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黃瑾
天氣漸暖,晚上下班后約上三五好友,大快朵頤一頓海鮮大餐,聊聊人生,談談理想,堪稱人間一大樂事。除了享受美味外,你是否知道,飯桌上剩下的貝類,在傳統(tǒng)中醫(yī)藥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來源于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的貝殼。我國沿海一帶均有分布。別名生蠔、海蠣子、牡蛤等。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味咸,微寒,歸肝、膽、腎經(jīng)。生牡蠣具有重鎮(zhèn)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jié)的功效,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疬痰核、癥瘕痞塊;煅牡蠣具有收斂固澀、制酸止痛的功效,用于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崩漏帶下,胃痛吞酸。常用量9~30克,先煎。
1.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癥 失眠是現(xiàn)代都市常見病,遷延難愈,容易反復。對這類患者開具的中藥中常包含牡蠣。牡蠣能重鎮(zhèn)安神,臨床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龍骨等配合應用。
2.肝陽上亢、頭暈目眩,以及肝風內(nèi)動、驚癇、四肢抽搐等癥 本品有平肝潛陽、益陰之功。用治陰虛陽亢、頭暈目眩、煩躁不安、耳鳴,常與龍骨、龜甲、白芍同用。對邪熱傷陰、虛風內(nèi)動,可配伍龜板、鱉甲等同用,有養(yǎng)陰息風的功效。
3.遺精、崩漏、虛汗、泄瀉、帶下等癥 本品煅后有收斂固澀作用。可治療自汗、盜汗、遺精、滑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等滑脫之癥。用治自汗、盜汗,與麻黃根、浮小麥同用;也可將牡蠣研粉,撒出汗處,有止汗作用。牡蠣入腎經(jīng)可治腎虛、遺精、滑精、崩漏、帶下癥等。
4.瘰疬、癭瘤等癥 牡蠣軟堅化痰,可治瘰疬、癭瘤等癥。治氣滯血瘀癥瘕積聚,常與鱉甲、丹參、莪術(shù)同用。
5.用于胃痛泛酸 煅牡蠣制酸以除痛,適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癥。
為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澳洲鮑或白鮑的貝殼。別名鮑魚殼、鮑魚皮、關(guān)海決等。始載于《名醫(yī)別錄》,列為上品。分布于遼寧、山東沿海,南海東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的海域。味咸,性寒。歸肝經(jīng)。具有平肝清熱、清肝明目的功效。生石決明主要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驚癇抽搐、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骨蒸癆熱、淋癥;煅石決明用于瘡瘍久潰不斂,胃酸過多的胃脘疼痛及外傷出血。常用量3~15克,打碎先煎。
1.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本品咸寒清熱,專人肝經(jīng),有平肝陽、清肝熱之功。肝陽上亢、肝火亢盛、頭暈頭痛、煩躁易怒者,可與夏枯草、鉤藤、菊花等清熱平肝藥物同用。
2.用于目赤、翳障、視物昏花 本品清肝火而明目退翳,為治目疾之常用藥。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可與黃連、龍膽草、夜明砂同用;也可與夏枯草、決明子、菊花等配伍。治風熱目赤、翳膜遮睛,常與蟬蛻、菊花、木賊等配伍。
3.收斂、制酸、止痛、止血 煅石決明可用于胃酸過多之胃脘痛;研末外敷可治外傷出血。
脾胃虛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貝殼。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浙江、江蘇、山東、廣東、遼寧等地。別名蚶子殼、毛蛤、蚶殼、血蛤皮等。始載于《本草備要》。味咸,性平。入肝、肺、胃經(jīng)。生用消痰軟堅、化瘀散結(jié),煅用制酸止痛。主治瘰疬、癭瘤、癥瘕痞塊。煎服常用量10~15克,宜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3克。
1.治瘰疬、癭瘤 本品咸能軟堅,消痰散結(jié),常與海藻、昆布等配伍。
2.治癥瘕痞塊 本品既能消痰,又能化瘀,有化瘀散結(jié)之功,適用于氣滯血瘀及痰積所致的癥瘕痞塊??蓡斡?,醋淬成丸;也常與三棱、莪術(shù)、鱉甲等行氣活血消癥軟堅之品配伍。
3.治肝胃不和,胃痛吐酸 煅用可制酸止痛。含有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潰瘍之疼痛。
為蚌科冠蚌屬動物褐紋冠蚌、帆蚌屬動物三角帆蚌或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的貝殼。分布于廣東、廣西沿海,尤以北部灣常見。別名真珠母、明珠母、珠牡、珠母。始載于《本草圖經(jīng)》。味咸,性寒。歸肝、心兩經(jīng)。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鎮(zhèn)心安神功效。外用于濕瘡瘙癢、瘡瘍久不收口、口瘡等。煅后研末吞服,治療胃酸過多、胃脘疼痛。常用量10~25克,打碎先煎。
1.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本品有平肝潛陽、清瀉肝火作用。適用于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癥,常與白芍、生地黃、龍齒等合用。
2.驚悸失眠、心神不寧 本品重人心經(jīng),有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常與朱砂、龍骨、琥珀等安神藥合用。
3.癲癇驚狂、驚悸怔忡 配伍天麻、鉤藤、膽南星等息風止痙藥。
4.目赤翳障、視物昏花 本品有清肝明目之效,用治肝熱目赤、羞明怕光、翳障,常與石決明、菊花、車前子配伍,能清肝明目退翳;用治肝虛目暗、視物昏花,則與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配伍,可養(yǎng)肝明目;若屬肝虛目昏或夜盲者,可與蒼術(shù)、豬肝或雞肝同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