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微 張軍
摘 ?要:《板橋家書》是由清代鄭燮編著的家書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明清新詞新義。該書有明代新詞新義33個,清代新詞新義25個,可以為語文辭書提前書證、補充詞條與例證提供參考?!栋鍢蚣視分械男略~新義具有以下特點:方言詞語較為豐富,文藝術(shù)語比較鮮明,詞語生命力較強。對《板橋家書》中的事態(tài)助詞“來”、語氣副詞“并”、虛詞“不過”“了”等進行分析,則有助于深化對近代漢語的虛詞研究。
關(guān)鍵詞:《板橋家書》;新詞新義;虛詞;近代漢語
一、引言
《板橋家書》共收鄭燮(號板橋)寫給堂弟鄭墨的家書十六通,計一萬余字。雍正十年(1732),鄭燮在杭州時撰寫了第一通家書《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乾隆十四年(1749),他將十六通家書編訂刊刻。板橋家書主要論述讀書做人的道理、如何教育子女等,感情真摯坦率,語言清新自然,大量使用口語,曉暢易懂。
關(guān)于漢語語料的選擇,王力曾指出:“古代一切用漢語寫下來的文字記載,對漢語史來說,都有作為資料的價值。但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接近口語的作品?!盵1](P23)可見,研究漢語史,首先要選取接近口語的文獻,這是漢語史研究者的共識。相較于古代漢語,近代漢語因新詞新義的大量涌現(xiàn)與多種新句型的頻繁使用,使?jié)h語反映概念更加準確[2](P8)。明清時期屬于近代漢語發(fā)展的后期,這一時期恰好處于漢語詞匯發(fā)展的過渡階段,既有對宋元時期漢語詞匯的繼承,又與現(xiàn)代漢語詞匯聯(lián)系緊密。部分學者將明清時期視作整體,考察詞匯在近代漢語后期的面貌與發(fā)展?!睹髑鍏钦Z詞典》依據(jù)明清時代吳語地區(qū)作者的作品,收錄了17000多個詞目[3]。劉宏麗[4]、曾昭聰[5]分別對明清敬謙語、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張赪聚焦于明清時期事態(tài)助詞“來”的用法,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方言相關(guān)研究,總結(jié)了時態(tài)助詞“來”的功能演變[6]。顯然,以明清為整體,能夠在更宏觀的層面上揭示詞匯面貌。同時,在近代漢語明清文獻的選擇上,學界大多將《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紅樓夢》《儒林外史》《兒女英雄傳》等通俗文學作品作為研究對象[7]-[12]。而一些文白混雜的文獻,卻未得到應(yīng)有關(guān)注,《板橋家書》亦是如此。汪維輝認為,對于此類文獻,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主要是對比法),將其中的口語成分剝離出來[13]。這表明,文白混雜的文獻經(jīng)科學方法處理后,同樣對漢語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語料價值。
據(jù)初步查檢,《漢語大詞典》[14]中征引《板橋家書》為書證的詞條共有87個(含17個成語),其中,有14個詞語與9個成語將之作為首見書證。由此不難窺見,它在漢語詞匯史上是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有鑒于此,本文擬對《板橋家書》中的新詞新義及部分虛詞進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討其主要特征與詞匯史價值。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引《板橋家書》的語料,均來自樓含松主編的《中國歷代家訓集成·第八冊·清代編三》[15],該冊共收錄了14部家訓著作,其中的《鄭板橋家書》即是鄭燮所手訂的《板橋家書》,由伍姬穎點校。
二、《板橋家書》中的新詞新義
關(guān)于新詞新義的判定,本文主要參照《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漢大》)、白維國主編的《近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近漢》)[16]的首引用例,并輔以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以下簡稱“漢籍全文”)。據(jù)初步統(tǒng)計,《板橋家書》中有明代新詞24個,新義9個,清代新詞15個,新義10個,共計58個。
(一)明代新詞新義
在《板橋家書》中,共有24個明代新詞,其中,《漢大》首例書證為明代文獻的有7個,《近漢》首例書證為明代文獻的有3個,《漢大》《近漢》首例書證均為明代文獻的有5個;查檢漢籍全文,可提前9個詞語的首例書證至明代。具體如表1所示:
