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麗,董國睿,程帥師
漯河市第六人民醫(yī)院1消化內科,2腫瘤內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胃癌的發(fā)病率居各種惡性腫瘤的首位。此病在發(fā)病初期的臨床癥狀與胃潰瘍、慢性胃炎類似,故極易被患者忽略,大部分患者在出現(xiàn)較為嚴重、頻繁的癥狀時才到院就診,病情已進展至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臨床主要采取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來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雖然能將腫瘤細胞殺滅,達到控制腫瘤發(fā)展、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目的,但化療藥物的過多使用會提升腫瘤細胞的耐藥性,而單純放療極易使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反應,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影響治療效果與患者的預后[2]。靶向藥物是目前治療腫瘤比較有效的一類藥物,能針對不同類型的腫瘤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不僅可以將腫瘤細胞殺死,同時可以很好地控制惡性腫瘤的生長,起到抗腫瘤作用[3]。已有研究證實,阿帕替尼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較為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也是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標準化療失敗后,能顯著延長其生存期的單一藥物[4]。此外,阿帕替尼的生物利用度高,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較好,故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但此藥物聯(lián)合放療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研究較少,故本研究探討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治療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漯河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晚期胃癌的診斷標準;②無放療禁忌證;③年齡≥60 歲;④臨床資料完整;⑤對阿帕替尼無過敏。排除標準:①語言溝通障礙;②有精神病史;③合并腎功能衰竭;④聽覺功能障礙;⑤合并嚴重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98 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49,接受放療)和觀察組(n=49,接受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對照組中,男29 例,女20 例;年齡62~81 歲,平均(71.50±3.11)歲;腫瘤分期:Ⅲb 期27 例,Ⅳ期22 例;腫瘤部位:胃竇部6例,胃體部15 例,胃底和賁門部28 例。觀察組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齡62~82 歲,平均(72.00±3.24)歲;腫瘤分期:Ⅲb 期28 例,Ⅳ期21 例;腫瘤部位:胃竇部5 例,胃體部14 例,胃底和賁門部30 例。兩組患者各臨床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給予放療治療:采用三維適形放療,儀器選用模擬X 線定位機(KXO-50N)與醫(yī)用直線加速器(TrueBeam),保持每次2 Gy 的照射劑量,每周5 次。需維持50 Gy 以下的器官劑量當量,30 Gy 的腎臟放射劑量,40 Gy 的脊髓放射劑量,而單側腎臟1/3 的體積放射劑量應控制在22.5 Gy 內,另外一側腎臟體積最大放射劑量不超過15 Gy。連續(xù)治療12 周(2 周為1 個療程)。
觀察組給予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治療:阿帕替尼餐后半小時內口服,每天500 mg,每天1 次。放療方法同對照組,連續(xù)治療12 周(2 周為1 個療程)。
①療效[5]:完全緩解,目標腫瘤病灶在治療后完全消失,且持續(xù)1 個月以上;部分緩解,治療后腫瘤病灶體積縮小≥30%,且持續(xù)1 個月以上;穩(wěn)定,治療后腫瘤病灶體積增大<20%或縮?。?0%,且持續(xù)1 個月以上;進展,治療后腫瘤病灶體積增大≥20%,或有新病灶出現(xiàn)??偩徑饴?(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例數/總例數×100%。②腫瘤標志物: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5 ml 的空腹靜脈血,經離心分離血清后置于-50 ℃冰箱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9-9 水平。③生活質量:治療前后,采用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特異性問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O22)[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胃部疼痛包含4 個條目,飲食受限包含4 個條目,吞咽困難包含4 個條目,呃逆包含3 個條目,分數越高,患者的臨床癥狀越明顯,生活質量越差。④不良反應:包括貧血、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⑤預后: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2年的隨訪,以觀察其預后。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別為61.22%(30/49)、83.67%(41/49),分別高于對照組的36.73%(18/49)、61.22%(30/49),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80、6.185,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n(%)]*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癌胚抗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糖類抗原19-9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癌胚抗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糖類抗原19-9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QLQ-STO22 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胃部疼痛、飲食受限、吞咽困難、呃逆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胃部疼痛、飲食受限、吞咽困難、呃逆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QLQ-STO22 量表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8.37%(9/49),與對照組的34.69%(17/4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隨訪2年發(fā)現(xiàn),觀察組有18例患者死亡,31例患者生存,生存率為63.27%(31/49),對照組有29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生存,生存率為40.82%(20/49),觀察組患者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47,P=0.026)。
胃癌的發(fā)病率高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好發(fā)于40~70 歲人群,以男性患者居多。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胃癌的發(fā)病逐漸趨于年輕化。同時,此病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中國南部地區(qū)胃癌發(fā)病率明顯低于西北地區(qū)、東部沿海地區(qū)[7]。早期干預對胃癌患者預后的改善有積極意義,但由于胃癌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到晚期,表現(xiàn)為黑便、嘔血、營養(yǎng)不良、疼痛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8]。目前,胃癌的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但一般與癌前病變、免疫功能低下、飲食及環(huán)境因素有關,而具有胃癌家族史者,其發(fā)病率是無胃癌家族史者的2~3 倍[9]。手術切除是胃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但此術式已不適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且術后有一定的復發(fā)率。研究發(fā)現(xiàn),靶向藥物聯(lián)合放療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滿意[10]。
放療是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通常利用其高輻射作用,使腫瘤細胞以及組織壞死,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種靶向藥物,對腫瘤新生血管生成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復發(fā)或者進展的晚期胃腺癌患者[11-12]。徐洋等[13]報道指出,采取單一放療治療的患者,其總緩解率與疾病控制率均顯著低于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治療的患者。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證明聯(lián)合治療能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癌胚抗原是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在惡性腫瘤的病情監(jiān)測、鑒別診斷方面有重要的價值;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能夠促進組織的生長和新生血管生成,若機體出現(xiàn)腫瘤,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也可達到抑制腫瘤進展的目的;糖類抗原19-9 多用于篩查胰腺腫瘤和胃腸道腫瘤[14-15]。采取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治療后,觀察組的上述腫瘤標志物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可能由于放療可抑制腫瘤進展,阿帕替尼能阻礙腫瘤生長,兩者聯(lián)合能使腫瘤標志物水平明顯降低。
晚期胃癌的治愈性低,尤其對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其機體各項功能均處于衰退階段,加之受疾病的影響,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不利于疾病控制,進而降低了其近期生活質量。因此,降低晚期胃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成為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16-17]。放療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貧血、骨髓抑制等,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表明阿帕替尼的不良反應小,并未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較為安全,這與王旋等[18]研究基本相似。何昌霞等[19]報道指出,對晚期胃癌患者應用阿帕替尼治療的效果較好,不僅能增加患者的耐受性,還能延長其生存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與機體血液供應息息相關,而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可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其受體結合,使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受到抑制,進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改善其預后[20]。
綜上所述,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應用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治療的療效顯著,不僅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進展,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期,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