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昆一迷是阿得博鄉(xiāng)的一個自然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北部,地處西隆山脈分水嶺段原始叢林的邊緣地帶。這里常年濕度較大,造就了難得的云海霧境。
從金平縣城出發(fā),如果走高速,四十來分鐘就可以到達(dá)昆一迷。而我們選擇走老公路,先走一截蠻金老公路,再拐上阿沙公路上,雖然車程延長了兩個多小時,但沿途的風(fēng)景沒有辜負(fù)我們。
從原始森林橫穿而過,郁郁蒼蒼,潮濕陰涼,覆著青苔的參天古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偶爾有晚開的野櫻花零星點(diǎn)在蔥蘢綠意里,像繁星閃閃。車輛少行,道路兩側(cè)被樹影遮掩,長出一層淺淺的綠苔。路旁的排水溝被野生的小花小草占據(jù)。
一路前行一路賞景,進(jìn)入阿得博鄉(xiāng)地界,我們很快與云海霧境相遇。云霧從山底生出來,慢慢地往山上升騰,拂過山腳的稻田,拂過山坡上開著白色碎花的梧桐樹林,漫過山澗的巖石、崖壁和藤蔓翠枝,一路冉冉,即將把山頂?shù)臉淞盅蜎]。此刻云霧彌漫在山與山之間,樹影與樹影之間,霧絮綿柔,恰似一幅淡墨山水畫。
我們穿越繚繞的霧海,穿越山高水長,穿越密密匝匝的森林,繞過不止十八彎的阿沙公路,終于走出原始叢林。眼前的一山一木,一澗一水,一田一禾,逐漸清晰起來,讓人感覺仿佛從天上返回了人間。我們繼續(xù)逐路,不多久,昆一迷就躍入眼簾。
2
記憶中,昆一迷村是山旮旯里一個落后村子,連片的梯田極為壯觀,其余印象就只剩低矮的茅草屋,狹窄的村中泥巴路。而今卻煥然一新:村中水泥路寬闊平坦,房舍嚴(yán)整,菜園里種著苞谷、瓜豆等作物。振興中的昆一迷村展露出它美麗的面貌,靜靜等候著四方來客。
我們進(jìn)入昆一迷寨門,男女老少都已穿著哈尼族節(jié)日的盛裝,列隊(duì)迎接來客。他們彈起四弦琴,唱起迎賓曲。紅谷釀的酒盛在青色的竹筒杯里遙敬賓朋,哈尼人家的熱情好客都在了酒中。
進(jìn)入村子之后,我們不再一群人同行,而是各自在小街閑逛。
走在這充滿煙火氣的小街上,我忍不住想嘗遍每一道美食,感受久違的故鄉(xiāng)味道。栽秧泡、蛇莓、黃泡……這些在山間自然生長的果實(shí),放進(jìn)嘴里,酸酸甜甜,大自然的清香便回蕩在唇齒間。我兒時常能吃到這樣的果子,如今卻很難得。
兩個村婦吆喝著賣花糯米飯。紫色、白色、黃色的糯米飯各自裝在一個甑子里,客人買的時候,就把甑子上面用來保溫的一層芭蕉葉和一層紗布掀開,用竹筷現(xiàn)挑出來,將芭蕉葉折成碗裝起來給客人。邊上的小盆里裝著各種配菜,要吃甜的就舀一勺白糖撒在糯米飯上;要吃咸的就夾一些咸菜再添一些香脆花生米;還有乳腐、哈尼豆豉碎、酸辣子拌酸菜、腌蘿卜等,客人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隨意搭配。熱乎乎,軟糯糯的花糯米飯,配著這些爽口小菜,吃上一口,胃都暖了起來。我嘗到了記憶中母親用密蒙花染的糯米飯的味道,如今回味,那是媽媽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