《板橋家書》中的24個明代新詞,《漢大》均有收錄,其中,12個詞語的首例書證可提前至明代,它們分別是:暗笑、各種、壞人、霉爛、門檻、嬸娘、漱口、笑罵、雅事、言喘、爭吵、制錢?!督鼭h》僅收錄了9個,它們分別是:把柄、借光、嬸娘、實落、太太、唾馀、頑耍、言喘、爭吵。其中,“唾馀”可提前至明代?!稘h大》中的“壞人”“霉爛”與《近漢》中的“唾馀”皆為孤證,《板橋家書》可補充例證。
《板橋家書》在明代產(chǎn)生新義的詞語共有9個,其中,《漢大》首例書證為明代文獻的有3個,《近漢》僅有1個;查檢漢籍全文,可提前5個詞語的首例書證至明代。具體如表2所示:
上述9個詞語,《漢大》均有收錄,其中,6個詞語的首例書證可提前至明代,它們分別是:離奇、詩箋、太過、天生、孝廉、真意?!督鼭h》僅收錄了1個,即“天生”。《漢大》中的“天生”“霄漢”僅引一例書證,《板橋家書》可補充。
(二)清代新詞新義
《板橋家書》有15個清代新詞,我們以《板橋家書》的成書時間為界,將詞語按照詞典的首例書證時代分類,其中,早于《板橋家書》(1645—1729)的有5個,與它同時(1730—1750)的有10個。具體如表3所示:
《板橋家書》中的15個清代新詞,《漢大》均有收錄,其中,4個詞語的書證可提前至《板橋家書》,它們分別為:鼓兒詞、雋品、密栗、全數(shù)?!督鼭h》僅收錄了3個,它們分別為:鼓兒詞、全數(shù)、推廓,其首引書證均滯后于《板橋家書》?!稘h大》中的“姑縱”“全數(shù)”與《近漢》中的“推廓”,僅有一例書證,《板橋家書》可補充。
《板橋家書》在清代產(chǎn)生新義的詞語有10個,其中,早于《板橋家書》的有3個,與它同時的有7個。具體如表4所示:
上述10個詞語,《漢大》均有收錄,其中,2個詞語的書證可提前至《板橋家書》,它們分別是:及身、修潔?!督鼭h》均失收。
(三)《板橋家書》新詞新義的特點
據(jù)我們統(tǒng)計,部分新詞新義僅在《板橋家書》中出現(xiàn),而未出現(xiàn)在同時代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未流傳到后世,如“酒董”“缺阨”“推廓”“頑具”“秀活”
“龍鳳茶”等。這些新詞新義顯然屬于鄭燮個人的言語創(chuàng)新。同時,也有不少新詞新義沿用至今且詞義未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1.方言詞語較為豐富
袁賓指出,近代漢語文獻語言“常常帶有明顯的方言色彩”[2](P23)。通過查檢《漢語方言大詞典》[17],可以發(fā)現(xiàn),《板橋家書》中的部分新詞具有方言色彩,據(jù)統(tǒng)計,共有6例。
【刻刻】時時;常常?!稘h大》首例征引《醒世恒言》[14](第2卷,P675)。《板橋家書》凡3見。例如:
(1)《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當刻刻尋討貫串,一刻離不得。[15](P4699)該詞主要見于江淮官話、吳語[17](P3555)。
【嬸娘】嬸母。《近漢》首例征引祝允明《野記》[16](P1921)。
《漢大》首例征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14](第4卷,P422),書證滯后?!栋鍢蚣視酚?例:
(2)《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又有五言絕句四首,小兒順口好讀,令吾兒且讀且唱,月下坐門檻上,唱與二太太、兩母親、叔叔、嬸娘聽,便好騙果子吃也。[15](P4707)
該詞主要見于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吳語等[17](P5853)。
【實落】實在;誠心;不虛假。《漢大》首例征引王守仁《傳習錄》[14](第3卷,P1618)?!栋鍢蚣視酚?例:
(3)《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王、孟詩原有實落不可磨滅處,只因務(wù)為修潔,到不得李、杜沉雄。[15](P4708)
該詞主要見于冀魯官話、膠遼官話等[17](P3691)。
【太太】曾祖母;祖母?!稘h大》首例征引《史忠正公集》卷三[14](第2卷,P1463)。《近漢》首例征引張四維《雙烈記》[16](P2068)。《板橋家書》有1例:
(4)《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又有五言絕句四首,小兒順口好讀,令吾兒且讀且唱,月下坐門檻上,
唱與二太太、兩母親、叔叔、嬸娘聽,便好騙果子吃也。[15](P4707)
該詞主要見于江淮官話、吳語等[17](P658)。
【言喘】說話;吭聲?!督鼭h》首例征引《西游記》[16](P2391)?!稘h大》首例引《醒世姻緣傳》[14](第11卷,P8),書證滯后。《板橋家書》有1例:
(5)《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惡得形諸篇翰以自取戾乎?[15](P4703)
該詞主要見于中原官話、晉語、蘭銀官話[17](P2829)。
【太過】太;過分?!栋鍢蚣視酚?例:
(6)《焦山讀書寄四弟墨》:怒眉瞋目,叱為異端而深惡痛絕之,亦覺太過。[15](P4696-4697)
該詞主要見于粵語[17](P659)。
