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如今,越來越多像陳時鑫一樣的孩子,在國家專項計劃、自強計劃、筑夢計劃的助力和社會各界的關愛下,憑借不屈不撓的奮斗走出大山,成功打破“下沉螺旋”,改變了人生軌跡。陳時鑫用驕人的成績告訴我們:身處當今大好時代,廣大有為青年應當抓住一切大好時機,用奮斗書寫更美好的人生華章。(開頭概括材料,且由點及面,極富延展性。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觀點,既緊扣材料的幾個關鍵詞,又言簡意賅地點明了陳時鑫事例的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可謂一箭雙雕。)
眾人拾柴,促進教育公平,為千千萬萬陳時鑫般立志有為的學子保駕護航。(第一個分論點從社會關愛和國家扶貧助學計劃的角度切入,強調“陳時鑫們”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如果沒有國家專項計劃、自強計劃和筑夢計劃等教育政策傾斜,“陳時鑫們”又怎么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絕地拼殺中脫穎而出,斬獲奮勇拼搏的大好機遇?如果沒有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關愛與幫助,出生于偏遠小山村的陳時鑫,有可能因為經(jīng)濟拮據(jù)或其他原因而被迫輟學,無法完成學業(yè)……正是得益于我們黨和國家對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視,正是有了國家專項計劃、自強計劃和筑夢計劃,“陳時鑫們”才擁有了逆襲的機遇。由此可見,眾人拾柴火焰高,教育公平見成效。(設身處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陳時鑫在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進行思辨,正反對照,不僅凸顯中心,而且使說理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更加深刻透辟。)
不屈不撓,奮力拼搏進取,是千千萬萬陳時鑫般立志有為的學子成功逆襲的不二法門。(第二個分論點從內因的視角揭示陳時鑫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突出文題材料的勵志功能——畢竟,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fā)揮作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绷暯娇倳浽f:“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fā)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彪m說國家出臺的各種教育政策和社會各界的熱心幫扶為“陳時鑫們”搭建了公平競爭的平臺,但如果他們自身缺乏斗志,只想“躺平”,那么,再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再多的愛心幫扶也可能無濟于事。由此可見,只有發(fā)自內心的奮斗不息,方能克服精神的貧窮,從而翻越現(xiàn)實的坎坎坷坷,奮發(fā)向上,一展宏圖。也唯有如此,當代青年才有可能在艱難困苦中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提升人生的高度。(主體段論據(jù)典型精當,論證富有極強的說服力。分析部分緊扣話題關鍵人物陳時鑫著筆,凸顯極強的中心意識。結論部分將“奮斗”與人生的寬度和高度緊密聯(lián)系起來,層層挖掘,使論證具有強烈的心理沖擊力。)
當代青年志存高遠、善假于物,必能激發(fā)奮斗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第三個分論點從“當代青年”的視角切入,從整體上揭示陳時鑫事例的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使論證高屋建瓴。)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正如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所言:“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是中華民族大有可為的大好時代。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作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我們當志存高遠,善假于物,抓住這個難得的大好時機,乘教育公平之東風,以奮斗之姿,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譜寫更加壯麗的人生華章。(引用王陽明的經(jīng)典語錄,巧妙證明當代青年立志奮斗和善假于物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陳時鑫這一個體事例的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擲地有聲,中心突出。)
在論文致謝信結尾,陳時鑫說:“能夠走出大山,不斷向外擴展,讓我的人生遇見了更多的可能性?!睍r代給予新時代青年廣闊的、公平的、發(fā)展的機會,我們當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p>
點評
本文標題暗含“教育公平”和“人生奮斗”兩個關鍵詞,緊扣文題材料,明確提出中心論點。
開篇先聲奪人、水到渠成地提出觀點,材料分析圍繞中心,不僅集中、鮮明,而且極有針對性和深刻性。
主體三個分論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螺旋式上升;各主體段緊密結合文題情境進行思辨,中心明確,以理服人。
最后巧妙引用經(jīng)典論斷,不僅緊扣中心,而且以一當十,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