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最近我的餐桌驚喜連連,婆娘的好同學(xué)高小亞多次快遞來的蛋糕,甜而不稠,油而不膩,香而不烈,入口松爽,下喉滋潤,不由得連連叫好:“凱司令”嘛?!
“的確是‘凱司令真?zhèn)鳌?。婆娘說,是阿拉“怡興里”的“特產(chǎn)”。
又是怡興里!我知道怡興里是天潼路、七浦路一帶的著名弄堂,里面藏龍臥虎,特別老上海的文化積淀厚。但是要說高小亞烘焙的蛋糕也得益于怡興里是否有點勉強?高小亞是婆娘小學(xué)連著中學(xué)的同學(xué),她電話里告訴我,事情很簡單,鄰居某去南京西路的“凱司令”進(jìn)修,學(xué)到了招牌點心——“白脫雪藏蛋糕”,她又跟鄰居學(xué),鄰居間又相互傳授,“白脫雪藏蛋糕”就成了怡興里的“特產(chǎn)”。
受用著“凱司令”的招牌蛋糕,不禁感嘆石庫門的好處。
我們受用著“凱司令”的招牌蛋糕,不禁感嘆石庫門的好處,正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煙火氣”推動了市井文化的傳播,類似的“煙火氣傳播”,在如今新小區(qū),還有多大幾率呢。
離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多月,我們想到了怡興里的粽子,那時候怡興里幾乎家家包粽子,最為出色的除了“老三家”就是徐慧敏家為代表的“新三家”,這徐家的粽子,無論花式還是口感,絕對不遜于“五芳齋”,婆娘電她,她說,我現(xiàn)在就可以包粽子!我們說,這個,有問題吧?因為現(xiàn)在新鮮粽葉尚未上市,老粽葉勿好吃,奈何?!我們只是說了玩的,懷舊罷了,別當(dāng)真!
誰料,沒幾天她通知我們?nèi)ツ敏兆?。我首先對肉粽下手,因為肉粽最見功夫,它發(fā)源于福建泉州,采用箬竹的葉子做粽葉,對米料與肉質(zhì)都有講究?;勖舻娜怍找蝗肟诰王r香溢頰,肉酥米糯,不黏牙,不塞牙,她說怡興里時代,老一輩包肉粽,推崇蘇北黑毛豬肉,她現(xiàn)在則用愛森豬肉,肥糯得當(dāng)。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這碧綠清香的粽葉,看看又不太像箬竹的葉子,哪來的?因為離端午節(jié)還早,菜場或超市根本還沒有新鮮箬竹的蹤影啊。
她故作神秘地笑笑,帶我們走出一里多地,指著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植物說,看!都是新鮮“粽葉”!哪里用得完??!我們站在青山路,放眼都是無際的蘆葦,慧敏當(dāng)初也曾為粽葉焦慮,偶爾發(fā)現(xiàn)這大片的“寶貝”,上網(wǎng)查了一下,蘆葦葉恰巧就是箬竹葉的最佳代用品,何不試試?一試,蘆葦葉一旦挑得寬寬的,則無論柔韌度、牢度,還是久蒸久煮之后的清香程度,都不比正宗箬竹葉遜色。況且自古以來粽葉的類比極多,詩文記載,除了蘆葦葉、箬竹葉等,桂竹葉、月桃葉、芭蕉葉、茭白、柊葉、槲樹葉、楠竹葉、玉米葉、粽粑葉、竹筍殼等都可以包粽子,其中南方的柊葉竟然可以包出1市斤重的超級大粽子。最雅的是“荷葉粽”,荷葉性脆,包粽子難度很大,一旦包成了,那就是舊時皇帝老兒的貢品,除了餡兒美,荷葉的清香毫無懸念地壓倒群芳。但事實上,最實惠的還是蘆葦葉,江南的沼澤地,不少蘆葦大冬天的還是碧綠生青,所以理論上,蘆葦葉一年四季都能包粽子哎!
包粽子其實不止于滿足口腹,它還是一種娛樂,一種文化傳承,但轉(zhuǎn)視當(dāng)下,從80后到00后,大抵只會吃粽子,不會包粽子,難不成中國的粽子文化也要被別人拿去申請“世遺”?“小區(qū)里,只要肯學(xué),我愿意教任何一個人。”她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五六個80后對此有強烈興趣,我當(dāng)然愿意免費教她們……”
她那里是“佘北家園”。雖然有了“煙火氣”,但離開怡興里還很遠(yuǎn)很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