鄭燮為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曾任山東范縣知縣、濰縣知縣,后寓居揚州。據(jù)鄭燮的生活軌跡推測,其方言背景應(yīng)以江淮官話與吳語為主,任職期間或多或少受到中原官話、膠遼官話的影響。其中,“太過”于明代產(chǎn)生新義“過分”,來自粵方言。目前未能確切解釋《板橋家書》這個詞語的來源,可能是鄭燮出游途中所接觸到的,抑或是受周圍人影響而習得的。
2.文藝特色比較鮮明
《板橋家書》明清新詞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有關(guān)文藝的專業(yè)術(shù)語較多,這與鄭燮撰寫家書的主要目的有關(guān),即教導堂弟如何讀書為文。一般認為,新詞新義大多來自于口語,而《板橋家書》中的12個文藝術(shù)語通常出現(xiàn)在莊重典雅的語境中,具有書面語性質(zhì)、正式體特征,這對于研究新詞新義與書面語的關(guān)系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在《板橋家書》中的文藝術(shù)語中,表示事物或概念的有6個,它們分別為:貴品、叢書、鼓兒詞、雋品、詩箋、雅事。例如:
(7)《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詩人李白,仙品也,王維,貴品也,杜牧,雋品也。[15](P4697)
“貴品”是指華貴的詩品?!稘h大》首例即引上例[14](第10卷,P153)。
表示性質(zhì)或狀態(tài)的有5個,它們分別為:馨逸、澹遠、簡煉、修潔、秀活。例如:
(8)《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王逸少、虞世南書,字字馨逸,二公皆高年厚福。[15](P4697)
“馨逸”形容書畫等美妙飄逸?!稘h大》首例即引上例[14](第12卷,P443)。
表示動作或行為的有1個,即“翻刻”:
(9)《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近世所存漢、魏、晉叢書,唐、宋叢書,《津逮秘書》,《唐類函》,《說郛》,《文獻通考》,杜佑《通典》,鄭樵《通志》之類,皆卷冊浩繁,不能翻刻,數(shù)百年兵火之后,十亡七八矣。[15](P4698)
“翻刻”本指依原刻本影寫而后上板重刻,后亦泛指翻印。《漢大》首例引楊慎《丹鉛總錄》[14](第9卷,P687)。
3.詞語生命力較強
通過查檢《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18],可以發(fā)現(xiàn),《板橋家書》新詞新義的生命力較強,有75%的詞語至今仍在使用,其中,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是常用詞。據(jù)初步統(tǒng)計,《板橋家書》中的28個新詞被《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入,其中,有21個詞義沿用至今。詞義發(fā)生變化的有7個,其中,明代詞語有3個,分別為:調(diào)羹、太太、霄漢;清代詞語有4個,分別為:鼓兒詞、棘刺、門館、受病。例如:
(10)《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惟太白長流夜郎。然其走馬上金鑾,御手調(diào)羹,貴妃侍硯,與崔宗之著宮錦袍游遨江上,望之如神仙。過揚州未匝月,用朝廷金錢三十六萬,凡失路名流,落魄公子,皆厚贈之。此其際遇何如哉
這里的“調(diào)羹”指調(diào)和羹湯,后多用作皇帝賞識臣下。《漢大》首例引屠隆《彩毫記》[14](第11卷,P313),《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羹匙”[18](P1299)。
(11)《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近日頗有聽鼓兒詞,以斗葉為戲者,風俗蕩軼,亟宜戒之。[15](P4702-4703)
這里的“鼓兒詞”指曲藝名?!稘h大》[14](第12卷,P1389)、《近漢》[16](P666)首例皆引《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書證滯后。《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大鼓的唱詞”[18](P470)。
詞義沿用至今的有21個,其中,明代詞語17個,它們分別為:暗笑、把柄、翻刻、壞人、借光、離奇、霉爛、門檻、嬸娘、實落、漱口、天生、唾馀、笑罵、匝月、爭吵、制錢。清代詞語4個,它們分別為:叢書、費時、簡煉、全數(shù)。而“離奇”“天生”“叢書”則屬于新義沿用。例如:
(12)《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誤,為師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盡心,子弟復(fù)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學,此最是受病處。[15](P4707)
