方式多樣,近年來廣場舞成為其常態(tài)化活動,利于他們的軀體年輕化。人們往往根據(jù)個人生活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老年人也不例外,他們的睡眠程度淺、易早醒,每天睡眠的時間可能比年輕人少[8],但適量的睡眠時間能夠提高活力、養(yǎng)足精神,貪睡反而容易造成新陳代謝下降,氣血流暢不足,使心情受到影響。
本次調查中,除了情感職能外,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國內常模,也低于徐州市區(qū)居家老年人[9],其中一般健康狀況得分最低,可能與廣西的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及老年人擁有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欠缺有關。廣西屬于華南地區(qū),2020年才實現(xiàn)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大多老年人居住在偏僻山區(qū)和邊境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發(fā)展比較落后,經(jīng)濟水平較低,生產生活條件艱苦,醫(yī)療水平有限,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眾多,主要有年齡、婚姻狀況、離/退休前職業(yè)、居住形式、是否患有慢性病、每周體育鍛煉次數(shù)和一日三餐規(guī)律情況。老年人的生命質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與大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10-11]。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fā)生轉變,機體組織器官和功能逐漸衰退,患病概率不斷提高,使生活質量受到了一定影響[12]?;橐隹梢酝ㄟ^提供經(jīng)濟和社會支持對健康起到保護作用,對于離異或喪偶的老年人,其身體和心理備受打擊,而配偶在生活中常常相互扶助,每天有老伴交流生活瑣事使老年人的內心得到良好的寄托,因此,已婚和與配偶居住的老年人生命質量較好[13]。離/退休前職業(yè)為工人的老年人生命質量較好,可能的原因是,工人們擁有保健知識懂得一技之長,他們有穩(wěn)定的工資收入和相應獎勵,享受著失業(yè)、工傷、醫(yī)療和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而具備同等條件、作為“腦力勞動者”的知識分子往往精神壓力很大,更多的思考和顧慮使其內心充滿壓力,導致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無慢性病、進行適當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生命質量更好,同以往研究結果[9-14]一致,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以減緩感官功能老化,促進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預防動脈血栓的形成,有利于軀體健康,但不同體質狀況的老年人應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關節(jié)疾病的老年人不宜進行頻繁而劇烈的運動,這類老年人平時做家務的活動量可能已經(jīng)達到自身飽和,不進行額外的體育鍛煉也能滿足自己的身心需求。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fā)人群,慢性病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對患者的身體和精神造成極大的痛苦,內心的消沉及身體的不適降低了生活質量[15]。此外,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是否規(guī)律對其生命質量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學習膳食指南,遵循合理膳食的原則,利用最佳飲食時間,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生命質量的提高尤為重要[16]。
綜上所述,年齡、婚姻狀況、離/退休前職業(yè)、居住形式、是否患有慢性病、每周體育鍛煉次數(shù)和一日三餐規(guī)律情況對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應從各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勵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其中,慢性病產生的影響尤為顯著,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應極力重視老年群體的醫(yī)療保障問題,從“底部”抓起,給予老年人更多的社會支持,如通過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強化健康管理,讓老年人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識,改進生活方式,促進心理健康,從而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讓“銀發(fā)浪潮”生活在幸福而美好的社會之中。
參 考 文 獻
[1]李璐.從七普數(shù)據(jù)看我國人口老齡化[J].中國經(jīng)貿導刊,2021(10):62-64.
[2]刁永祚.論生活質量[J].經(jīng)濟學家,2003(6):4-10.
[3]李魯,王紅妹,沈毅.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36(2):109-113.
[4]胡霞,孔令磷,張超,等.咸寧市296例社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6,33(4):376-379.
[5]賈麗娜,袁平,王小燕,等.福州市城區(qū)老年人生存質量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9):1165-1167.
[6]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7-11.
[7]梁冰,邵祎倩,任敬,等.SF-36量表評價某縣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21,32(1):36-38.
[8]翟力蕊,陳長香,高甜,等.夜間睡眠時間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3412-3413.
[9]張冰蟾,錢香玲,朱蓓,等.居家養(yǎng)老模式下徐州市市區(qū)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19,32(12):76-79.
[10]王東博,王子琪,曲波,等.東港市老年人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7,24(10):1165-1167.
[11]ARAI H, OUCHI Y, TOBA K,et al. Japan as the front-runner of super-aged societies:perspectives from medicine and medical care in Japan[J]. 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6):673-687.
[12]李雙飛,顏寧,羅浩全,等.深圳市社區(qū)常住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9,17(20):1262-1265.
[13]康敏.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桂林:桂林醫(yī)學院,2016.
[14]鞏存濤.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農村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4.
[15]馬晨,楊瑞貞,吳炳義.農村老齡人口生命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7,30(8):963-967.
[16]陳黃慧,劉蓉,巢健茜,等.南京市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4):955-957.
(收稿日期:2022-08-30 修回日期:2022-12-18)
(編輯:王琳葵 潘明志)
基金項目:右江民族醫(yī)學院2020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010599098)
第一作者簡介:李娟和,女,大學本科,醫(yī)學學士,研究方向: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E-mail:1728274059@qq.com
通信作者:鄧樹嵩。E-mail:yydss1@163.com
[本文引用格式]李娟和,鄧樹嵩,韋肖肖,等.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齡人口生命質量現(xiàn)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右江醫(yī)學,2023,51(7):637-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