涼菜攤子上的涼拌牛皮,單是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吃起來更是筋道十足,回味無窮。涼拌牛皮里的折耳根和苤菜根清脆爽口,混著花椒的麻,小米辣的辛香,十足下飯。攤主告訴我,涼拌牛皮要想做得好吃,煮牛皮是關(guān)鍵,太軟了沒有嚼頭,不好吃;太硬了,咬起來費(fèi)勁,不好吃。用大火把牛皮煮斷生后繼續(xù)用小火煮二十到三十分鐘為宜。她還告訴我,多少牛皮放多少花椒,加多少辣椒和苤菜根。她侃侃而談,四周漸漸圍觀了很多人,我玩笑般對攤主說:“大嬸,你把配方都告訴我們了,不怕有人和你搶生意啊?”她靦腆一笑。
在一個小攤位上,我見到了哈尼族傳統(tǒng)衣裳。那衣裳是村民自己紡線,自己織布,再用藍(lán)靛染色縫制成的。款式簡單,色彩素雅,也沒有花里胡哨的裝飾,是我小時候常穿的式樣。哈尼姑娘戴的帽子,也是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款式:藍(lán)靛染的粗布做帽身,繡著哈尼族特色簇花,頂部用彩色毛線剪成團(tuán)花縫上一圈,銀鈴鐺垂墜下來,在小姑娘的眉眼前晃蕩。我小時候也有一頂這樣的帽子,長大后就戴不進(jìn)去了,如今再次看見,母親在燈下為我縫制帽子的畫面又一次浮現(xiàn)在眼前。
小街很小,逛街的人真不少。攤主的吆喝聲,客人的詢問聲,交織著幸福與喜悅回蕩在藍(lán)天白云之下。
3
逛過集市,信步于村中小路,建設(shè)中的昆一迷有它獨(dú)特的韻味。后山之林蒼翠,林中鳥鳴陣陣,小澗流水潺潺,屋舍錯落,每一座房前都有一方園子,園中這里一籠薄荷青青,那里一簇韭菜碧綠。雞有籠,豬有圈,家犬護(hù)內(nèi)宅,處處透著哈尼村寨的閑適。
昆一迷是典型的哈尼族村子,香呵扎(哈尼語音譯,是祭田的意思)是哈尼族春耕中重要的祭祀活動。我們這一行剛好遇上一場祭田儀式,男性青年打腰鼓,婦人和少女們手拿秧苗,在田埂上唱起栽秧歌,跳起栽秧舞。
年長的四位老者穿著祭祀服,打著赤腳,神情莊重。他們把煮好的雞和黃色糯米飯等祭品擺放在稻田前,跪坐在前,唱起春耕古歌:“康依瑪(哈尼族的稻田守護(hù)神),請你守護(hù)哈尼族人的稻田,讓我們風(fēng)調(diào)雨順,稻谷豐收……”
昆一迷村坐落在山坡上,是真正的云上人家。在村中穿行,偶然能遇見一兩個婦人在屋前的場地縫補(bǔ)衣裳,也能時不時看見三五成群的小孩子玩泥嬉戲,已然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走到村子外面,老牛犁田,村婦拔禾,少男少女插秧。她們像訓(xùn)練有素的士兵,動作整齊劃一,左手握一束禾,右手從左手取下一株,再快速插進(jìn)泥中,讓每一株禾都站立成向陽的姿態(tài)。不損葉,不損莖,不損根,也不損一個耕者的修養(yǎng),虔誠地讓秧苗落地,扎根土壤,待來日長成一株豐碩的水稻。
炊煙裊裊,彌漫在村舍上空,在余暉的照耀下折射出一種耀目的美。此刻,我慶幸自己奔赴了一場春日盛會,在一首春天的田園詩里,讓庸碌的生活有了停頓,讓浮躁的思緒有了片刻寧靜,讓漂泊的鄉(xiāng)愁尋到了歸處。
曹春玲:哈尼族,文學(xué)愛好者,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第二小學(xué)教師。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獲2021年冰心兒童文學(xué)新作獎散文獎。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