這里的“暗笑”指暗中譏笑?!稘h大》首例引《兒女英雄傳》[14](第5卷,P800),書證滯后。
(13)《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近世所存漢、魏、晉叢書,唐、宋叢書,《津逮秘書》,《唐類函》,《說郛》,《文獻通考》,杜佑《通典》,鄭樵《通志》之類,皆卷冊浩繁,不能翻刻,數(shù)百年兵火之后,十亡七八矣。[15](P4698)
這里的“叢書”是指根據(jù)一定目的和使用對象,選擇若干種書編為一套,在一個總名稱下刊印。《漢大》首例引葉名灃《橋西雜記·叢書》[14](第2卷,P893),書證滯后。
三、《板橋家書》中的近代虛詞
《板橋家書》使用了很多近代漢語虛詞,如助詞“來”、副詞“并”、虛詞“不過”和“了”等,深入挖掘《板橋家書》的虛詞用法,可以為近代漢語語法研究提供佐證。
(一)事態(tài)助詞“來”
事態(tài)助詞的語法意義是在于指明事情所處的狀態(tài)。曹廣順認為,事態(tài)助詞“來”是給句子所陳述的事件、過程加上了一個“曾經(jīng)”的標志[19](P98),其語法位置通常位于分句或全句的末尾。唐代以后,開始出現(xiàn)相關(guān)用例;至明代,“來”的使用頻率仍然較高。在《板橋家書》中,事態(tài)助詞“來”凡6見,例如:
(14)《焦山讀書寄四弟墨》:后八百年而有漢明帝,說謊說夢,惹出這場事來,佛實不聞不曉。[15](P4697)
(15)《淮安舟中寄舍弟墨》:細細想來,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開,他若推廓得開,又不是秀才了。[15](P4699)
(16)《范縣署中寄舍弟墨》:設(shè)我至今不第,又何處叫屈來,豈得以此驕倨朋友?[15](P4700)
(17)《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即如“漢陽諸姬,楚實盡之”,諸姬是若干國?楚是何年月日如何殄滅他?亦尋不出證據(jù)來。[15](P4701)
(18)《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15](P4704)
(19)《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愚兄而今已發(fā)達矣,人亦共稱愚兄為善讀書矣,究竟自問胸中擔得出幾卷書來?[15](P4707)
在上述例句中,有兩例事態(tài)助詞“來”用于反詰句。張赪指出,后期近代漢語中,事態(tài)助詞“來”常用于反詰、感嘆、強調(diào)這三類句式,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6]。張赪考察了明清十數(shù)種文獻中“來”的分布,發(fā)現(xiàn)它在《金瓶梅》《醒世姻緣傳》中的使用頻率極高,兩書作者一般認為具有山東方言背景,因此,可將事態(tài)助詞“來”的高頻使用視作當時山東方言特點的體現(xiàn),山東方言至今仍有這種用法[6]。鄭燮曾在山東為官多年,對山東方言應(yīng)該較為熟悉,《板橋家書》中事態(tài)助詞“來”的使用可視為地域特點的反映。
(二)“不過”
范圍副詞“不過”來源于否定副詞“不”與動詞“過”的連用,本義為“不超過”。“不過”從與名詞或名詞短語充當?shù)闹^語結(jié)合,發(fā)展到與動詞性謂語結(jié)合,成為范圍副詞,表示“只,僅僅”[14](第1卷,P440),不晚于宋代[20](P433)?!栋鍢蚣視分?,范圍副詞“不過”有2例,例如:
(20)《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放翁詩則又不然,詩最多,題最少,不過《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興》而已。[15](P4703)
(21)《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若王摩詰、趙子昂輩,不過唐、宋間兩畫師耳
在漢語史上,很多轉(zhuǎn)折連詞均來源于限定范圍副詞。蔣冀騁、吳福祥指出,“只是”來源于范圍副詞“只”,“但是”來源于范圍副詞“但”[20](P512-515)。王霞指出,北宋時,表限定范疇的“不過”進一步
虛化,用于表修正或限制的輕微轉(zhuǎn)折范疇[21]?!督鷿h語虛詞詞典》將它解釋為“連接分句,表示語意轉(zhuǎn)折”[22](P50)。在《板橋家書》中,轉(zhuǎn)折連詞“不過”凡3見,例如:
(22)《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至于《春秋》一書,不過因赴告之文,書之以定褒貶。[15](P4701)
(23)《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其所延師,不過一方之秀,未必海內(nèi)名流。[15](P4707)
(24)《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愚兄而今已發(fā)達矣,人亦共稱愚兄為善讀書矣,究竟自問胸中擔得出幾卷書來?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15](P4707)
