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軍,王健,鐘斌理
(1.廈門市兒童醫(yī)院成人內(nèi)科,福建 廈門 361006;2.福建省協(xié)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福建 福州 350000;3.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思明院區(qū)內(nèi)科,福建 廈門 361000)
2 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為糖尿病的主要類型,占85.0%以上[1]。T2DM 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等原因使得血糖水平明顯升高,最終導致T2DM 的發(fā)病,且該病伴隨有嚴重的心臟、腎臟、神經(jīng)損傷、血管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胰島素為T2DM的主要治療手段,外源性胰島素可有效降低個體血糖水平。門冬胰島素30 包括可溶性門冬胰島素和精蛋白門冬胰島素,活性成分為門冬胰島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也可加速葡萄糖的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3]。德谷門冬雙胰島素為兼具長效和速效成分的胰島素,具有血糖控制更平穩(wěn)、作用時間長、低血糖風險小等優(yōu)點,有利于實現(xiàn)血糖全面達標[4]。PAI-1 是體內(nèi)常見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其正常表達有利于維持凝血系統(tǒng)與纖溶系統(tǒng)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脂肪因子主要由脂肪組織分泌與表達的生物活性物質,可參與調節(jié)機體內(nèi)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炎癥因子等釋放過程[5]。脂聯(lián)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因子的重要成員,其表達情況與T2DM 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存在相關性[6]。本研究主要探討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對老年超重T2DM 患者低血糖及血清脂肪因子、PAI-1 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21 年1 月—7 月廈門市兒童醫(yī)院聯(lián)合福建省協(xié)和醫(yī)院診治的老年超重T2DM 患者6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T2DM 診斷標準,具有胰島素治療指征;年齡60~85 歲;24.0 kg/m2≤體質量指數(shù)<27.9 kg/m2;患者既往未接受過胰島素治療。排除標準:1 型糖尿病患者;有嚴重心、腦、肝、腎等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病病史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根據(jù)治療方法把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n]
組別 例數(shù) 病程(年)受教育年限(年)年齡(歲)性別(男/女)糖化血紅蛋白(%)體質量指數(shù)(kg/m2)研究組 33 3.22±0.14 14.22±1.94 75.25±2.11 18/15 8.14±0.28 25.98±1.14對照組 33 3.28±0.22 14.00±1.01 75.33±1.09 17/16 8.11±0.26 25.76±1.65 χ2/t 值 0.122 0.242 0.176 0.061 0.089 0.216 P 值 0.892 0.811 0.856 0.805 0.945 0.814
對照組給予注射門冬胰島素30 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50018,規(guī)格:3 ml:100 單位/支]治療,0.4 IU/(kg·d)。研究組給予注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90017,規(guī)格:3 ml:300 單位/支]治療,0.4 IU/(kg·d)。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根據(jù)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的注射劑量,兩組療程均為8 周。
①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胰島素用量以治療7 d 的用量為準計算,血糖達標標準: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2h 血糖<10.0 mmol/L[7]。②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與餐后2h 血糖值。③記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低血糖情況,低血糖標準:血糖<3.9 mmol/L 或患者存在低血糖癥狀[7],比如精神不集中、昏迷、躁動等。④血清指標: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1~2 ml,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PAI-1、APN 含量。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胰島素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比較(±s)
表2 兩組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比較(±s)
組別 n 血糖達標時間(d)胰島素用量(U)研究組 33 4.02±0.42 146.16±8.54對照組 33 4.05±0.32 183.24±13.79 t 值 0.133 13.132 P 值 0.891 0.000
兩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與餐后2h 血糖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糖變化比較[(±s),mmol/L]
表3 兩組血糖變化比較[(±s),mmol/L]
組別 n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3 8.87±0.29 5.31±0.32 14.60±1.67 6.91±0.65對照組 33 8.82±0.27 6.10±0.35 14.85±1.24 8.13±0.25 t 值 0.103 8.922 0.221 7.877 P 值 0.914 0.002 0.803 0.010
研究組治療期間低血糖發(fā)生率為0.0%,低于對照組的6.1%(2/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63,P>0.05)。
兩組治療后血清PAI-1、APN 含量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AI-1、APN 含量變化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AI-1、APN 含量變化比較(±s)
組別 n PAI-1(AU/ml)APN(μ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3 12.66±1.24 6.75±0.56 5.02±0.23 2.54±0.17對照組 33 12.45±0.38 8.88±0.75 5.04±0.16 3.00±0.22 t 值 0.291 9.913 0.076 9.733 P 值 0.801 0.000 0.942 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胰島素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改善老年超重T2DM 患者的血糖,且可減少胰島素用量。門冬胰島素30 可促進細胞對葡萄糖吸收利用,進入體內(nèi)可抑制肝臟葡萄糖的輸出[8],起效時間較長,可較快達到峰值,從而可快速對血糖濃度進行控制[9],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胰島素之一。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是一種新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由速效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和基礎胰島素德谷胰島素混合組成,兩種成分在臨床上的應用具有互不干擾、獨立存在等優(yōu)勢,能夠進一步改善血糖控制能力,也能夠兼顧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并且其餐時方案注射次數(shù)和劑量也比較少[10]。此外,德谷門冬雙胰島素中德谷組分以“T3R3”構象穩(wěn)定存在,能夠長時間發(fā)揮血糖控制作用,可降低餐時方案注射次數(shù),還可以減少肝糖輸出與抑制胰高糖素分泌[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期間低血糖發(fā)生率為0.0%,低于對照組的6.1%,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門冬胰島素30 與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治療在低血糖發(fā)生率方面無明顯差異,治療安全性均較高。從機制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T2DM 患者的治療中,門冬胰島素30 的兩種藥物成分可發(fā)揮疊加效應,可以實現(xiàn)平穩(wěn)且持久的基礎胰島素供應[11-13],而德谷門冬雙胰島素也擁有長效胰島素和速效胰島素成分,可使得門冬胰島素的作用時間延長。二者各有優(yōu)勢,因而在降低血糖發(fā)生概率上無顯著差異。
脂肪組織不僅能夠調節(jié)能量平衡、儲存和釋放脂質,還能夠表達和分泌大量脂肪因子,包括抵抗素、瘦素、脂聯(lián)素等。其中,APN 是具有多種作用的脂肪因子,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等作用[14],與糖尿病關系密切。PAI-1 是一種多功能蛋白酶,存在于所有人體組織中,且脂肪組織中也可以生成PAI-1,而PAI-1 水平的紊亂可導致T2DM 的發(fā)生。有研究表明[15],PAI-1 的升高可能是高胰島素血癥、高甘油三酯及高血糖等代謝紊亂共同作用的結果,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PAI-1、APN 含量低于治療前,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表明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抑制老年超重T2DM 患者血清PAI-1、APN 的釋放。從機制上分析,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含有70.0%的德谷胰島素和30.0%的門冬胰島素,能夠以復方制劑的形式存在,在綜合降糖優(yōu)勢及安全性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16],從而有利于降低患者PAI-1、APN 的含量。
總之,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降低老年超重T2DM患者血糖濃度,減少胰島素用量,抑制血清PAI-1、APN 的釋放,且低血糖發(fā)生概率較小,安全可靠。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今后的追蹤研究中將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期進一步深入研究德谷門冬雙胰島素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