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學
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按照自己的認知需求和認知興趣,在認知平臺上主動采取各種認知方法來深度加工知識,進而可以從多角度、全方位地形成自己完整的認知系統,同時還可以利用這種認知處理實際問題。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能夠采用多種多樣的提問,以鼓勵學生靈活性、創(chuàng)造力、邏輯性思維的開發(fā),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刻地認識自己,也能夠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中,部分數學教師并沒有開展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教學活動,造成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思考范圍狹窄的現象。深度學習是一種理解性、思維性的學習,重視對知識體系的建構以及知識學習的運用,而問題作為思維的啟動點,常常會被用作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隨著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不斷推進,依據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教師積極運用課堂提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思維的發(fā)展,也能夠通過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從而為初中數學的教學發(fā)展提供一個新方向。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師在課前通過把握班級學生的學情、新課程數學教學目標,再精心預設課堂提出的問題,能夠讓課堂提問具有一定成效。同時教師依據師生之間的互動反饋及時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恰當調整課堂提問的進程,這樣不僅可以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也能夠切實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教師可以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題設計原則。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數學課堂,應該立足學生思維水平以及思維特點,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數學技能、數學方法的掌握以及邏輯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在面向全班學生的教學現狀下,初中數學教師的問題設計以及思維培養(yǎng)要能夠全面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夠讓具有個體差異性的初中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能力提升、高效的思維培養(yǎng)。
深度學習理念下,課堂提問教學更加重視學習評價在課堂中的切實體現與實施落實。學習評價是以學習目標為基準,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課堂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性以及個體差異,這樣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情、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此外,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批判性地開展學習,從而建構自身對數學知識能力的認知結構,并且精心設計數學課堂的提問問題,以問題提出為方式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通過學生反饋以及課堂反思來進一步落實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通過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提問情況進行深度調查,從問題類型、提問時機、提問對象以及問題回答情況,對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展開如下分析: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中提問的問題類型大概可以分為記憶型問題、理解型問題、運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以及創(chuàng)造型問題,并且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是以理解型問題和分析型問題為主,另外幾種問題相對來說提問較少,對創(chuàng)新型問題在課堂之中出現的頻率更是少之又少。這說明了大部分數學教師會運用記憶型和理解型這種簡單數學問題作為鋪墊,以此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也會結合分析型問題和應用型問題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這種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能夠逐步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與發(fā)展。
提問可以集中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也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把握有效的提問時機是十分重要的,恰當、及時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當前大部分教師會選擇在課堂教學之初,運用理解型和記憶型問題來幫助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數學知識,然后再引出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隨著教學內容教授以及教學方法的逐步開展,教師會適時穿插一系列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最后教師也會在教學結束之后提出思維型問題和創(chuàng)造型問題,促進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這一課的教學內容。
實際調查和訪談發(fā)現,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提問中會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而公平、公正、科學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而在實際課堂提問中,積極、活躍并且愿意展現自己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占比是很高的,這部分學生屬于主動性。但是有部分學生由于自身性格原因,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會表現得較為被動,而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也會偏向于選擇主動、活躍的學生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會容易忽視因為基礎較差、怕犯錯不肯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實施與開展,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水平進行有效的衡量與探討,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提問的效果,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問題回答多是以理解型問題和分析型問題為主,其中理解型問題的占比最高,而對分析型問題、運用型問題和創(chuàng)造型問題的回答則會略低。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達到深度學習能力的學生占比是比較高的。
根據中國初中數學的課堂問題現狀來判斷,雖然有部分數學教師會在備課中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設計課堂教學問題,但少部分數學教師卻表示偶爾也會耗費時間設計問題,同時也有很小部分教師表示并沒有用備課時間設計課堂教學問題,從而可看出多數教師對教學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并非特別關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教師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對已掌握知識進行改造與重組的重要方式,同時通過科學、合理問題的提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fā)他們的認知沖突,幫助學生能夠對所學內容提出懷疑,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提問之前會設置相應的問題情景,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問題回答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也有極少數教師不重視問題情景設計,這也充分說明多數教師能夠意識到恰當的問題情景設計,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然而依然有部分數學教師對課堂問題設計處于不甚重視的情況,也不愿花費時間去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情去設計引導性、思維性的數學問題,更不用提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來,教師的課堂提問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與回答,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步喪失對數學學習以及數學問題解答的興趣,這對初中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以及終身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課堂提問有效性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能夠通過對問題內容設計、把握問題提出的時機,而后借助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探索,進而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并且能夠提出質疑,實現具體化的教學目標。但是當前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有效提問,只是為了檢測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是為了落實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方式,這種理解過于片面性并且也沒有真正反映出有效提問的含義。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之中很難把握提問時機以及問題的難度,導致數學課堂的提問不能發(fā)揮實際應有的效果。