(三)語氣副詞“并”
在《板橋家書》中,語氣副詞“并”也值得關(guān)注。近代漢語語氣副詞“并”,“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語氣,相當于‘決‘絕”[16](P93),最早見于唐代[23]。《板橋家書》有2例,例如:
(25)《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愚兄為秀才時,檢家中舊書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燈下焚去,并不返諸其人。[15](P4696)
(26)《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如隱公并不可考,便從桓、莊起亦得。[15](P4701)
(四)“了”
近代漢語虛詞“了”有動態(tài)助詞、語氣詞兩種用法。其中,動態(tài)助詞“了”在唐代產(chǎn)生[24](P286),經(jīng)常置于動詞或形容詞之后,表示動作、行為、狀態(tài)的完成或?qū)崿F(xiàn)[16](P1160)?!栋鍢蚣視分?,動態(tài)助詞“了”的用法僅有1例:
(27)《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起手便錯走了路頭,后來越做越壞,總沒有個好結(jié)果。[15](P4702)
典型的句末語氣詞“了”在南宋發(fā)展成熟[24](P287),主要用于表示句中陳述內(nèi)容的完成或?qū)崿F(xiàn)[16](P1160)。《板橋家書》中,句末語氣詞“了”的用法僅有1例:
(28)《淮安舟中寄舍弟墨》:細細想來,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開,他若推廓得開,又不是秀才了。[15](P4699)
當“了”既位于動詞后又位于句末時,可能會兼具兩種功能,這樣的用法《板橋家書》也有1例:
(29)《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而好人為壞人所累,遂令我輩開不得口;一開口,人便笑曰:“汝輩書生,總是會說,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說了?!盵15](P4702)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板橋家書》呈現(xiàn)出文白混雜的語言面貌,其中的白話成分對近代漢語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語料價值。本文首先對《板橋家書》中的58個明清新詞新義進行了梳理、分析,這些新詞新義可以為語文辭書提前書證、補充詞條與例證提供參考。比如,鼓兒詞、雋品、密栗、全數(shù)、及身、修潔6個詞語,《板橋家書》要早于《漢大》所舉首例;鼓兒詞、全數(shù)、推廓3個詞語,《板橋家書》要早于《近漢》所舉首例;其中的45個詞語,更是為《近漢》所失收。《漢大》所收的明代詞語“壞人”“霉爛”“天生”“霄漢”和清代詞語“姑縱”“全數(shù)”,以及《近漢》收錄的明代詞語“唾馀”和清代詞語“推廓”,均是孤證,《板橋家書》可以彌補例證的不足。在這一基礎(chǔ)上,我們對《板橋家書》中新詞新義的主要特點進行了歸納:方言詞語較為豐富;文藝術(shù)語比較鮮明;詞語生命力較強。同時,我們還對《板橋家書》中的事態(tài)助詞“來”、語氣副詞“并”、虛詞“不過”和“了”等進行了簡要分析,這不僅可以為近代漢語虛詞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對相關(guān)虛詞的語法化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蔣紹愚指出:“近代漢語語法詞匯的研究資料,主要就是在近代漢語時期中反映口語的文字。”[25](P18)本文的初步探索表明,以《板橋家書》為代表的文人家書,能夠極大地豐富近代漢語研究語料,值得學界格外重視。
參考文獻:
[1]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2]袁賓.近代漢語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3]石汝杰,[日]宮田一郎.明清吳語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4]劉宏麗.明清敬謙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曾昭聰.明清俗語辭書及其所錄俗語詞研究[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6]張赪.后期近代漢語事態(tài)助詞“來”的功能及演變[J].中國語文,2021,(6).
[7]黃健.《西游記》詞匯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8]朱星.《金瓶梅》的詞匯、語匯札記[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1).
