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希望印度鐵路事故這樣的悲劇,少些,更少一些。
印度最近的鐵路脫軌事故,三列火車相撞,近300人死亡。讓人痛心之余,不禁要問,印度火車事故為什么這么多?
不是一般的多??戳艘幌?,數(shù)字觸目驚心。就在過去40年,印度慘烈的火車事故一起接一起。1981年,一列印度火車在比哈爾邦出軌并墜橋,800—1000人死亡;1995年,印度兩列火車在新德里附近相撞,358人死亡;2010年,一列印度火車在加爾各答附近出軌并與貨車相撞,146人死亡……
隔幾年,必定一次重大鐵路事故,這就是印度。慘劇的背后,是印度不可回避的三個問題。第一,基礎設施太落后。說起來很感慨的,就在前不久,德國《明鏡》周刊發(fā)了一幅漫畫,主題是“人口,印度超過中國”。畫面中,一列老式火車上到處都是人,車頂上還有人高舉一面印度國旗,火車駛過,煙塵滾滾;旁邊則是一輛先進的子彈頭高鐵,軌道齊整,車身上是一面中國國旗。
中國人看了可能會心一笑,但很多印度人卻氣炸了肺。印度信息和廣播部高級顧問古普塔,痛罵這是針對印度的“令人發(fā)指的種族主義”,“《明鏡》周刊的這種漫畫,與印度的現(xiàn)實沒有相似的地方,他們就想讓印度失望,就是想討好中國”。德國雜志有沒有種族主義,我不知道。但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印度基礎設施很差,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看到,在西方媒體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印度人掛滿火車的圖片。這種基礎設施,確實堪憂。
第二,鐵路技術(shù)太糟糕。哪一個國家,都不能保證自己的鐵路,不發(fā)生一點問題。但像印度接連不斷的驚天悲劇,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那就是鐵路技術(shù)的落后,尤其是關(guān)鍵的鐵路通信和信號問題。這次最離奇的,居然是三列火車相撞。搞得火車就像汽車一樣,連環(huán)撞車。美聯(lián)社有一篇文章就感嘆:盡管印度政府努力改善鐵路安全,但印度鐵路每年發(fā)生數(shù)百起事故……
在技術(shù)面前,來不得半點虛假。當然,即便有好的技術(shù),還要有明確的規(guī)章,有責任心的員工。可惜,印度沒有,至少這一次肯定沒有。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當然,這個世界,也不僅僅只有印度。美國不也三天兩頭發(fā)生列車脫軌嗎?其他國家,更要警鐘長鳴。人命關(guān)天,來不得半點馬虎。
第三,有些心結(jié)要不得。不管怎樣,我們?nèi)圆荒苄∮U了印度。甚至在我看來,中國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從長遠看,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印度。美國不需要多解釋。印度龐大的人口和市場,以及不斷升騰的大國雄心,注定會成為未來世界的重要力量,實力超過日本、俄羅斯等很多國家。印度與中國的心結(jié),注定這兩個國家有合作,但更有競爭。如果印度是真心的朋友,中印完全可以深入合作,兩國相互促進,相互成就。那意味著,印度可以花世界最少的錢,擁有世界最好的基礎設施。
但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我們看到,最近幾年,印度對中國的種種提防、猜忌,還有種種的小動作。當然,一些西方國家,也沒少挑撥離間。具體到鐵路領(lǐng)域,很有意思的是,是日本不是中國,最終拿下了印度高鐵第一單。當下的中印關(guān)系,中國肯定拿不下第一單,也沒必要去拿第一單。幸好也不是中國,因為日本現(xiàn)在估計在后悔,雖然拿下了訂單,但征地有麻煩,政客在抵制,虧損是必定的,什么時候建起來,還不知道。
一個不能以開放心態(tài)看世界的國家,注定要蒙受一系列慘痛的教訓。只是很多教訓,卻總是最底層的老百姓最倒霉。還是希望印度鐵路事故這樣的悲劇,少些,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