1.把握深度學習理念
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能夠影響教學行為,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正確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教學背景下,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索、知識學習、知識發(fā)現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同時教師也需要掌握科學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中植入深度學習的理念,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數學學習中,如此才能夠進一步落實深度學習。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積極落實深度學習。在“反比例函數”一課的教學中,以往教師會首先講解課本中的例題,再設計相應的數學問題來鞏固學生知識,活化他們的思維。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要能從學生思維發(fā)展、主動學習、發(fā)現問題的層面來思考,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實際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知識入手,討論函數中兩個變量的關系,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生活化的課堂問題,讓他們能主動去探索、去求知,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感悟知識,也能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2.深度分析教材內容
教材是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只有充分理解教材內容才能夠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課堂提問有效性。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現階段的數學教材更加注重應用能力、邏輯思維、幾何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加強。因此,數學教師在分析教材內容時要能夠從生活化、思維化、工具化、結構化幾個方面入手,從而把握數學學科中的核心素養(yǎng),以此為課堂提問的實施作好保障。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一課時,教師分析教材內容時需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精準把握重點,設計相關的課堂問題。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數的關系式,從而進一步鞏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進一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與逆向邏輯思維的能力。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此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
3.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怎樣讓每位學生都全身心參與課堂提問,是深度教學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教學效果良好與否的重要體現。新課程標準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教師要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以及學習進度,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此外,教師也需要積極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提問中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問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課堂提問質量。教師也要在提問中融入趣味性內容,激發(fā)學生回答問題、分析問題的興趣。
例如,在“相似圖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展示了兩張“一大一小籃球”的圖片,然后提出問題:“這兩張圖片上的內容相似嗎?”有的學生說相似,也有的學生說不相似。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隨之教師又展示了兩張“不同角度拍攝同一輛汽車”的圖片,問道:“你們看這兩張圖片相似嗎?”學生在觀察之后都紛紛回答相似。這樣趣味性對問題不僅加速了學生的認知,也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課堂之中。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積極運用課堂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要注重問題的趣味性,這樣既能提升提問效果,也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4.精心設計課堂問題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深入學習的關鍵部分,也是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良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深入學習視域下,數學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有效發(fā)展。此外,針對課堂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師需要動態(tài)化地設計課堂問題,如此才能夠運用問題讓學生進入深度思考、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
以“銳角三角函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中首先設計如下問題:“為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A地區(qū)想在一座山腳下有機井房的荒山上沿山坡鋪設一排灌溉水管,從而達到灌溉目的,現在測量得知斜坡仰角為30度,如果出水口高度為35米,則水管長度為多少?”學生可以結合已學過的“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對邊是斜邊的一半”的知識解決問題。而后教師將問題的條件改為:“如果出水口高度為50米,那么需要水管多少米?”并且運用小組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積極探索從而尋找解題策略,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也能促進他們合作能力、探究思維的發(fā)展。
1.預留思考時間
思考是學生思維活躍思維萌動的一種狀態(tài),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設計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能夠在情景中提出質疑,從而探究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擴展和創(chuàng)新。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之后,要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思考時間。合理的思考時間能夠體現出教師對課堂的精準把握,也能夠使學生的思考更加全面,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他們思考問題的邏輯縝密性,也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問題回答的正確率。
例如,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圓的性質都有哪些,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給大家6分鐘的思考時間,先自己總結再在小組內部討論?!苯處熢谠O計問題之后,要根據問題難易程度給學生預留不同的思考時間,學生自我思考能夠讓他們的思維得以發(fā)揮,而小組之間的探索與交流也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深入全面地進行思考,從而進入深度學習、深入探索的狀態(tài)。同時,在課堂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有效思考,如總結法、形象法、發(fā)散法等,根據所設計問題的形式、難度,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思考方法,預留一定的思考時間,以此提高學生有效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回答問題的質量。