[9]譚安萍.《醒世恒言》俗語詞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0]張夏.《紅樓夢》詞匯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11]遇笑容.《儒林外史》詞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2]杜春艷.《兒女英雄傳》俗語詞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13]汪維輝.漢語史研究的對象和材料問題——兼與刁晏斌先生商榷[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4).
[14]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15][清]鄭燮.鄭板橋家書[A].樓含松主編.中國歷代家訓集成·第八冊·清代編三[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16]白維國.近代漢語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17]許寶華,[日]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
[1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
[19]曹廣順.近代漢語助詞[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20]蔣冀騁,吳福祥.近代漢語綱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1]王霞.轉(zhuǎn)折連詞“不過”的來源及語法化過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22]鐘兆華.近代漢語虛詞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
[23]田旭紅,徐彩華.語氣副詞“并”的語法化及動因[J].語言研究,2022,(3).
[24]張詠梅,邱冰,張赪.漢語簡史[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6.
[25]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The Value of History of Chinese Lexicon in Banqiao Jiashu(《板橋家書》)
Ma Wei,Zhang Ju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10, China)
Abstract:Banqiao Jiashu(《板橋家書》), as a collection of family letters written by Zhengxie in Qing dynasty, contains a wealth of pre-modern Chinese vocabularies and new meanings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33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of Ming dynasty, 25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of Qing dynasty, which can advance the documentary evidences, complete the word entries and add more examples. The new vocabularie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containing relatively abundant dialect words and distinct literary terms; more than half of the new words are still used today. Analyzing its auxiliary word “l(fā)ai(來)”, modality adverb “bing(并)”, function words “buguo(不過)” and “l(fā)e(了)”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study on function words.
Key words:Banqiao Jiashu(《板橋家書》);new words and meanings;function words;pre-modern Chinese
現(xiàn)代語文202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