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摘要】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作為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優(yōu)化講解趣味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課堂互動性,歸還學生話語權;突破課堂封閉性,拓展知識覆蓋面;評價手段豐富性,因材施教助成長;區(qū)域改革整體性,重構教學新格局.
【關鍵詞】新課改;教育觀念;高中數學
基于素質教育所開展的新課程改革,使得以往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得以改進.教師通過轉變教學觀念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傳統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科成績,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的教育理念得以提升,開始注重素質教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有效融合.通過轉變教學觀念的方式,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
1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必要性
1.1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針對高中階段的教學開展教育觀念的轉變,符合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新課程改革后,需要教師在開展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進行有效滲透.在傳授專業(yè)數學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高中生的生活被高壓的學習所填滿,容易導致價值觀念的缺失.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道德修養(yǎng),構建高質量、高品質的數學課堂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1.2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教育觀念逐漸進步.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對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保障學生在掌握數學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念,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以及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并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
1.3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
當今時代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理所應當地順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較難,具有較強的挑戰(zhàn)性.需要教師采取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降低學習難度,激發(fā)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將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現代科技相互結合,構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路徑
2.1 優(yōu)化講解趣味性,理論實際相結合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基礎,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優(yōu)化課程內容,采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增強數學課程的趣味性,降低教學難度.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課程內容講述的完整性,不會在教學課堂上加入引導學習興趣的內容,認為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因此,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伴隨著教學的不斷探究與進步,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技術相互結合.達到優(yōu)化講解趣味性,理論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效果[1].數學課堂不再只是對理論知識進行單一的講述,而是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引導學生將數學能力切實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三數學選修第三冊(A版)第六章第二節(jié)“排列與組合”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導入的方式,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班級近期發(fā)生的實際實踐作為課程開展的背景,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學校在本周要舉行秋季運動會,每個班需要報名參加各項運動.要求至少10名學生參加田徑比賽、8名學生參與方隊項目、1名學生負責舉牌.問:“一共有幾種排列方式?”這一教學情境設定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使其明確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在參與學習討論的過程中,解決現實問題,增強學習自信心,促進全面素質的提升.通過開展生活情境教學的方式,使得課堂氛圍輕松、有趣,降低學習緊張感.并將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應用能力,促進綜合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
2.2 提高課堂互動性,歸還學生話語權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用理解記憶代替死記硬背.針對當今高中階段學生進行教學調查,大部分學校依舊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也是以服務考試以及測試為主,忽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并未將新課程改革的內容進行貫徹落實.甚至有一部分教師鼓勵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背誦記憶,這種教學方式可能會使學生短期的成績得以提升.但是嚴重阻礙學習積極性,不利于獲得長遠的發(fā)展空間.為了使學生可以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開展學科教學過程中,注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高在課堂中的互動性,歸還學生話語權,切實保障學生教學的主體地位[2].教師應當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優(yōu)化教學手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更多的課堂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使其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促進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一冊(A版)第五章“三角函數”為例,在對本章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構建學習小組的方式,增強課堂的互動性,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在對三角函數進行學習時,學生已經掌握了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教師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小組探究學習的方式,明確三角函數的定義以及特征.并根據三角函數的模型,刻畫出各類周期性變化現象,提升自身的數學知識儲備,促進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直角坐標系中的各類要素以及用途,然后觀察直角坐標系中各個角以及射線之間的變化特征.通過共同討論,最終了解三角函數的具體情況,并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促進自身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2.3 突破課堂封閉性,拓展知識覆蓋面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相較于小初階段的數學知識內容更難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教學方法的升級,通過優(yōu)化教學手段的方式,突破課程封閉性,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教師應當圍繞著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以及數學應用能力得到提升.數學思維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yǎng)才可以獲得,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注重挖掘學科知識的關聯關系,將數學思維與理科學科進行相互結合,使學生逐漸獲得數學思維[3].教師在對數學課程進行講授的過程中,不應當拘泥于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應當注重教學延伸.使學生在學習一個知識點后,可以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新式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獲得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自身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對教材知識進行講授的過程中,突破教學目標的限制,拓展教學知識范圍,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加廣闊的數學視野,促進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二冊(A版)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為例,教師在對本節(jié)平面向量的相關知識進行講授時,可以結合物理學科中力學的相關知識,拓寬數學知識的覆蓋面,突破課程封閉性,從多個角度去探究向量的定義、形式、概念、性質以及特征.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學科的相關聯知識進行結合講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將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理論知識相互結合,并通過列舉實際案例的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獲得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2.4 評價手段豐富性,因材施教助成長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注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不再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采用豐富多樣的評價手段,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發(fā)展學生的長處,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與水平[4].基于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再以學習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種教學觀念的轉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推動整體高中數學的水平提高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一冊(A版)第三章“函數概念與性質”為例,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但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以及學習能力不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且在學生完成函數概念學習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態(tài)度進行教學評價,并開展后續(xù)的教學任務.
2.5 區(qū)域改革整體性,重構教學新格局
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立足于整體,對整個數學知識體系架構進行重新構建,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講授,教師也應當采用整體教學法,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對舊知識進行溫習[5].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促進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 以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第一冊(A版)第五章“三角函數”為例,在對這一章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對“函數概念與性質”以及“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通過對以往知識進行復習,學生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還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數,并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學習意識.教師應當從函數的整體性質以及概念出發(fā),采用對比教學、聯系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起數學知識框架,增強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得以實施.教師通過不斷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調整教學結構、優(yōu)化教學手段的方式,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提升高中數學內容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思考探究中.教師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保障高中數學課程的高質量以及高效率.通過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祝光.深度體驗視域下高中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評價維度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1(S2):77-82.
[2]陶文平,連能能.高中數學數列試題解題教學芻議[J].高中數理化,2021(S1):14-15.
[3]成波.問題驅動下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概念課教學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93-95.
[4]陳兵.高中數學建模教學實踐探究——以教材、試題與社會生活中的數學建模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96-98.
[5]明霞.借助微課,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高中數理化,2020(S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