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在課改的道路上,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一直根植于教師的內心,一線教師也一直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努力尋找教學路途中的那一道道美麗風景線。那么,如何借新課標理念,真正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使新課標精神落地生根呢?
以“終點”為視角,用任務群的方式構建學習內容。人生處處皆風景,每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景點。一個人的眼界決定生活的廣度與深度,師生的視角決定了課堂學習的方式與方法。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用“終點”的視角鎖定課本中一個個美麗的景點,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美麗。通過任務群的方式構建語文學習的內容,學習之路才會變得更加精彩;通過完成一個個令人期待的學習任務,學生才會收獲每一次成功背后的那一份喜悅。當我們用“終點”的視角確定了一個個學習任務,我們可以前后勾連,可以整合拓展,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單元必將打開學生獨特的視野,讓學生感受這一份份特殊的美。
以“終點”為目標,用情境化的內容點燃學習之火。語文學習即生活。情境化的教學內容,會給學生很強的代入感和參與感。學生在情境化的語文學習中,自然成了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教師真正成了學生的學習伙伴。在真實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學生主動學習之火被充分點燃。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在語言文字中幸福徜徉,或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向善、向上精神,或學習革命文化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偉大精神,或體會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帶給我們的強烈沖擊。
以“終點”為起點,用實踐性的活動提升核心素養(yǎng)。古語有云:實踐出真知。有實踐性的語文學習任務增強了語文學習的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學生在深度的語文學習中,思維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他們或閱讀,或鑒賞,或思辨,或積累,通過一次次實踐,他們必將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一個個道理,必將感受到一次次成功背后的那一份喜悅之情?!敖K點”不是終點,它是打開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起點,實踐性的活動也必將提升學生學習、探索的激情,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通往“終點”的路有千萬條,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沿途的風景,但這只是學生發(fā)現(xiàn)了教師發(fā)現(xiàn)的美。而學生自己向著“終點”進發(fā),通過自己積極的探索,興趣和思維才會被激活。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探究,他們才會記憶深刻;因為只有學生自己走過,他們才能采擷這一路芬芳!
作者簡介:王兵,男,杭州市錢塘新區(qū)幸福河小學教師,特級教師,錢塘區(qū)“特級名師”,“特級教師工作室”領銜人。2021 年11月結業(yè)于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的第11期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