2.注意傾聽回答
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中學生是課堂的教學主體,因此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表達機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細心聆聽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陳述,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重視,能夠為其在課堂中主動表現自我而創(chuàng)造的有利條件。此外,也有學生由于自身能力原因,在回答問題時會出現抓不住重點或者不正確、不全面的情況。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能打斷學生,在學生回答之后給予合適的引導或者補充,以此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以“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課堂提問為例,教師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最近水果超市正在銷售一種精致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10元,則每天可售出400千克。調查分析發(fā)現,在進貨價格不改變的情況下,如果每千克漲價1元,那么每日銷量將減少20千克,現在超市想要在每天保證盈利6000元的同時又讓顧客能夠感覺到優(yōu)惠,那么每千克水果應該漲價多少元?”經過短暫的思考和分析,一位學生主動來回答,由于緊張該名學生在回答過程中語言不是很流利,教師在認真傾聽完之后,首先對學生的主動回答給予表揚,再結合回答給予了恰當的評價。
3.結合問題追問
追問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結果再進行針對性的二次提問。二次提問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深度認知。在深度學習的視域下,將追問落實到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認知活動和認知學習,從而在二次追問的回答過程中對自己的回答及發(fā)言進行有效的補充、驗證和完善,這樣既能升華數學問題,也能夠達到最佳的提問效果。
例如,在“隨機事件與概率”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內容,然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學校中有六位學生即將參與唱歌比賽,校方決定用抽簽的方式決定每個人的出場順序,然后在密閉盒子中放入六個完全一致的小球,每個小球上寫著代表出場順序的數字,然后第一個學生抽取了小球,那么這名學生所抽到的數字有哪幾種可能性結果?”這幾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很快說出了六種結果,分別是1,2,3,4,5,6。然后教師拓展了問題:“第一名學生抽到了2,然后第二名學生抽取,那么他抽到的數字中會是4嗎?”學生在思考之后說出了有可能,但是不一定。教師運用追問的方式,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索這一課的內容,不僅讓學生對問題解決充滿了興趣,也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
4.注重動手實踐
課堂中的動手實踐可以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從思維層面來說,發(fā)現問題遠遠比解決問題重要。因此,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數學教師要為學生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造機會,同時也要能夠給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問題情景中對問題進行發(fā)現和體驗,而后提出更多的問題,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概率”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實踐活動:“①在五個紙團中,分別寫上1,2,3,4,5五個數字。②投擲骰子?!比缓笞寣W生在活動參與中結合“概率”提出問題。很快一位學生在參與完這兩個活動之后提出了問題:“在紙團中抽到5和用骰子擲到5,哪一個概率更大?”通過這個問題設計,數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來驗證,然后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深入認識概率的內容。同時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還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1.收集課堂提問的反饋
學生在課堂中對提問的反應,教師自身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表現,積極的反應可以有助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而消極的反應則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收集課堂提問反饋,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和學習心理。作為教學指導者,教師首先要及時能夠為學生解惑,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有時會無法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教師要給予其必要的幫助。例如,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借由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在加深學生對二次函數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效地去開展這一課的內容學習。此外,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自主性,以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和思維廣度為目標,注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及時反饋,從而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2.培養(yǎng)學生問題的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難以理解的理論或者問題時所產生的求知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也能夠讓學生主動探索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同時數學問題意識也是學生掌握數學、學好數學的必備素養(yǎng)。因此,在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能夠把握好學生的發(fā)展動向,清楚學生學習的疑難部分,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
例如,在“投影”一課中,教師發(fā)現學生對在平面投影上畫出平面圖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不是很理解。對此,教師設計了探究性的問題:“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性質和區(qū)別?!睂W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助觀察,教師不斷地改變木桿以及三角形紙板的位置,適時提出問題:“木桿影子有可能變?yōu)橐稽c,三角形紙板影子可以變?yōu)橐粭l線段嗎?”在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能夠讓他們調動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去理解新問題,而在思考新問題過程中也能夠豐富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認知結構的形成,也可以讓他們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3.積極開展課堂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師回顧、認識、總結課堂教學活動,再以此優(yōu)化下一次設計的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也能夠促進學生數學能力、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教師在課堂提問的反思過程中,要能夠從問題設計、問題提出、學生回答問題情況、學生學習狀態(tài)等方面來發(fā)現問題,再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去反思自身的教學言行,并且能夠在下一次課堂提問中進行檢驗,從而獲得新的教學經驗。
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反思,首先可以從對提問內容的反思開始。教師所反思的教學內容要從反思課堂提問內容是否與教學目標契合、反思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夠具備普遍性和差異性、反思提問內容是否具有思維性和探究性、反思提問內容是否能夠促進學生進入深度學習。其次是對提問方式的反思。教師要能夠從提問語言、提問回答、反饋效果幾個方面開始,明確提問方向、創(chuàng)設提問環(huán)境、選擇合理的提問對象。
綜上所述,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數學課堂提問的開展,教師首先從把握深入學習的理念開始,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精心設計課堂問題,為課堂提問作好準備。然后在課堂提問中要能夠給學生預留思考時間、注意傾聽學生回答、重視問題的追問、注重動手實踐,從而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最后需要注重提問評價,收集課堂提問的反饋,培養(yǎng)學生問題的意識,積極開展課堂的反思,如此在多方面努力下實現深度學習,以此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